共讀書目 |《通往幸福的教育》

  作者 |三川玲&白滔滔

  hello,各位家長們好,我是猿老師。

  從今天開始,我們將用共讀的方式,爲大家分享《通往幸福的教育》這本書。

  連續7天,每天一個專題,讓我們一起,從書中找出若干教育問題的答案。

  今天爲您帶來的是的第5期 ——

  速成班、興趣班和補習班該上哪個?

  目錄

  01 爲什麼說興趣幾乎是人生中最重要的東西?

  02孩子應不應該上入學前的速成班?

  03孩子應不應該上興趣班,怎麼選興趣班?

  04 怎樣讓孩子找到真正的興趣?

  05 孩子應不應該上3歲前的早教班?

  1

  爲什麼說興趣幾乎是

  人生中最重要的東西?

  教育有兩個目的,一是發現孩子的興趣,二是用知識去滿足他。

  其中,首要目的是孩子的自我發現,其次纔是知識的提供。讓一個沒有興趣的孩子被迫接受知識,就像是給一個不餓的人喫東西一樣,喫得越多,對健康越不利。

  只要孩子找到了自己的興趣,就會不斷地主動學習相應的知識——這對於他來說,不再是功課,而是本能的需求,是愉快的體驗。

  教育應該從孩子的需求出發,應該來源於兒童的天性或者他們的興趣,這是自然發展的先決條件。

  如果教育能夠滿足孩子的需求,那麼,就會引導孩子走向幸福。健康的身體和心理、藝術品味、閱讀興趣等,都要在孩子小時候打下堅實的基礎,而一些看似有用的技能或知識,其實很容易把孩子的發展給禁錮住,思維僵化了,這些東西的學習應該放在後面。

  一份來自自由心靈的好奇,要比一份威懾力更能推動學習者的學習。所以,家長和老師應該做的就是,引導孩子找到自己的興趣,那是孩子學習最好的動力。

  讓孩子找到學習的樂趣,感受到學習的快樂,而不是用強迫和壓力。對一個孩子最重要的知識,最好能夠讓孩子以最快樂、主動的方式去獲取。

  積極而富有創新精神的思維習慣,只有在足夠自由的環境中才能產生。

  不加區別的嚴格的訓練,反而使心智變得遲鈍,對孩子的智力是有損害的。不考慮孩子的興趣,操之過急地傳授單純的知識,往往會適得其反。

  如果忽視了孩子的興趣以及個性的培養,那麼學校裏的教育氛圍是可以用一句話總結的——孩子們在進行順從的、被動的,以及依賴性的學習。這種學習方式,無法培養出真正的人才。

  世界上的知識和技能,有那麼多的領域和種類,我們不妨把步伐放慢一些,等着孩子對這些領域的興趣在溫度和水分都適合的時候,自己生根發芽。那樣的過程會更愉悅,那樣,取得的成果也會更豐碩。

  興趣是孩子最寶貴的原始財富。所以,在培養孩子學習知識的過程中,一定要允許孩子先有興趣,再根據興趣去學習。如果沒有興趣,那首先要做的就是,發現自己的興趣,而不是學習知識。

  興趣是人生中最重要的東西,是奠定孩子一生幸福的基石,是自由人生的基石,是他無可取代的最寶貴的財富。

  天賦,或者說本性,是教育者不能控制的一個要素,它是由基因以及其他各種先天的條件決定的,試圖改變它的各種努力都會收效甚微。

  因此,基於孩子的天賦所培養的興趣愛好,其實是優先於智力發展的。也就是說,孩子喜歡什麼、擅長什麼,比學會什麼、掌握什麼更加重要。

  沒有興趣,智力的發展就無從說起。興趣是注意力和理解力的先決條件。激發生命朝着自己適合的方向發展,最自然的方式就是興趣所帶來的快樂。

  否則,讓孩子長時間學習某種知識,最後才發現孩子根本沒有這方面的興趣,一來孩子想做出點成就得付出更多的代價;二來沒有了樂趣,很難堅持下去。所以說,興趣纔是人生中最重要的東西。作爲家長,千萬不能忽視。

  2

  孩子應不應該上入學前的速成班?

  速成班之所以興盛,和小學入學難有千絲萬縷的關係。

  但是,如果家長如果能夠確保孩子上小學沒有任何問題的話,建議不要上任何速成班。如果你還搞不定學校,也請儘可能地自己來教孩子學一些20以內的算術、拍皮球、學簡單的漢字等等。

  爲什麼要這麼建議呢?

  因爲速成班那些強化訓練的方法,對於孩子來說,過於簡單粗暴,會讓孩子喪失學習的樂趣。更爲嚴重的是,那種每天把“五加五等於十”編成兒歌,讓孩子強記的方法,是不符合學習規律的。

  這不僅破壞了孩子的學習能力,還扼殺了孩子的想象力、好奇心,而想象力是孩子創新能力的基礎。

  有的家長可能會問,如果不提前學,到了小學,別的孩子都學了,老師講得快,自己孩子跟不上怎麼辦?

  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在於:上了小學之後,家長一定要緊密關注孩子的學習進度,和老師保持聯繫。一旦發現孩子對當前知識的掌握有難度,要及時爲孩子解決一些學習上的問題。

  3

  孩子應不應該上興趣班,

  怎麼選興趣班?

