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上市公司年報披露進入密集期,市場越來越關注各類機構的持倉情況,作爲外資代表之一的QFII持倉最新動向也成爲熱點話題。

  同花順統計顯示,目前總共有34家QFII入圍上市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東榜單,其中領航新興市場股指基金(交易所)持有數量達到15只,瑞士銀行有限公司(UBS AG)持有數量也達到了10只,總體來看,QFII對成長股的配置比例高於北上資金。

  7家QFII持股數量超過3只

  隨着上市公司2018年年報披露逐漸進入高峯期,QFII的持倉情況也慢慢浮出水面,我們不妨探尋一下QFII在去年末的持股偏好,以作參考。

  統計顯示,截至3月28日收盤,總共有34家QFII上榜上市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東,其中7家QFII持股數量超過3只。領航新興市場股指基金(交易所)持有數量達到15只,暫居第一位,其在2018年第三季末持股數量爲31只,排名第二。瑞士銀行有限公司目前持股數量爲10只,屈居亞軍,其在2018年第三季末是持股冠軍,持股數量達到35只。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持股6只,居於第三位。此外,挪威中央銀行-自有資金、澳門金融管理局-自有資金、香港金融管理局-自有資金以及富達基金(香港)有限公司-客戶資金目前持股數量均超過3只。

  具體來看,目前領航新興市場股指基金(交易所)持有股票以成長股居多,當中有連雲港、山東路橋、五洲交通等多隻一帶一路概念股,還包括首商股份、天地源、新鄉化纖、北京利爾、中信建投等,多數在上季末就已持股,去年底持股不變,僅小幅減持中信建投134.54萬股,目前仍持有578.93萬股。

  相較而言,瑞士銀行有限公司在去年四季度表現更爲活躍,其目前持有的股票中,也以成長股爲主,有5只爲新進,1只增持以及3只減持及1只未變。其新進的股票包括合興包裝、民和股份、建新股份、三諾生物和魯億通,對合興包裝持股數量最大,達到1740.35萬股,持股比例爲1.49%。瑞士銀行有限公司還增持了寶鈦股份808.66萬股,持股比例爲1.88%,晉升爲其第三大股東。

  此外,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的持股有上海機電、滄州明珠、大華股份和索亞非等,挪威中央銀行-自有資金的持股有生益科技、中泰化學、廣聯達和桃李麪包。

  進一步梳理髮現, QFII持股主要分佈在化工、醫藥生物、建築材料、電子等行業,而且QFII持股的公司2018年年報業績普遍良好。例如上述瑞士銀行有限公司新進的股票中,魯億通業績表現非常靚麗,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4.51億元,同比增長1530.26%;建新股份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6.56億元,同比增長653.38%;民和股份實現歸母淨利潤3.81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扭虧爲盈。此外,領航新興市場股指基金(交易所)持有的新鄉化纖、北京利爾也實現2018年淨利潤同比翻番。

  QFII重倉股表現出色

  今日上證綜指繼續震盪調整,行業板塊跌多漲少,不過QFII重倉概念板塊成爲逆市翻紅,成爲今日A股市場的一個亮點。板塊中廣聯達、恆瑞醫藥、蘇泊爾漲幅超過4%,其中蘇泊爾今日盤中觸及71.79元,創出歷史新高。此外,中國國旅、上海機場、五糧液等也表現出色。

  自獲准投資內地A股以來,QFII以注重中長期的價值投資著稱,其投資理念一直顯現出獨到的優勢。在大盤不穩定的局勢下,QFII重倉股成爲資金避風港並不奇怪。整體來看,QFII對個股的進駐時間比較精準,比如瑞士銀行有限公司持有的民和股份,自去年年底新進前十大流通股東之後,今年該股漲幅達到118%,並在3月13日創下上市新高43元。

  而對於QFII當前佈局風格偏向成長,莫尼塔的統計顯示,QFII對成長股的配置比例高於北上資金。從QFII持倉的歷史變動來看,2015年以來成長板塊市值佔比快速增加。從QFII不同類型投資者的持股情況上來看,政府投資機構、養老基金對成長板塊的偏好更大,可能反映着持股久期比資管機構更長的投資主體的“科技風偏”更高。

  過去1年以來,中國資本市場一直都是通過漸進式改革引導更多中長期資金進入。招商證券表示,QFII資金匯出規模的限制和QFII/RQFII本金鎖定期要求已於2018年取消,而近期對QFII/RQFII制度的調整,有望進一步放寬其准入條件、擴大投資範圍、簡化審批,一系列政策修訂均有利於提高QFII投資的豐富性和靈活性,進而增強QFII途徑對外資的吸引力。其認爲,無論是QFII還是陸股通,外資涌入A股是未來不變的長期趨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