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一場轟轟烈烈的「六學風波」將六小齡童這位本已登上神壇的老藝人的形象徹底推翻,一時之間從嚴肅向的知乎到娛樂向的B站,從偏公眾的微博到私人向的微信朋友圈,無不充斥著「說起……就想起……」或者「文體兩開花」之類的六小齡童語錄。

拋開六小齡童大火後各種不合時宜的言行舉止「黑歷史」不講,我們還是應該承認86版西遊記中「孫悟空」形象塑造的成功。很多人說正是因為這個「美猴王」形象的深入人心及該劇取得的巨大成功導致了六小齡童飄飄然起來,迷失了自我。

但其實又有多少人知道,除了六小齡童之外還有多少優秀的藝人在演繹著這個「孫悟空」形象,傳播著美猴王文化呢?別的不說,六小齡童的同門師兄弟,國家一級演員劉建楊——十一齡童肯定得算一個,而且還應該是最厲害的一個。

十一齡童劉建楊(右)與師傅六齡童

劉建楊之所以叫十一齡童,是因為他是在十一歲的時候拜到師傅門下學習戲劇的。他是六齡童門下劇團的徒弟,也即是六小齡童的師弟。然而實際上,本來要繼承師傅衣缽的,也是師傅最寵愛的弟子並不是他。

故事要從1961年說起,那一年,劉建楊剛剛出生。而時年37歲的「六齡童」章宗義已是名震江南的「南猴王」。那年,六齡童的二兒子11歲,也已經被父親帶著飾演小猴子惟妙惟肖,小有名氣,人稱「小六齡童」。

小六齡童是劇團里最早隨六齡童學藝的孩子,也是六齡童極其寵愛並託付重望的劇團大師兄。六齡童到老家中一直掛著的一張相片,就是當時表演過後一位大領導抱著小六齡童合影的照片(見上圖)。

小時候的十一齡童劉建楊與師傅六齡童

奈何天妒英才,小六齡童在16歲那年突然患病,撇下一對懷念了他一輩子的父母而去。好幾年後從悲痛中重新振作起來後的六齡童,才開始著重培養劉建楊等新的孩子。

劉建楊吃苦耐勞,又兼聰明孝順,在劇團中進步神速。很快地,他就成為了師傅最喜愛的徒弟,年僅十幾歲的他已漸漸在江南一帶有了名氣。

1980年,劉建楊在《火焰山》一劇中首演孫悟空就因其神態動作到位,叫人拍案叫絕一炮而紅。拿下當年的浙江省首屆青年演員會演一等獎不說,還被領導盛讚「功夫紮實,出手不凡,堪稱江南美猴王正宗傳人」。

劉建楊飾孫悟空

而命運的第二次轉折發生在第二年末——電視劇《西遊記》導演楊潔赴紹興選角。由於楊潔導演早年間看過六齡童與小六齡童所演的西遊記選集戲劇,對六齡童出神入化的演繹能力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此找到六齡童尋找《西遊記》中演孫悟空的合適人選。

楊潔導演到達紹興才知曉小六齡童已不幸早逝,惋惜之餘也只能寄希望於從六齡童的紹劇團中選出合適的人才。據楊潔導演自傳記載,當時她是有從資料上知道劉建楊這位出類拔萃的年輕人的,也提出了到劇團看看的請求。

然而在六齡童的極力推薦下,還是優先選擇了六齡童的小兒子章金萊,也就是後來名揚天下的「六小齡童」出演孫悟空。至此,章金萊登上了電視劇熒幕的大舞台;而師弟劉建楊,則留在了師傅身邊繼續加強技藝,成為了師傅畢生心血紹興猴戲的傳承人。

1987年劉建楊(左)與章金萊合影

有人說這件事情是六齡童老爺子護短徇私,將更好的出名機會給了自己的兒子章金萊。但我看來這是老爺子做出的最合理的選擇,拍電視劇需要有人去,那有悠久傳統文化的紹劇難道就不需要有人傳承了嗎?

彼時十一齡童的名聲已在戲曲界建立起來,而自己的小兒子也很可能確實比不過這個天賦過人的徒弟。那麼,劉建楊繼續專註戲曲舞台,而讓六小齡童到影視界闖一闖就是最好的方案了。

其實事後直到六齡童老先生去世的三四十年里,也可以看出這是挺明智的一個做法。六小齡童演孫悟空紅遍大江南北,而劉建楊在戲曲界的各種成就其實也毫不遜色。

十一齡童劉建楊

起源於江南一帶的紹劇,普通人可能並不了解,然而對於戲曲迷來說,這可是大名鼎鼎的一個戲曲種類。魯迅先生的《社戲》中寫道夜裡撐著烏篷船去看戲,那極其熱鬧又迷人的場景說的就是紹劇。紹劇源於秦腔,原名「紹興亂彈」,俗稱「紹興大班」。它的特點是高亢激越,自古就是一種與民俗緊緊結合在一起的娛樂活動,所以也才被稱為當地的「社戲」。