  關於要不要給孩子上興趣班、怎麼選興趣班,有以下幾個原則,供家長參考。

  原則一: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的興趣、愛好,也都有發展自己愛好的權利,因爲這本來就是生活的一部分。

  原則二:孩子是否喜歡是前提。如果僅僅爲了考級、獲得證書,或是滿足家長的願望而上各種興趣班,效果往往適得其反。

  原則三:是否對未來成長有益是核心。不要把愛好變成了灌輸式的學習,而應讓孩子在興趣中找到自我的價值,以及未來發展的方向。

  原則四:不要貪多。即便是孩子自己感興趣的,也要充分考慮時間的安排,不要讓孩子疲於應付,上了一個又一個,最後一無所獲,喪失了所有興趣。

  最後,家長一定要清晰地知道:在培養孩子的興趣的過程中,哪些是自己必須要做的,哪些是可以由專業的機構來做的。

  標準只有一個,就是不要上了某個興趣班,反而破壞了孩子對這方面的興趣。

  4

  怎樣讓孩子找到真正的興趣?

  我們要客觀地在現有的環境裏,尋找培養孩子興趣的方法。

  首先要承認,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天賦,都有屬於他自己的優勢領域,這是科學上已經被驗證的。

  所以,作爲家長要仔細地觀察,幫助孩子發現他的天賦所在、興趣所在。其次,要讓孩子多方體驗,然後選取某個領域專注培養。最後,要充分地尊重孩子,寬容地看待他的興趣。

  要明確在這個世界上,職業沒有高低貴賤之分。有的只是,不同的人在這個職業上所達到的高度。

  爲了讓孩子找到真正的興趣,我們具體要怎麼做呢?

  第一,要給孩子提供自由的環境。

  有徵服感的學習和自我教育是一種孩子需要經歷的、重要的自由體驗。這種自由不是放任自流,而需要根據孩子的心理髮展階段,讓孩子去做相應的嘗試和探索。

  家長不要限定孩子的生活,也不要強調大人的需求和期待,在家裏,要儘可能地專門根據孩子的身高和動作能力,創造一個屬於他自己的小天地。

  這個小天地可以給他最大程度的自由,這樣,孩子的自由天性纔可以肆意地表現出來。

  第二,要注重感官的開啓。孩子的天性,是蘊藏在他自己的感官裏的。

  當他聽到音樂的時候,會不會安靜下來,並隨着旋律的變化有表情的變化;當他看到一幅畫,會不會表現出喜歡或者厭惡,會不會嘗試着自己去表達;當他玩一個玩具,會不會很專注地對形狀和數量着迷;當他玩一個遊戲,會不會癡迷某個動作帶來的成就感……這些,都是孩子天性的展露。

  第三,要爲孩子提供資源。

  不要讓孩子同一時間開展過多的興趣活動。如果孩子同時學習不同領域的大量知識,那麼,每一項都會是蜻蜓點水般地浮於表面。這種泛泛的學習,其實還不如不學。

  因爲被動接受大量的、毫不相干的知識,不能激起孩子任何的思想火花。而且,因爲任何一種知識孩子都無法充分學習,也就得不到學習的樂趣,逐漸就破壞了孩子的興趣。

  經過一個階段的嘗試,我們要讓孩子逐漸找到學習的方向和領域。然後,讓他們集中、深入、持續地學習這種知識。

  這個階段,孩子就會從積累的知識中逐漸獲得自信,就會把知識從學習過渡到掌握,然後再去發展和創新,體會到學習的快樂,得到繼續學習的動力。

  5

  孩子應不應該上3歲前的早教班?

  面對形形色色的早教班,現在的很多家長有兩種特別不好的心態:一是如果不爲孩子花錢就無法心安,好像只有花了錢,纔對得起孩子;二是把本來父母應該做的事情,委託給別人或機構去做。

  對3歲前的孩子來說,帶着他做做遊戲、講講故事、認認顏色、看看動物等等,都是父母本來應該做,且很享受地去做的事情。父母陪伴孩子一起成長的過程,是非常甜蜜和幸福的回憶。所以,完全沒必要將這些事情委託給早教機構。

  那麼,是否3歲前的早教班,都不應該上呢?也並非全都如此。

  因爲,你不能苛求每個家庭裏都有一兩位老人,分擔家務、幫助帶孩子;也不能苛求每個家庭都能有全職媽媽,耐心地和孩子一起玩耍、學習;更不能苛求父母都上班後,有放心的保姆能夠盡職盡責地照顧孩子。

  有些家庭的孩子由於沒有老人照顧,父母都非常忙,保姆又經常換,就可以送孩子上早教班。讓他多跟同齡的孩子一起相處,同時能夠做一些有益身體和智力的遊戲。當然,最好能找到符合科學規律的早教機構。

  綜上所述,每個家庭要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來選擇要不要上早教班、上哪個早教班。

  父母可以從幾個角度來進行思考:

  是否補充了自己的家庭教育,尤其是家長的時間和能力水平無法達到的;

  該機構是否具有科學的早期教育理念;

  具體的課程老師水平如何。

  總之,要本着以孩子爲主,爲孩子服務的態度,千萬不要隨大流、千萬不要超出自己的經濟能力,千萬不要抱着早教有魔力的態度,盲目地選擇早教機構。

  - E N D -

  親愛的朋友們,感謝您的收聽。

  《通往幸福的教育》的第5天的共讀內容到這裏就結束啦,很高興將和大家一起度過7天的美好學習時光。

  這本書中還有非常多實用的方法,幫助大家解決孩子成長中的各種困惑,讓我們一起期待下一次的閱讀課吧!

  你對哪一條感觸最深?

  或者有什麼想跟大家分享的心得?

  在下方留言告訴我們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