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前三版發表後迅速在網路上得到廣泛傳播,其中包括數十種抄襲版本。現根據讀者反饋以及本人的思考,修改整理成第四版如下。)

看到這個題目,有人可能會說:「我從來就不參與、不喜歡任何辯論,所以,也就避免了中國式辯論。」

但如果我問你:「你不參與辯論一定對你的人生造成了巨大的損失」

你會說:「我沒有任何損失,我不和任何人爭辯,但我過得非常好」

我說:「你如果會辯論,一定會過得更好,因為……」

你會反駁我……

你看,你其實已經開始辯論了。

每個人都離不開辯論。

為什麼要辯論?

通過下列例子,你可以看到辯論能為你的人生帶來什麼:

澄清認識:你被誤解了,通過辯論來澄清。

例:「爸爸,你認為我沒有恆心,其實,我只是不喜歡做這種枯燥的題目。當我做自己喜歡的事時,我非常有恆心。」

例:「老公,別以為我花2萬元買一個LV包是浪費。其實,這個包帶給我的幸福感的強烈程度與持久性遠遠超過用2萬元去旅遊。」

爭取利益:你的利益受損,通過辯論來挽回損失。

例:「老闆,我認為你對我的評價不客觀,我的能力、態度、業績都有長足的進步,我應該得到更多的獎金和更高的職位」。

影響他人:改變他人的觀點。

例:「我不同意你要抵制日貨的觀點。我認為抵制日貨的結果是損害中國人的利益。」

糾正自己:通過辯論來糾正、完善自己已有的觀點。

例:「我認為轉基因對健康是有害的。你為什麼認為它沒有害?請說出你的理由。」

在工作和生活中,我們離不開與他人進行辯論。如果你不懂得正確的辯論,你的權益將得不到保障,你的觀點得不到理解,你更無法傳播自己的觀念、方法,以便借他人之力實現你的夢想,或者與他人協作取得共贏。

辯論是人與人的思想交流。它讓你融入環境,讓你跟上時代的步伐。

什麼是正確的辯論?

什麼是正確的辯論方式?也就是說,怎樣辯論纔是高效的?

我們可以這樣定義正確的辯論:

「觀點不同的雙方通過擺事實、講邏輯來分清誰的觀點更正確」。

也就是說,辯論是為了尋找真理。這個真理可能掌握在你手中,也可能掌握在對方手中,還有可能是每個人都掌握一部分,雙方合起來纔是完整的真理。用最快的速度找到這個真理,就是最高效的辯論。

今天給大家分享的辯論,是批朋友、親人、同事(包括上下級)之間的辯論,而非辯論賽、記者招待會和競選辯論。

所以,希拉里與特朗普的競選辯論不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榜樣,而更有可能是反而教材。

什麼是「中國式辯論」?

它並沒有準確的定義。但我通過對中國人喜歡使用的、津津樂道的辯論方式總結出來一個簡單的定義:

「觀點不同的雙方通過語言、氣勢、情緒、表演來證明自己是正確的,對方肯定是錯誤的。而對方之所以是錯誤的,原因是其人品低劣、能力低下、動機不純」。

所以,中國式辯論只有一個目的:打敗對手。

說明一下,中國式辯論並非中國獨有,外國也能見到。只不過,它在中國比較流行,甚至被多數國人追捧。

去年,有一個英國同事來我們中國分部工作了三個月。結束時,他對我們的感受是:「你們中國分部很少開會、要開也非常短、員工之間花在溝通上的時間很少,溝通效率高,結果你們的工作效率比我們英國還高。而我們英國分部總是有開不完的大會、大家總是在溝通。這是為什麼?」

我告訴他,「我們有高效的溝通方式,包括高效的辯論方式。」

我還對他開玩笑地說:「我們中國分部現在使用的是英國式辯論,並且比你們英國人用得更好。這就是我們更高效的原因」。

「中國式辯論」為什麼會流行?

