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今晚財訊 吳傲寒

  編輯|周維

  近日,有多位途歌用戶反映共享汽車品牌途歌的App已停止運營,手機軟件應用商店不可下載。《今晚財訊》發現,小米官方應用商店以及App store等應用商店均搜索不到與途歌有關的軟件。而撥打途歌客服電話,亦提示“無此業務號碼”。

  另有途歌用戶對《今晚財訊》表示:“我們上個月去的時候,公司(途歌北京總部)都關門了,空的,裏面東西只有桌子了。”

  隨後,《今晚財訊》嘗試聯繫途歌出行創始人兼CEO王利峯,但對方電話一直處於無人接聽狀態。

  去年12月,途歌出現用戶大規模擠兌押金的情況。據途歌官方此前公佈的數據,途歌註冊用戶接近200萬人。如果按每人1500元的押金來算,押金總額預估爲30億元左右。目前,以後大批等待退押金的用戶對途歌提起集體訴訟,不過至今未果。

  此外,據工商信息顯示,自去年12月以來,途歌共有西安、成都、深圳和南京等地的分公司因“通過登記的住所或經營場所無法取得聯繫”而被工商部門列入經營異常名錄,王利峯則於今年1月被列爲限制消費人員。

  與此同時,今年1月,據《北京青年報》報道,北京金泰開元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向北京市豐臺區人民法院提出了財產保全申請,要求凍結王利峯名下北京途歌科技有限公司和卓尼商詩(天津)汽車租賃有限公司賬戶內的存款266萬餘元。

  1月24日,途歌名下價值242580元的財產亦因深圳市萬車匯汽車租賃有限公司的訴訟被北京市海淀區法院查封。2月26日,據中國裁判文書網判決信息顯示,因北京中青旅業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訴訟請求,北京市豐臺區法院凍結了途歌名下934706元的銀行存款。

  共享出行品牌拖欠用戶押金向來是人們廣爲關注的話題,尤其是自以ofo和途歌爲代表的企業出現退押金難的現象後,政府有關部門亦出臺了相關政策。

  3月19日,交通運輸部發布《交通運輸新業態用戶資金管理辦法(試行)》,規定“運營企業原則上不收取用戶押金“,且爲網約車、汽車分時租賃和共享單車等新業態設置了收取押金的上限,如汽車分時租賃押金不得超過單車成本的2%。此外,新規還明確規定“押金應當日退還給用戶”。

  不過,此次出臺的新規,對於正在等待退押金的途歌和ofo的用戶而言,似乎晚了一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