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是為了還債還是賺養老金,影帝尼古拉斯·凱奇拍了一部又一部爛片,《女巫的季節》就是其中的一本。

電影講述了一名14世紀的騎士,在獄中遇到一個女孩,這個女孩被懷疑是傳播黑死病的女巫,騎士決定將她遣送到某修道院。到達修道院之後,才發現這是一個驚天秘密,所謂的女巫其實是……

電影歸電影,不過從中世紀到文藝復興時期真實發生過巫士迫害潮。據估計,僅在十六七世紀,歐洲在巫術狂潮中死去的人數就達到20萬到100萬之間。巫婆成為恐怖的象徵,一個名叫休·特里弗羅帕的人描述道:「數千名老年婦女曾與魔鬼秘密締約,每天夜裡,這些巫婆身上塗上用殺死兒童的脂肪做成的『魔油』來潤滑自己,她們穿過裂縫和鎖孔,穿過煙囪,騎上掃把、紡錘或會飛的山羊,共赴魔鬼的聚會……」

歷史學家蒙特從17世紀英國、芬蘭、法國等受審的5402名巫士中統計發現,女性平均百分比是78%,其實絕大部分是老寡婦和老處女,而被控的男性巫士通常是老年殘疾人。早在1484年教會甚至出版了一本名為《巫女之錘》的暢銷書,告訴人們怎麼識別和制止女巫(放到今天書名就是《女巫那點事》)。

人類社會為何會發生如此廣泛的巫術審判活動?巫士為何總是以女性居多?哈佛大學經濟系的艾米麗·奧斯特從經濟學的角度給出了解釋:她認為歐洲會發生大規模審判捕殺巫士,其主要是經濟性的因素:氣候轉入小冰期,農獲減少,在糧食短缺的壓力下,必須去除生產力最低的人群(通常是老年女性或殘疾人),社會給這些邊際人口的罪名,就是宣稱他們為巫士。

奧斯特發現,審判巫士活動最盛的時期(16世紀中葉到18世紀末),正好都是平均氣溫較低的階段,也就是氣象史上所謂的小冰期。這會導致農作物歉收,海水太冷也會影響漁業收穫,這對歐洲北部的食物供應,會產生嚴重衝擊。巫士審判增加、氣候變冷、經濟成長下降,這三者之間的相關性,應該不只是單純的偶然。

看來並不是老年女性擅長騎著掃把飛行,而是氣溫下降(14世紀起全球氣溫開始下降)導致食物短缺,因而需要用教會這個強大的工具,塑造出巫婆陰森恐怖的形象,從而把這個群體清除掉。

1477年,一個名叫安托尼亞的婦女被宗教裁判所警告,讓她三天之內交代自己的巫術罪行。在經過種種折磨後,這個婦女終於創作出和魔鬼締約的哈利波特式故事,給了法庭一個滿意的答案,她被仁慈地宣判終身監禁。當時安托尼亞心裡怨恨的或者只是鄰居的揭發,她恐怕不知道,她來到這裡的經濟根源,是鐵窗外這個格外寒冷的冬天。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