縱觀中國歷史,不論從小說、電視、電影還是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你一定會發現,中國人之間幾乎沒有正直的辯論,只有爭論或者賣弄。這是因為「中國式辯論」忽略了辯論的兩個最基本要素:事實和邏輯,而專註於姿態與氣勢。中國式辯論的目的和結果不是「改變對方的觀點」而是「否定對方的為人」。

中國式辯論不僅僅發生在市井小民身上,照樣出現在名人(比如方舟子與崔永元關於轉基因的辯論,諸葛亮舌戰羣儒)、聖人(比如孔子與學生的辯論)以及專業的辯論賽(比如大學生辯論賽)中。我們甚至把他們在辯論中使用的「陰招」當成典範來崇拜。但這樣的辯論無一不是以「傷害感情」為結局。

我認為,中國沒有真正的辯論,其主要原因有兩個。

第一,中國文化傳統的特色是「情大於理」。也就意味著,講理就會傷情。

比如,你反對父母的觀點時,他們不和你論理,而是直接指責你說:「爸爸媽媽都是為你好,你怎麼一點都不領情?你還有沒有孝心?」

同樣,如果你指出領導說的話有錯誤,他會劈頭蓋臉警告你:「你居然敢和我頂嘴,還給不給我面子?」

第二,雖然我們講「情」,但普遍情商偏低。也即我們的感情非常脆弱,特別容易受到傷。所以,報紙網路上你常常會見到這樣的話:「某國領導人的講話嚴重傷害了中國人民的感情。「

例:

問:「你為什麼今天又遲到了?」

答:「李明不也遲到了嗎?為什麼只抓住我不放?我跟你有仇啊?為什麼總和我過不去?」

避免「中國式辯論」需要做到哪些?

為了消除中國式辯論給我們自己以及他人造成的傷害,我總結了中國式辯論中的常見「惡習」,供大家包括我自己進行反思與對照。

明確論點

在開始辯論前,先要和對方在論點的定義、範圍上達成一致。如果不一致就不要開始辯論。

例:「我們今天要辯論的題目是,人的性格與星座有關「。這就是一個論點不明確的辯論。因為性格有許多方面,而」有關「更是難以定義。

如果將辯論題目改為:「水瓶座的人比雙子座的人智商更高嗎?「,那麼這樣的論點就非常明確了,因為兩個星座的人可以精確定義,而智商也可以檢測。

不離開論點

包括不要擴大論點和增加新的概念。如果不斷擴大論點,那麼辯論就不可能得出任何結論。

例:

甲:「你去年的銷售業績不好,是因為你沒有努力」

乙:「公司產品質量不也有問題嗎?」(論點從「自身是否努力」變到了「公司產品質量優劣」。)

保持合適的音量和語速

辯論是「比理」而非「比力」,所以不要指望在音量和氣勢上壓倒對方。如果你音量高、語速快,對方會感覺到你「理」虧了,只好用「力」來彌補。

所以,如果你發現自己或者對方有任何一方出現這種情況,就要暫停辯論。因為音量升高與語速加快,表示血壓上升、頭腦發熱,是理性喪失、情緒衝動的預兆。

不使用感嘆號

在網路聊天辯論時,要盡量不用感嘆號。因為它表達的是強烈的情緒。它與提高說話的音量一樣,只能給對方以惡性的情緒刺激而讓辯論變成爭吵。

面帶微笑

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你的面部表情直接影響對方的情緒,最後又反過來影響你的情緒。

當然,微笑要充滿善意,而不要譏笑或者嘲笑。

仔細傾聽

不打斷對方說話。如果對方實在太囉嗦,可以善意提醒,

例:

「我已經懂了,你不必重複了」

「能盡量簡潔一些嗎?」

「能回到我提出的論點嗎?」

「請不要解釋你的心情了,直接告訴我事實以及結論好嗎?」

不指責對方的人品

指責對方的人品是辯論的大忌,那也就等於轉移了辯論的論點。

例:

「你做過的壞事還少嗎?」

「你就是一個心胸狹隘的人」

「你這種品德也配和我辯論?「

不指責對方的能力

如果你認為對方沒有辯論能力,那麼,你開始就不應該與對方辯論。

例:

