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要有「文化自信」,自信來自何處?王蒙談道:「當今中國之所以能夠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引擎,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國取得舉世矚目成績中不可或缺的要素。面對這樣的文化,我們更應堅定自信,從傳統中汲取營養,結合時代繼承創新,為傳統注入新的生機,讓中華文化展現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采。」可以說,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正是我們堅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

昨天,文化是滄桑的歷史,源遠流長,記憶著輝煌燦爛的中華民族智慧和力量。

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來源於輝煌燦爛的精神文明。在數千年的歷史中,以儒釋道為代表的哲學思想博大精深,《史記》《漢書》《三國志》《資治通鑒》等歷史文獻浩如煙海,《詩經》、楚辭、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等古典文學瑰麗璀璨,少數民族史詩《格爾薩》《江格爾》《瑪納斯》和組曲《十二木卡姆》等沁人心脾,還有百花競艷的戲劇藝術、筆墨造化的書法繪畫、栩栩如生的雕塑造型和豐富多彩的民間工藝等,都是中華民族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和對人類文明發展作出的重要貢獻。

我們翻看歷史這本厚重的書,發現沒有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就不可能有新中國,就不可能找到重新樹立文化自信的道路。如果中國仍然保持舊的社會和舊的制度,中國就不可能是現在的中國,就不可能有現在的文化自信的底氣。在研究文化自信底氣問題時,絕不能無視中國共產黨不僅是中國革命的領導者,而且是文化建設的領導者,是文化自信底氣的中流砥柱這一現實。中國實現了站起來,靠的是什麼,與我們的文化密不可分。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導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以人民利益為中心的文化,是為了人民過上最美好生活的文化。可以這樣說,當代中國文化自信的底氣,既來自我們傳統文化博大精深的豐富性與和而不同的包容性和創造精神,也來自體現自強不息民族精神的紅色文化的革命性、社會主義文化的先進性和導向性。遵義是歷史轉折之城,苟壩會議……都有著神奇的紅色力量,我們要引以為榮,讓文化自信成為遵義不朽的力量。

如果說堅定文化自信是中華民族共同的、崇高的意志品質和心理特徵,那麼加強文化傳播則是中華文化面向未來、走向世界的明智選擇和根本途徑。文化自信是基礎,文化傳播是必然要求。中華文化作為一種基因、血脈和傳統,必須內化於心、外化於行、傳播於世。文化傳播需要從傳者、內容、媒介、策略、受眾和效果等方面開展研究,並結合全球化的語境進行探索。在這一過程中,必須構建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文化傳播模式,堅持多種傳播形態的融合,包括政府主導的公共傳播活動,民間自主的溝通交流,市場化的文化營銷,以及藉助孔子學院、中文學校與華文媒體的力量,增強中華文化的影響力、輻射力和傳播力。

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鑄在歷史、實踐和民族之中,具有物質力量難以匹敵的精神力量。中華文化幾千年來延續、傳承,生生不息、充滿生機、永不枯竭,具有超越時空的穿透力量。王陽明在龍場悟道,大悟格物致知之旨,「知行合一」「致良知」在當今亦有鮮明導向,闡述的「天人合一」思想於今天的生態文明建設依然具有重要意義。文化提供創造的土壤和環境,提供創造的勇氣和精神,提供創造的力量和源泉,沒有文化發展和繼承就沒有創造,創造是在深厚的文化積累中孕育的,是在不斷的文化交流交融交鋒中實現的。人們所熟知的我國古代「四大發明」,現代科學技術,無不源於文化與實踐的結合。

今天,文化是繁榮的現在,砥礪奮進,凝聚著中華復興的強大力量。

文化的力量,是一個民族的重量,一個國家的分量,一個社會的體量,今天,我們的祖國已經富起來。社會歷史的發展和進步,民族的獨立和振興,國家的繁榮和富強,人民的幸福和安康,都離不開文化的力量支撐。中華文化的力量是歷史的又是當代的,是有形的又是無形的,是現實的又是潛在的。我們要不斷增強中華文化的力量、提升中華文化的力量。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一系列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形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開闢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境界。這些科學理論蘊含著巨大的真理力量,蘊含著中華民族文化的優秀基因,指引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文化是民族的身份證,是維繫民族的精神紐帶。沒有蘊藏於人們內心深處的文化精神,民族團結就缺少力量。正是由於幾千年綿延不斷的中華文化,最廣泛地維繫了全國各民族人民和海外華僑華人的認同和團結,中華民族在歷史發展的長河中才打不散、壓不垮,始終保持強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正是民族文化的優秀傳統凝結成的民族精神,使中華民族歷經磨難而生生不息。

