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紀念中國留法勤工儉學運動100週年,近日中國國際電視臺法語頻道與法國曆史題材導演大衛·迪耶茲聯合制作的紀錄片《留法百年》在央視播出。該片講述了周恩來、鄧小平、蔡和森、陳毅、聶榮臻等老一輩革命家在法負笈求學的日子。

  從1919年初到1920年底,近2000名中國進步青年遠涉重洋,到達法國,勤工儉學。他們一邊做工一邊讀書,尋求改造中國的途徑和方法。

  2014年3月,習近平在中法建交50週年紀念大會上講話表示,“我們都知道,中國共產黨老一代領導人中很多是在法國負笈求學的,周恩來、鄧小平、蔡和森、陳毅、聶榮臻等人就是他們中的佼佼者。”

  “政事兒”注意到,在《留法百年》紀錄片中,周恩來、鄧小平、陳毅等人後代,出鏡講述父輩赴法留學的故事。

  1918年3月,18歲的陳毅考入成都留法預備學校;1919年秋天,15歲的鄧小平進入重慶預備學校。

  陳毅之子陳昊蘇在紀錄片中說,“爲什麼洋人能夠創造一個繁華的社會呢?他們希望能夠去了解。那個時候到外面去,走向外面的世界,是改變命運的一個關鍵步驟。”

  鄧小平女兒鄧榕談及父親赴法留學的原因時說,“怎麼樣讓中國強大起來,怎麼樣讓中國向世界強國來學習,所以當時他們想到的就是要出國留學。”

  陳毅女兒陳姍姍在片中談及了當時陳毅留學時的家庭情況,“家族很大,原來也算是地主,但是人多財產就分了。他有五個兄弟姐妹。”16歲,陳毅因家庭貧困無法繼續上學,正好這時候有一個留法勤工儉學的招生,後來陳毅順利通過考試。幾個星期後,這些年輕人離開四川抵達上海準備赴法留學。

  紀錄片稱,近2000名留法勤工儉學生,來自中國18個省份,從1919年3月到1920年底分20批陸續前往法國,除多數是中學生外,還有師範生、大專生、留日生、教師、工人、商人等,帶着救國的理想前往法國。

  蔡和森之妹蔡暢外孫李勇也出鏡。李勇說,“我們這個家族有五個人蔘加了留法勤工儉學,蔡和森、向警予、蔡暢、李富春還有他們的母親葛健豪。”

  鄧小平於1920年10月19日和80多名川籍勤工儉學生一起抵達法國。紀錄片稱,一段時間裏,鄧小平和周恩來共同租住在巴黎13區格德弗瓦街的一家小旅館。在法國,周恩來成爲鄧小平的良師益友,他們一起創辦進步刊物《少年》。

  鄧榕說,“(父親)說過,他這一生中最親密的人就是周恩來,他說周恩來對於他來說就像兄長一樣。”“他們經常去咖啡館,當時法國精英薈萃的地方,也是一個思想碰撞思想交流很頻繁的地方。”

  1974年的一天,時任副總理的鄧小平在出席聯合國大會後途經巴黎。鄧榕說,“這是他1926年離開法國以後又再一次回到巴黎。對共產主義理想的追求,就是始於法國,作爲一個職業革命者,開始一個職業革命家的生涯。”

  當時,鄧小平要帶一些法式紀念品回國,讓駐法大使館的朋友買了一些牛角麪包。鄧榕稱,“是我和我媽媽把麪包分成幾份,然後就送給我父親在世的留法勤工儉學的戰友們。”

  周恩來侄女周秉德說,“在那個時候,可能這個(牛角麪包)對他們來說是奢侈品。伯母給我拿出一些麪包,說你看認識這個牛角麪包嗎?你伯伯在歐洲勤工儉學的時候,這就是他們最好的、最喜歡的東西了。”

  1924年7月,周恩來離開法國回國擔任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1926年1月,鄧小平離開法國到蘇聯繼續學習革命經驗,一年後回國。

  1964年1月27日,中、法兩國政府發表聯合公報決定建立外交關係。鄧榕說,“當時中法建交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史上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那時候我還小,才十幾歲,但印象都非常深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