「你就是腦殘」

「你這種智商能說出什麼有道理的話?」

不指責對方的身份

指責對方身份,就是告訴對方:「我們不是在講理,而是比身份」。

例:

「你一個文科大專生有什麼資格和我這個理科博士談科學?」

「你這種沒見過世面的鄉巴佬,怎麼能理解我的品味?「

不指責對方的動機

這是中國式辯論中最常見的問題。結果,雙方不再關注事實,而是指責對方的動機。

例:

「你說轉基因對人無害,一定是在為利益集團說話。」如果是這樣,雙方辯論的論點已經改變了,即從「轉基因是否對人有害」變成「你是不是利益集團的人」。

不給對方下永久性的、抽象的負面結論

比如說:「你真狂妄自大」、「你太自以為是了」、「你這是鼠目寸光。」這些都離題太遠了,並且對方不可能接受。

不要用無關專業的名人的觀點來支撐你的論點

比如,辯論宗教問題時,用著名歌星的觀點;辯論「中醫是否是科學」時,用文學家的觀點。

其實,即使用本專業專家的觀點,也不能證明專家說的就是一定是對的。因為同一行業不同專家的觀點可能就大相徑庭。

引用名人的名言來作為辯論依據也是不可取的,因為名人名言並不一定是事實,也不一定是真正。

不要試圖用旁人或者羣體的觀點來支持你

因這樣做還是離開了事實與邏輯。持這個觀點的人多並不等於這個觀點就更正確。

比如說「他們都認為我是對的」、「他也認為你錯了」、「讓大家來評理吧」

不要試圖用未來推測作為論據

有時,你說不過對方了,就用未來推測來支撐你的觀點。

例:

「歷史會證明你錯了」

「你不聽我的,以後會喫虧的「

不在辯論中強調自己的人品、能力、地位、經驗

因為這樣做也離開了辯論的最基本要求,即事實與邏輯。

例:

「我在這個行業二十年了,你這種乳臭未乾的菜鳥怎麼能看到我這麼深?我說出來你也不懂。「

「我是你爸,我過的橋比你走的路都多,我懂的難道不比你多?「

語言要簡潔

盡量不要在時間上佔據優勢而迫使對方沒有說話的機會。一次發言最好只講一件事,不要超過一分鐘。這樣可以讓對方有時間消化、理解和反駁。

語言的簡潔是一種精神修養,體現的是給對方的尊重。你應該給對方充分的發言機會,特別當對方是你的下級、晚輩時,你更不能佔據話語權。

有一個朋友向我訴苦道:「我說了一百遍,但兒子就是聽不進去」。

有一次,我和他倆一起喫飯。我發現,他與兒子談話時,他的發言佔據了90%的時間,而只留給兒子10%的時間。

同樣,許多公司,上級與下級談話時,往往是上級不停地講,並且囉嗦重複。而下級只能默默地忍受,有苦難言。

這方面,我應該是做得不錯的。我和女兒進行微信語音交流時,她幾乎佔據了95%的發言時間!

敢於肯定對方的內容

既然辯論是為了尋到真理,那麼,如果對方的觀點中有真理,你為什麼要拒絕?

例:

「你提出的三點中,我同意其中的第一點。但不同意後面兩點」

「你提出公司的產品質量下降了,我承認。但是,你們在銷售方面沒有做好,也不能否認吧。」

「媽媽,你說我這次考試前沒有用功,這點我承認。但你說我能力不行,我覺得沒有根據。因為我上次努力的時候,成績很好。「

敢於認錯

如果辯論中發現自己提出的事實或者邏輯出現了錯漏,要敢於承認而不要抵賴,更不能指責對方也有錯。

例:

「我剛才提出的事實不全面,根據你提供的補充內容,我現在要修改一下結論。」

而不能說:「你難道就沒有錯?」

避免使用嘲笑、反問的語句

嘲笑與反問是辯論的「激動劑」,一旦出現,對方的情緒溫度馬上就會沸騰。

例:

