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人是被環境塑造的,比如什麼樣的公司就有什麼樣的員工,但歸根結底,人還是自己塑造了自己。

所以,有什麼樣的人,就有什麼樣的公司。

其中的關鍵是你心裡怎麼想。

公司是一個不斷產生情緒、矛盾、衝突的地方,畢竟人都有自己的脾氣和性格,但在一個屋檐下工作,大家必須是互相有個堅持和妥協的安全距離,不然早晚是難受到一拍兩散。

一些老闆最喜歡說格局,這恰恰說明他欠缺格局,有格局的老闆不會給員工講大道理,員工未必是不信大道理,他們只是對你的事實和結果比較失望罷了。

現在有很多老闆在焦慮和抱怨,生意不好做了,原因無非是大環境和員工的問題。

比如前幾天某知名二手車企業的老闆就一口咬定,公司不賺錢是因為員工沒有盡職盡責。

見過無恥的,沒見過這麼笨的。

我相信他說的是事實,但肯定不是全部事實——員工是誰選的?員工聽誰的、是被誰管理的?說到底還不都是老闆的職責嗎?

所以,最笨的老闆就是把問題的責任都推到員工身上,卻忘了反思自己哪裡出了問題。

順風順水的生意都會做,稍一逆勢就叫苦連天,那不是別人的原因,這只是你自己的責任。

但實際上抱有這種心態的老闆是最多的,有功勞是我領導有方,有問題是下屬工作不力,總之他們就像是白蓮花,永遠是完美無瑕的。

這樣的老闆還整天談格局,自己都不覺得諷刺嗎?

真正的格局是放大心胸,是目光長遠,是制定規則。有時候,看得遠、心夠大,事情就變小了。

看看很多的老闆的追求就知道他們的格局在哪裡了。

不是整天鑽營關係,就是琢磨從哪裡占點便宜,怎麼讓自己出出名、露露風頭、撈撈好處,其心思永遠是把自己放在第一位的。

可以說,這樣的心態、出發點,基本是與大格局無緣了。

你是這樣想,那麼你的心就是不正,你在公司經營管理上下的功夫都不夠,何談長遠的事業發展?

如果只是為了賺錢而賺錢,那只是你的生意,而不是個事業。

什麼才叫事業?

孔子在《易經·系傳》里說,「舉而措之天下之民,謂之事業。」

用時下流行的話講,就是為用戶為社會創造價值的事情就是事業。所以從這點來看,很多公司也許是賺錢夠多,但不能說是事業。

我曾去一家業務寄生在某權利部門的公司參觀,凡是當地的公司基本都是必須給他交「過路費」,獨門生意,別無分號,真的是日進斗金,別說老闆,連員工都是一副比官老爺還官老爺的嘴臉,這樣的生意,說事業是侮辱了「事業」兩個字,甚至是連生意都不算了。

事情就是這樣,人的私心過重,就容易黑化,所謂一念成魔,公司就容易走向了歪門邪道。

還有一種老闆最喜歡讓員工轉個不停,員工稍一空閑,他就有被佔便宜吃虧的難受勁,覺得自己發的工資是被騙了。

所以他們就不停的對員工洗腦,要勤奮工作,要向華為學奮鬥,一天當兩天用...但他們如果看員工業績好了拿提成多,就又難受了,於是就不惜改變遊戲規則,反正不能讓我吃虧——你不知道華為奮鬥的關鍵是「不讓奮鬥者吃虧」。

曾見過一個公司的業務簽了過百萬的合同,按提成標準要十多萬,但人家老闆就是任性,我的公司我說了算,提成就兩千塊,你愛走不走。

這個奇葩老闆還真見過一次,人家在夜總會豪爽的很,一次消費都是幾萬塊。

老闆心術不正,公司的經營可想而知,看看這幾年折戟沉沙的知名企業,不知凡幾。

我們就可以知道,人要是思想壞了、心黑了,註定是走不遠的。

對此,任正非說的鞭辟入裡,「方向大致正確,來自於企業家的思想正確;企業家的思想正確,來自於對企業的正確認知;沒有正確的假設,就沒有正確的方向;沒有正確的方向,就沒有正確的思想;沒有正確的思想,就沒有正確的理論;沒有正確的理論,就不會有正確的戰略。」

這才是企業家做事業的格局。

老闆的問題先說到這裡,下面談談員工的問題。

實際上,老闆的不黑心問題解決了,員工盡職盡責的問題就解決了大半,因為公司的最大權利者就是老闆,老闆才是問題的根源,根源上不解決,枝枝葉葉上的問題自然是層出不窮,解決不盡。

而員工的最大問題,不是沒有經驗和工作技能不成熟,問題的關鍵是他們的心態上就走差了。

「給多少錢,干多少活」,這是員工最常見的心態。

很多人一邊努力幹活,一邊卻一無所獲,其緣由就是分不清自己是在為老闆而努力,還是為自己而努力。

獵豹移動的CEO傅盛曾說過,打工得有創業的心態,不然浪費的是自己。

傅盛從一個打工仔奮鬥成雷軍系的一方諸侯,靠的就是自己的創業心態和努力。

實際上,你在公司上班,如果偷懶耍滑頭,看似是佔了老闆一點便宜,其實吃虧最大的還是自己。

對此,雷軍看的最透徹,「如果浪費了半小時時間,我就覺得很慚愧。後來我看到很多人不珍惜時間的時候,我就覺得這樣的人真沒出息。」

他在金山工作的時候就認識到,「時間是自己的,你到一個公司打工的時候,偷懶,老闆沒有看見,就覺得自己又蒙了一下,玩貓和老鼠的遊戲,真是沒有必要。公司所付的那麼一點錢,就買下了你一個月的青春?學會的東西首先是自己的,其次才是公司的。沒有多少人真正計算過自己一個小時值多少錢。」

這樣的員工從一開始就輸在了心態上,經驗可以積累,技能可以練習,唯有心態差了,無葯可解。

當你看到周圍升職加薪的時候,與其抱怨公司不公,不如想想自己哪裡出了問題。

一般情況下,老闆是顧不上給你捉貓貓的,他也不大關心你碰到了什麼問題,他只在意交給你的任務完成了沒有。

比如SpaceX和Tesla的老闆埃隆·馬斯克(Elon Musk),他常掛在嘴邊的話是「有問題隨時撥我直線,我不關心問題到底是什麼,我要馬上解決。」

如果工作的進度停在了誰那裡,那他就成為了問題本身,只有辭退你就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步驟了。

所以馬斯克可以干出四家大公司,而上面說到的二手車老闆一家公司還干不好,這就是差距。

在打工的時候,你是更關心工資待遇,還是更關心自己的實力提升,這是兩種截然不同的觀念、心態和目標。

這也是兩種截然不同的驅動力,當然是有不一樣的結果。

其實,打工和創業也只是形式上的不同,打工本就是另一種形式的創業,都是需要不斷解決問題,對目標負責。

你可以試一試給自己定個一年兩年的目標,而忽略一個月的工資收入,等時間過去,目標完成,你的收入也許就是翻倍的增長。

無論公司還是個人,都需要經營規劃,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比如網傳的那個收費站大姐,單位被撤,工作沒了,除了收費什麼都不會...

奈何?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