古以文載道,今以文聚力。我們要大力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不斷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以文化的力量助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其一,以文化的力量強國興省。文化能感國運之變化,復興必伴文化繁榮。必須緊緊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戰略目標,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繼承革命文化,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更好構築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大力推動貴州紅色文化、民族文化、山地文化、傳統文化、陽明文化、「三線」文化在當今時代的創造性轉換和創新性發展,全力打造多彩貴州民族特色文化強省。其二,以文化的力量惠民富民。順應新時代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廣泛的更高要求,滿足人民過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著力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突出文化述民,讓文化充分表達人民的心願、心情、心聲。突出文化育民,把服務羣眾同教育引導羣眾結合起來。突出文化富民,通過文化產業「開財源」。突出文化便民,讓文化設施和文化活動更多地送到羣眾的家門口,成為羣眾的「家常飯」。其三,以文化的力量提神鼓勁。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不僅是物質的復興,更是精神的復興。要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國民教育、精神文明創建、精神文化產品創作生產傳播的引領作用,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社會發展各方面,轉化為人們的情感認同和行為習慣,不斷豐富文化創作,豐潤文化滋養,豐盈精神家園,構築起屬於中華民族的「精神高地」。

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擊水三千里。我們要更加自覺地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倍加珍惜、長期堅持和不斷發展黨歷經艱辛開創的這條道路、這個理論體系、這個制度、這個文化,讓中華文化成為中國走向世界的燦爛名片,讓文化自信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強大精神動力。

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隨著人民的需要從物質文化需求發展到美好生活需要,隨著中華民族迎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文化建設也要提升至更高層面,肩負更多責任使命。

「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文化,傳承著歷史,牽繫著未來。我們要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在實踐創造中進行文化創造,在歷史進步中實現文化進步,不斷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中國不乏生動的故事,關鍵要有講好故事的能力;中國不乏史詩般的實踐,關鍵要有創作史詩的雄心。」

在信息科技迅猛發展的今天,以網路、手機為代表的新媒體迅速崛起,並與報刊、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高度融合,形成了信息豐富、傳播迅速、文字聲像兼備的全媒體時代,從而為中華文化傳播提供了更全面、更豐富、更高效的傳播途徑。因此,我們必須建構科學高效的文化傳播體系,不斷增強和豐富傳播內容,改進傳播模式、方法和策略。既要發揮傳統媒體的原有優勢,又要藉助互聯網的傳播渠道,還要拓展以博客、播客、微博、微信等自媒體平臺,力求做到大眾傳媒與實物媒介相結合,議程設置與交流互動相結合,從而實現文化傳播的改革與創新,促進中華文化從自信、自覺到自強的發展飛躍,為全人類的文化進步與社會發展作出重要貢獻。

文運同國運相牽,文脈同國脈相連。人民有信仰,國家纔有力量,民族纔有希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們要增強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昌盛,助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文化是人的全面發展的「方向標」、是經濟社會發展的「永動機」、是社會和諧穩定的「黏合劑」,事關國家安危、民族興衰、人民福祉。我們要增強文化自信,堅守文化責任,彰顯文化力量。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我們都要認真研讀中國文化,做一個名副其實的中國文化的傳播者,實踐者。作為中華民族的主人,我們要使出氣力學習中國文化,以此強大內心的力量;作為自豪的中國人,我們要當好文化的傳播者,講好中國故事,講出中國文化的自信,講出中國文化最美的聲音,在傳播中釋放強大的民族力量;作為時代的弄潮兒,我們要踏實工作,「咬定青山不放鬆」,發揚「釘釘子」的精神,埋頭苦幹,淡泊名利,讓文化在實踐中凝聚磅礴的力量。

明天,文化是璀璨的未來,揚帆遠航,承載中華偉大民族駛向光輝的彼岸。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一定能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偉大目標會變成現實,中國一定會強起來,文化是人類歷史進步的車輪。文化要立足現在,面向未來。讓中華悠久的文化在傳承中創新,在進步中發展。我們就是文化的繼承和發揚的書寫者。

未來屬於明天,但更基於現在。我們要高瞻遠矚,設計文化源遠流長的美好藍圖。我們要讓優秀的文化流淌出動人的旋律,特別是注重青少年的培養和教育,讓他們熱愛中國傳統文化,善於研究,善於總結,善於實踐,培養出更多優秀的中華文化的接班人。同時要做到全民行動,掀起文化學習熱潮,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形成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良好格局。在工作和生活中,始終做中國先進文化的積極引領者和踐行者,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忠實傳承者和弘揚者。肩負起新的文化使命,在實踐創造中進行文化創造,知行合一,讓中華文化和傳統美德光耀中華。

文化是一隻看不見的巨手,能夠在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創造生產力、提高競爭力、增強吸引力、形成凝聚力,轉化為強大的力量。文化又是有形的,我們一舉手投足間,我們的一言一行都是文化思想在指引。一個中國人如果真正讀懂了優秀的中國文化,自信的力量就能彰顯出來,一個人的文化自信就是一粒火種,但億萬中國人的文化自信就能放射出萬丈光芒。璀璨的文化昨天也成歷史,文明的中國今天奠定了最好的基石,未來的中國在文化自信中就會駛向美好的未來。

遵義這片熱土有許多傳奇的故事,也有深厚的文化底蘊。我們接過文化傳承的歷史棒,讓紅色基因代代傳,讓遵義文化熠熠生輝,讓中華文化在遵義大地上放飛高歌。

文化自信是時代發展永恆的課題,是推動歷史潮流滾滾向前的「風向標」,傳承文化,播種文明,講好中國故事,做文化的代言人,用實際行動詮釋文化的深刻內涵,讓文化自信的底蘊匯聚成強大的力量,開啟新時代中國夢美麗新徵程。(遵義市播州區紀委 陳金太)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