劉建楊回憶起小時候,也常常要隨師傅乘船去登台唱戲,那就與魯迅先生文中過的「社戲」無異了。隨師傅多年的學習,讓他的技藝越發精湛,師傅六齡童創造的紹興猴戲的精髓也漸漸被他習得。

猴戲看起來簡單,模仿小猴子抓耳撓腮,嬉皮笑臉的樣子,拿著棍子單腿獨立擺出大聖眺望遠方的樣子我們小時候誰都會來一段。但學起來其實是非常難的一門藝術表演,從紹劇基礎的唱念做打翻,手眼身法步,到具體到孫悟空這個角色的人、神、猴三者氣息結合,都需要多年無數次的練習與思索。

勤學苦練之下,十一齡童劉建楊奪獲了多項戲曲界的大獎。從浙江省的戲劇節演員一等獎到中國的「小百花」越劇節金獎,受到越來越多觀眾認可的他也被冠上了新一代「江南美猴王」的稱號。1994年,劉建楊接過了漸漸年老的師傅手中的棒子,成為了浙江紹劇團的團長。由於他帶隊的各種節目廣受歡迎,他還成為了「觀眾最喜愛的國家一級演員」。

台上一動作,台下十年功

劉建楊的成就沒有止步於繼承師傅的衣缽。2009年的國慶日,他在紹興成立了美猴王文化傳播公司,決定用自己的力量幫助師傅的猴戲文化傳播到更多更遠的地方。小公司承接商業演出,承接品牌代言,甚至演員培訓,什麼都做。

2010年,劉建楊突破自己的「猴王」形象,換上西裝開始了一個脫口秀節目——《紹興大話》。用方言講述紹興的山山水水人情世故,從社會現象到西遊故事什麼都侃。此時的他已經跳脫出一般傳統紹劇藝人的思維,開始考慮到整個紹興的家鄉文化傳播了。

沒有被「猴王」稱號這個「緊箍咒」限制死的他再一次取得成功,而這個傳播家鄉文化的脫口秀兼表演節目他一做就是四五年。從紹興做到了北京,給全國各地在外的紹興人帶去了家鄉的歡樂。

《紹興大話》宣傳海報

在做《紹興大話》的同時他也沒有忘記自己的老本行——傳播猴戲文化。這期間他配合了多次關於六齡童、紹劇猴戲甚至六小齡童與西遊記的專題採訪節目,節目上的他笑容憨厚,導演說來一段猴戲就來。

在舞台演出這種本該是他更專業的場合中,給六小齡童當配角他也毫無怨言,只是盡職盡責地賣力將表演做到最好。他對六小齡童日漸驕傲的性格也有所察覺和提醒,但始終十分尊重同樣在中國各地奔波傳播猴戲文化的師兄。

更難能可貴的是,六小齡童出名後自己母親的90大壽都沒能趕回家,託付師弟劉建楊將給母親的禮金帶到。而在六齡童夫妻最後的歲月里,他逢節必到地,如對待親生父母一般以舊時的禮節照顧自己的師傅和師娘。

2013年六齡童獲中國戲曲終身成就獎留影 陪在身邊的也是這位孝順的弟子

2014年六齡童逝世,一代巨星隕落。十一齡童與趕回追悼會的六小齡童均痛哭到不能自已,在他倆心中六齡童的分量我想都是一般沉重的。失了早逝的小六齡童,得了一個一生盡孝的好徒弟,六齡童老先生也是可以安息了。

2016年大年初一,「美猴王藝術館」在紹興開館。這座存放著諸多六齡童先生時代的戲服、畫像、塑像等珍貴展示六齡童先生紹興猴戲文化的展覽館,也正是由十一齡童劉建楊牽頭打造的。

這幾年來,劉建楊將猴戲文化帶到了香港、日本、捷克以及義大利等國家的大學和文化機構傳播,取得相當大的影響及很好的反響。

在義大利

在戲曲界被譽猴王的他一化好妝上台就是齊天大聖的桀驁模樣,然而他常常與戲迷們說的一句話卻是:「你們看過六齡童老師的孫悟空,再來看我們的,我們的表演就什麼都不是了。」

一提到師傅便如此謙遜的他,也說自己與師兄六小齡童只是在不同領域努力傳播師傅的猴戲文化。

自己上妝

六小齡童時代有十一齡童、七小齡童等等同門師兄弟各放光彩;就算是六齡童時代,老先生身為「南猴王」也與「北猴王」李萬春等等梨園高手交好。這個世界上,本就沒有一個人可以代表美猴王。

希望猴戲文化在這些大師們的努力下可以被更好地保留與傳承,也希望我們可以多關注文化,少吃點瓜。

資料來源:

視頻:十一齡童劉建楊紹劇《火焰山》

圖片來源:十一齡童劉建楊微博

「江南猴王」劉建楊

秒懂文章:原來孫悟空是從這裡蹦出來的

六小齡童參觀「美猴王文化傳播公司」

一個時代的結束——永遠懷念六齡童爺爺

紹興「美猴王藝術館」開館迎客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