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就問得很奇怪了,咱們提問講究一個「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拍腦門問問題就很沒意思了,用現在流行的話來說就是,這不局氣。

誠然,在這個時代,人們對娛樂八卦和美食的興趣更大,流量最大的新聞總是佔據頭版頭條,火爆的網紅點總是排起長龍,但你不能說其他方面沒人關注。

拿蘇東坡來說,如題主所說,他一生在各個領域都作出那麼多貢獻,總會在潛移默化中印象這後世的人。

東坡詩詞不說遠了,連小學生都能脫口而出的名句就不少,隨便舉幾個例子:

十年生死兩茫茫

出自《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提起東坡詞,有誰不能吟出此句?是東坡懷念亡妻十年所做,王弗離開東坡十年以來,東坡的日思夜想最終匯聚成了這首詞,任你是誰,也不能否認東坡對妻子的真摯情感和無限懷念。

天涯何處無芳草

出自《蝶戀花·春景》。

寫春光易逝,寫佳人無緣。詞句清新動人,又於清新中暗含傷感。而這首詞中的名句,要數這句「天涯何處無芳草」被今人引用最多,除此之外,還有「多情總被無情惱」一句,總被戀愛中受挫的青年男女掛在嘴便表達心意。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出自《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每到中秋佳節,這首詞就會被人們翻出來,年年如是,甚至被今人譜曲,被天后演唱,成為流行歌曲。

這首詞運用範圍也很廣,按東坡原意,是用來思念兄弟;而你在異地他鄉,思念親人時引用此詞也毫不違和;現在則更多的用來形容愛情。

里流傳下來的名句可就多了,可以說是句句都流傳甚廣,「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等等。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出自《飲湖上初晴後雨》。

前面都說的詞,這一句是詩。

一個人要有多大的能量,才能評一己之力給一個景點換個名字啊!要不然你以為,西湖又要西子湖是怎麼來的?

另外還有「春宵一刻值千金」、「腹有詩書氣自華」、「人間有味是清歡」、「詩酒趁年華」、「春江水暖鴨先知」等等等等,還有從東坡的詩詞文章中提煉出來的俗語、成語等,不勝枚舉。

你說人們記不住東坡的詩詞,那是你不知道罷了。



不少評論家認為,蘇軾是個樂天派、道德家、散文家、畫家、書法家、詩人,同時還是人生的良師益友、釀酒師、工程師、佛教徒、士大夫、皇帝的秘書、對民眾關心的慈悲家。在政治上他堅持己見,不畏權勢;在個人性格上,他生性詼諧愛開玩笑,內心豪放從容。如此這般,蘇軾就算不能稱作一個完人,那作為人生的贏家絕對是足夠了。

但光陰流轉,歲月無常,到了現今這個物慾的世界,人們卻越來越記不住這位人生大家了,很多現代人之所以能夠記住他,全都是因為吃,即東坡肉或東坡肘子。鑒於此,哲學詩畫覺得有必要重溫下古人的經典,重新憶起東坡先生的才華和意氣,以便給我們現代人的生活增添些文化情懷和遐想空間。

蘇東坡一生,從杭州起任,經密州、徐州、湖州、黃州、常州、登州、潁州、揚州、定州、惠州、儋州,最後仙逝於常州。期間多次於各地往返京都,所去多地為謫貶。

按一般世俗的理解來看,蘇東坡一生坎坷多舛,飽經憂患榮辱,但我們很少看到他的怨和恨,對於人生的諸多挫折和變故,他並沒有變得尖酸刻薄,失去本真意志。相反,他的人性變得更加溫和敦厚,浩然之氣在他的詩文書畫間更加肆意蕩漾,從這些看,蘇東坡不愧為一個大家。

1,人生的困頓和奔波

比如在密州,蘇東坡在最難過的日子裡寫下了最好的詩歌。雖然內心很難過、鬱悶,但詩詞中卻沒有抱怨和憤慨,只有安詳平和與順時知命的心境。思念第一任妻子王弗,蘇東坡寫下《江城子》: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料得年年斷腸處,明月夜,短松崗。

比如在黃州時,一次夜遊,在江上小舟中飲酒,夜晚天空極美,蘇軾一時興起,唱詞一首:

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彷彿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

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夜闌風靜縠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這首詞竟引起他順江逃走的謠言,太守去查,見他在住處卧床未起,鼾聲如雷。見此後太守才消除了顧慮,因為沒有皇上的聖旨,太守也就不敢對蘇軾動手。於是,他就在那蠻荒之地開山種田,植樹桑麻。

這種解脫自由的生活,使得蘇軾的詩詞更加大氣和洒脫。對於一個看淡官場、盡享田園生活的高人,諷刺的苛酷,筆鋒的尖銳,緊張與憤怒,全已消失,代之而出現的,是一種光輝溫暖、親切寬和的詼諧,醇甜而成熟,透徹而深入。

