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百萬留學生中的一員,我想我對英語學習和學習英語給我帶來的改變是深有體會的,希望能給準備學習英語和準備出國的朋友一些有用的建議。

2013年9月在工作了一年多後我不滿足於當前生活的格局毅然決定出國深造,我的目標學校是美國一二線學校,然而美國學校研究生申請截止日期一般都是12月底或1月初,對於大學四級勉強過的我來說僅有三到四個月的準備時間,這對於我這樣的普通人來說是幾乎是很難完成的事情。所以我下定決定把工作辭了全天脫產學習英語。並用三個月的時間將託福成績考到了95分並順利利用餘下的時間完成其他手續申請到學校。過程是很艱辛的,在這裡就不詳細說了,最重要能分享給大家的此過程學習英語的一些方法和感悟。

學習英語都知道國外官方的考試託福或雅思,我在大學時曾經認為考試並不能反映一個人的學術能力,但是考完託福後我才知道我錯了而且沒有這個考試我是不可能有毅力將英語學習進行到底的。為什麼呢?有人或許覺得每天學習10分鐘到半個小時就算是在學習語言了~我覺得這樣想的人只不過在自我安慰罷了。我、包括我朋友的經驗是英語學習是必須花出巨大的時間成本的,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嬰兒從出生到基本學會說一門語言(注意,還僅僅是會日常的對話)是得花上一年半到兩年時間的,期間父母親戚可是全天候為這個孩子提供了語言環境的,所以10分鐘到半小時的的語言環境對學習英語來說幾乎是雞肋的作用。語言環境就提供給我們“輸入”和“輸出”語言的機會,對於英語不是母語的我們來說只有自己去創造語言環境。從幾乎沒有基礎開始我們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輸入,下面我將結合託福考試談下英語的輸入方法。

關於輸入
第一步要做的是有巨大的詞彙量,要達到基本的入境要求,多少才夠?以我考試的經驗是7000到8000個,高中和大學的學生一般只有2000到3000多的詞彙量,所以在那三個月裡面我增加了4000~5000的詞彙量,基本上每天背150個,沒事的時候比如在地鐵上就拿出來複背,每個必背單詞少說也來回看了6、7次。背單詞是最基本也是最困難的一個步驟,很多時候我們看到一個單詞認識什麼意思但在口語表達的時候無法將其應用,或者這個單詞放到聽力裡就聽不出這個單詞什麼意思了,說白了每個單詞都得在大腦裡建立視覺、聽覺和聯想的神經,這些神經元的聯繫只有反復“聽看說”才能完整建立,很多單詞我至今都在試著去應用它,可見完全掌握一個單詞建立這麼多腦神經聯繫是很難的。結論是要認真學習英語的朋友不妨給自己定個時間參加一門官方的英語考試,因為這樣確實能給你帶來學習的動力去啃這塊硬骨頭。等你掌握了大量的詞彙之後,考試的其他項目像閱讀、寫作、口語等就會為你提供或要求你準備很多自己的素材。具體的素材就是背很多的段子,背段子既能帶給學習者很多語感,又能教會學習者組織語言的方法,最實用的是考試的時候能直接搬用!回想起小學時學習語文每天都要大聲背書,其實跟英語學習是一個道理:刺激每一處感官,留下更深的印象。肚子裡有貨才寫得出東西來,寫得出東西來就離能說出來不遠了,這就是“輸入”到“輸出”的轉變過程。

關於輸出
此部分是英語學習中最有趣且最有成就感的部分。哈哈,等積累足夠的句子和素材後,寫起作文來隨便都上個24、5分(託福30分滿分)那是相當的爽,而且寫的多了在說口語時表達想法就更如魚得水了,學習英語,最直接的好處是想怎麼和老外交朋友就怎麼交了,而且還能間接鍛煉了口才和表達能力,何樂而不為之?就這樣,走到輸出這一步基本就進入了英語學習的良性迴圈,學會了英語再去學習其他英語母系語言也就更方便了,所以別一看到誰誰誰會幾國語言就覺得牛逼得不行,其實邁過最難的輸入這一關,你會發現你能做到的有很多。

總結,“輸入”和“輸出”是學習一門語言的基本環節,而報考一門官方考試將給學習者提供科學的學習日程表,這些將源源不斷的給學習者動力去克服學習過程中的重重難關。最後祝大家學習英語成功。 覺得看完有所幫助的朋友別忘了點個贊哦。謝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