「你的觀點真可笑」

「你不覺得自己太無知嗎?」

「難道你連這個常識都沒有嗎?」

「難道你認為自己是上帝?」

盡量不用比喻

比喻是中國式教育的特色之一。一旦使用比喻,論點就會漂移到比喻中提出的內容。對方肯定不會同意你的比喻而會用另一個比喻。這樣下去,辯論就離題了。

例1

「官員沒有一個好的,因為天下烏鴉一般黑」

例2

甲:「中國文化有許多問題」。

乙:「子不嫌母醜,狗不嫌家貧。那你為什麼不移民到外國去?」

例3

甲:「孩子不宜過早上學讀書。」

乙:「早起的鳥兒有蟲喫,小孩當然應該早點上學。」

甲:「那早起的蟲就被鳥喫了「

別把論理變成談情

辯論不是談戀愛,它需要的是事實與邏輯,而不是情感。所以,要警惕把辯論變成談感情、秀感情、談感恩的遊戲。

例:

「老闆對你們這麼好,你們就要有感恩的心。這次的工作安排,不管是不是合理,你們都應該執行。」

「我對你這麼好,不會騙你的,所以,這次你一定要聽我的」

不要試圖博取旁觀者喝彩

我們在辯論中傾向於博取旁觀者為自己喝彩,目的是讓辯論的對方處於獨立無援、被眾人譏笑的窘境。這樣羞辱對方只能激起對方的激烈情緒反應,讓雙方離「理」越來越遠。

例:

「請大家看看,對方辯友是沒有聽見,還是沒有聽懂啊?」

「你們大家來評評理,他這種做法是不是傷天害理的?」

「如果爸爸知道你上課玩電子遊戲被老師發現了,他會怎麼懲罰你?」

避免在辯論中使用華麗、抽象的辭彙

辯論用詞越普通、具體、簡潔越好。我不主張在辯論中賣弄你的文學修養或者哲學修改,就如同中國流行的的大學生辯論比賽一樣。

例:(這些例子都是我從「優秀的大學生辯論案例」中摘錄的)

「請對方辯友摘下玫瑰色的眼鏡,看清這個現實的世界吧。」

「面對這樣的真知灼見,對方辯友至今未能幡然醒悟,正好比雨過天晴卻仍靜坐茅廬聽雨,不願接受真理的光芒。」

「再華麗的語言也掩飾不了錯誤的言論,再動情的解釋也遮蔽不了真理的光輝,對方辯友無視鐵一樣的事實,依然固執己見、盲目自信。這足以說明,世界上不是缺少事實,只是缺少發現事實的眼睛。」

盡量不要加重反對的語氣

讓對方情緒平穩,是有效辯論的重要保證。所以你要保護對方的情緒,不要給對方任何惡性刺激,包括用詞方面的刺激。

例:

「你的觀點根本站不住腳」

「你的觀點錯得離譜」

「你真是大錯特錯了」

這些容易激發對方自我保護機制,從而讓對方奮起反擊。建議你把上面這些話改成下面的表達方式,就會讓辯論緩和很多。只有心平氣和、不帶有個人感情色彩的辯論才能產生客觀有效的結果。

「我理解你的觀點,但是……」

「我知道你為什麼這樣講,但你可能忽略了另一個事實」

「我有一些不同的看法供你參考」

不要以牙還牙

如果對方出現上述「惡習」,其語句中有強烈的情緒並且對你造成了誣衊、傷害,那麼,你要麼停止辯論,要麼只針對其中的事實與邏輯部分進行辯論。千萬不要被對方激怒而以牙還牙。也就是說,如果你發現對方很激動,那麼,你需要等待對方「降溫」。如果你也跟著「升溫」,辯論就會變成爭吵。

姿態決定成敗

對中國人而言,要使對方接受你的觀點,首先要使對方接受你的姿態。因為中國人偏向於「只有當我認可了你的情,才會接你講的理」。你的姿態放得越低,對方越能接受你的話。否則,你即使全是理,對方還是會拒絕你說的一切。

盡量避開某些領域的辯論

最近十多年以來,我與許多人進行了數以百計的辯論,但集中在下列領域的辯論無一能有好的收場。因為這些辯論往往都不能說服對方,只能傷害雙方的感情。這些領域包括:

世界觀與人生觀:別想通過辯論來改變或者說服他人改變其已有的人生觀。比如,人應該追求清靜無為,還是熱烈豐富?是否應該有信仰?