而最能體現蘇東坡的氣魄與豪情的是他那首著名的《念奴嬌·赤壁懷古》: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2,與王安石的文化結緣

蘇東坡一生的顛沛流離,與宋朝的另一位文人息息相關,王安石。他們在歷史洪流中狹路相逢,伴隨著宋朝命運的跌宕起伏。

王安石變法八年,百姓遭塗炭不止八年,變法失敗之後是長期慘烈的當權派與反對派的黨政之爭。那場政爭悲劇之發生,一個人個性上的缺點是重要起因,王安石不能接受忠言,不願承認自己犯錯。也因此,變法的餘孽大大動搖了宋朝的根基,不可逆轉。王安石的固執個性,鑄成民之難,國之殤。

王下野以後,蘇東坡去看他,與他討論詩與佛學。一次,蘇東坡對王安石說:「我另有一些話要跟你說。」王安石立刻臉上變色道:「你要提起往事?」蘇東坡說:「我要說的是國事。」然後他力陳由王安石引發的戰事、對讀書人的迫害。王安石先是煩躁,之後不語。

蘇軾的曠達與赤情,由此可見一斑。

這種性格的體現還有一例。愛妾朝雲得一子,蘇東坡想自己半生流離,愛子情深,寫到:

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唯願我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

可惜這個兒子只長到三歲,在他去貶謫之地的途中夭折。

而最能體現蘇軾情感細膩和曠世才華的是他的那首《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 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3,文人與政治的矛盾和糾結

讀書人能用別的方法謀生,最好不要做官,蘇東坡的一生際遇既如此。可個人的命運總是脫離不了他所處的時代,才情橫溢的一個人,不走仕途,出路何在?一入仕途,便身不由己,想退,都不行。蘇東坡後半生多次拒做京官,只想於一清凈地聊生,皆不能如願。

但蘇東坡厲害的是,他有能力讓他的鬱悶與苦惱在詩中以別樣的洒脫自然呈現,不迴避,入心以後,也可流於山水風物。

比如,他的這首《琴詩》:

若言琴上有琴聲,放在匣中何不鳴?若言聲在指頭上,何不於君指上聽?

何等的俏皮,靈氣!禪性思維表現得如此舉重若輕。

關於禪和佛,我們可以通過一個有意思的小故事來認識東坡——蘇東坡與僧人佛印是好朋友,一天,蘇東坡對佛印說:「以大師慧眼看來,吾乃何物?」佛印說:「貧僧眼中,施主乃我佛如來金身。」蘇東坡聽朋友說自己是佛,自然很高興。可他見佛印胖胖堆堆,卻想打趣他一下,笑曰:「然以吾觀之,大師乃牛屎一堆。」佛印聽蘇東坡說自己是「牛屎一堆」,並未感到不快,只是說:「佛由心生,心中有佛,所見萬物皆是佛;心中是牛屎,所見皆化為牛屎。」吃虧的倒是大才子蘇東坡。

這個故事雖然彰顯了佛印的智慧,但是據說後來蘇東坡從中很快就悟出了道理,可見他的真性情佛印也是很喜歡的,不然何來這麼精彩的對話和故事?

4,歷史地位以及東坡肉

蘇東坡在中國歷史上的特殊地位,一是由於他對自己的主張原則,始終堅定不移;二是由於他詩文書畫藝術上的卓絕之美。其人品道德構成了他名氣的骨幹。

以上兩項的彼此成全,促就了中國歷史上獨一無二的蘇東坡。風骨與才華、豪放與洒脫、道德和真性情等,這些品質的形成最終塑造出了一個有德有才、有血有肉的真人風範。

而現在的人之所以記住東坡,很多是因為一道美食——東坡肘子或東坡肉,這不知道是蘇軾的悲哀,還是我們時代的可笑之處。

所謂才華橫溢,不過於東坡的真美詩詞。所謂人間洞察,不過於東坡的慧眼歷練;所謂浩然之氣,不過於東坡的既入世又出世、既求真又求善的曠達精神。

希望你我都能記住東坡,記住他的豪放與真性情,記住他帶給我們的詩詞之美和人生智慧,而不是那道僅僅滿足口舌之欲的菜名。


不能這麼說吧。我知道有東坡肉這道菜,但沒吃過。不過東坡先生的詩詞讀了不少,背的出的沒有一百首,也有大幾十首,怎麼能說世人記不住他的詩詞呢。我想,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天涯何處無芳草。春宵一刻值千金。一蓑煙雨任平生。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煙雨暗千家。老夫聊發少年狂。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休將白髮唱黃雞。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這些膾炙人口的句子,好多國人都知道、背的出吧。


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無肉使人瘦,無竹使人俗!

——蘇東坡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