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請自來,佔個位置。


其實這個問題還是比較好回答的,當然如果你看教科書是找不到答案的,在今日頭條上才會看到你想要的完美答案。


松贊乾布此人13歲當上吐蕃贊普,上任時間不長就顯示出非凡的文治武功,先後打敗了的蘇毗、多彌、白蘭、党項、羊同等部,勢力日益強盛。在這樣的情況下攜著一股凌厲的作風來求娶李世民的閨女。信息不對等的情況下,大唐上下都以為這個小頭領瘌蛤蟆想喫天鵝肉。


結果可想而知,這可惱怒了松贊乾布了,居然派兵過來侵犯大唐。在此之前李世民可是把曾經逼的自己俯首稱臣的突厥打趴下了,變成了東西突厥,小小的吐蕃蠻夷也敢動兵,天可汗的名字可不是白叫的。

一場較量下來,史書上倒是寫的漂亮,松贊乾布被迎頭痛擊了,可是一轉身大唐就改口說是吐谷渾在挑撥大唐與吐蕃的關係。這個松贊乾布也有意思,轉身把吐谷渾給揍了一頓。可想而知在與大唐的較量中跟本沒有損失力量。


再者突厥雖然分為東西突厥,可是突厥內部依然有不穩定因素,突厥人跟松贊乾布的吐蕃開始眉來眼去的。大唐上下這才正視吐蕃,從新對松贊乾布進行評估,本身力量強大,北部有突厥不安分子,又揍得了吐谷渾,可以聯姻。可是作為天可汗的李世民可丟不得這個臉,怎麼弄?只有暗示松贊乾布。

松贊乾布也是聰明人,一合計就是跟突厥合作也沒有好處,逼得大唐低頭嫁公主也是個美事,況且按照漢人習俗娶個普通姑娘還會被拒絕,何況是皇帝的女兒,就在求一次吧!


說文成公主進藏有多麼的幸福都是扯淡,陪嫁的醫術、星象、占卜、種植、紡織類的書籍在松贊乾布的眼裡比文成公主重要的多。文成公主終其一生沒有孩子,你認為正常嘛?國家的安定真的是靠和親就能取得的嘛?

吐谷渾王故意駁松贊乾布面子,想教他做新吐蕃王


國與國之間通常通過和親避免戰爭發生,西施曾經就被作為和親物品,由越國送給吳王夫差換取和平。唐代文成公主就曾經遠嫁吐蕃王松贊乾布,然而這場合親所起到的作用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大。

Δ配圖

文成公主並不是李世民的親生女兒,按理說不該被尊為公主,他原本是大臣李道宗的女兒。既然姓李就說明是一家人,文成公主其實是李世民的侄女,因為不忍心自己女兒外嫁,所以把這位宗室親封為公主遠嫁新疆。

松贊乾布剛剛統一吐蕃,在吐蕃有著秦皇漢武般的地位。西域各國都以迎娶大唐公主為榮,其中的西域突厥王與吐谷渾王就做了大唐的駙馬。剛剛登基的松贊乾布為了穩固地位,於是派遣使者前去大唐求親。

Δ配圖

根據宋朝《冊府元龜》記載:

初至,大國待我甚厚,許嫁公主。會吐谷渾入朝,有相離間,由是禮薄,遂不許嫁。

裡面說的很明白,因為吐谷渾王從中作梗,李世民不願意把公主許配給松贊乾布。吐谷渾王此舉只是為了駁松贊乾布面子,畢竟一個老牌皇帝總要給新登基的上上課。

但是這個舉動也惹怒了松贊乾布,回去之後立刻組織軍隊,準備進攻吐谷渾。然而紙老虎的吐谷渾很快被打敗,一鼓作氣打到唐朝松州。揚言唐朝不許配一個公主,自己就要搶一個回來。

Δ配圖

然而松贊乾布太小看唐朝了,李世民派遣大將軍侯君集前去殲滅松贊乾布,主力部隊還沒有趕到,吐蕃部隊就被先遣部隊牛進打敗。

知道大唐厲害的松贊乾布,乖乖的退回自己領地。命令使者帶著豐厚的聘禮,前來迎娶大唐公主。李世民看到吐蕃潛力無限,就鬆口答應了這門婚事,但是不願意女兒遠嫁,最後把侄女嫁給了松贊乾布。

Δ文成公主雕像

沒有松贊乾布,文成公主可能只是做個普通大臣的妻子,從此安安穩穩的過完一生。雖然遠嫁吐蕃,但是松贊乾布對文成公主特別寵愛,兩人之間的故事也傳為佳話。


首先普及一個常識,漢唐和親公主,除了安史之亂後唐對回紇的幾次和親,都不是皇帝女兒先帝女兒這種真正的公主,一般都是宗室女或者宮女。

文成公主不是李世民的親生女兒,這在和親中是很普通的正常情況。

文成公主只記載是宗室女,具體是哪位宗室的女兒並沒有詳細資料,有些說法稱是李道宗女兒只是推測,目前並不是定論。

(文成公主)

唐太宗貞觀年間,唐先後消滅東突厥和吐谷渾,在周邊勢力中聲威強大,各勢力均已娶唐朝公主為榮。周邊勢力首領娶到唐朝公主,也能鞏固自己在內部的地位。

松贊乾布繼位後,也想求娶大唐公主。但可能當時唐朝對已經崛起中的吐蕃缺乏瞭解,即使名義上的大唐公主也不是隨便一個勢力的首領都能娶的,就拒絕了吐蕃的要求。

其後吐蕃繼續擴張勢力,和唐朝在松州發生一次規模不小的戰事,唐軍前鋒取得了小勝,吐蕃大軍在唐軍主力到達前撤退,並退出了部分擴張地區。其後吐蕃派人向唐朝謝罪,同時再次求娶公主,這纔有了文成公主入藏。

文成公主入藏後,唐與吐蕃之間維持了20多年的和平。唐咸亨元年(670年),唐與吐蕃發生了一次規模巨大的戰事大非川之戰,唐軍慘敗。其後100多年間,吐蕃可以算唐朝面臨的最強大對手。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