政治體制:除了會引起政治風險外,這還是一個很容易得罪同學、朋友的話題。比如,有人認為朝鮮的體制比美國的體制好,你千萬別去反駁他。

文化傳統:中國文化與本文文化哪一個更優秀?中醫是不是科學?這些辯論可能會很熱鬧,但幾乎不可能有結果。

審美觀:哪一個畫家、作家、演員更優秀?哪一種打扮更有品味?這些領域的辯論往往是自說自話,誰都認為自己的眼光最準確。

快速判斷、及時終止辯論

在日常工作與生活出現辯論時,你要快速對對方進行評判,以確定這個辯論是否會有效。如果確定不可能有效,就應該立即終止。

在下列5種情況下你應該立即終止辯論:

1、邏輯,對方邏輯混亂,辯論中不斷離題。

2、情緒:對方情緒波動,你已經無法掌控。或者對方情商極低,任何微小的刺激都可能讓對方感情受到傷害。

3、利益:對方的觀點是基於個人利益,比如你與政府官員辯論是否要精簡政府,這顯然是「與虎謀皮」。

4、面子,對方純粹是為面子而戰,比如領導在下級面前、家長在孩子面前。

5、價值,對方的能力、知識面都不足以給你們的辯論帶來價值。

辯論中,你要嚴密監控自己和對方的情緒。就好像你與對方身上都有血壓計。一旦發現有一方的血壓上升,馬上報警。血壓上升的表現包括音量加大,語速加快。

終止辯論最好的辦法是用幽默來岔開話題以恢復輕鬆和諧的氣氛。如果對方是對你的前程有重大利益影響的人,你甚至可以用「善意的謊言」來「表示理解」。

例:

「媽媽,我們不談這個了。我發現你今天的髮型好美。是你自己弄的?」

「局長,經您一說,我終於認識到自己的想法的確很不成熟,還是您有高見。」

最後的檢驗

如果辯論結束時,雙方還能保持心平氣和;重要生理指標如血壓、心率、呼吸沒有波動;內心沒有憤怒、憎恨、厭惡、悲傷、失望等負面情緒,那說明這個辯論是有益的,至少是無害的。

辯論的自始至終,你都要努力剋制自己,不要想辦法打倒對方,不要想辦法證明自己的面子。

和別人辯論的時候,最大的對手往往不是對方,而是自己的情緒。你控制情緒的努力一旦失敗,你的辯論不論看起來是輸是贏,其實都是無效辯論。

你能做到嗎?我承認我現在還做不到。但這將是我今後的目標。當然,也許我會發現,如果做到上面各點,99%的辯論其實都是沒有必要的。

辯論解決不了所有問題

智商與情商都不低的人能進行真正有效的辯論。但,這樣的人比例並不高。可能不到人羣的10%。

為了尋找這樣的人加盟我的公司,我可謂是煞費苦心。在面試中使用了多種測評手段。

但這種努力是值得的。結果是,我們公司就常常有高效的辯論。有時這種辯論發生在總經理與普通員工之間,辯輸的很可能是總經理。

但既然90%的人都不具備有效辯論的能力,如何與這些人打交道?

我覺得,對於不能講理的人,只有兩條路:講情,或者講力。

講情,就是所謂的動之以情。但這其實是很傻的事。因為,如果情不是建立在理的基礎上,這種情真的可靠嗎?

所以,大多數情況下,我們既不能講理,也不能講情,就只能講力了。也就是,讓實力來說話。說到底,決定我們人生地位的,最根本的還是我們在這個世界的價值,也就是實力。

當然,這已經超過了本文的範圍。

此文還將不斷修改,希望它成為一個完整的「辯論自律守則」。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