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讀三國人物,分析三國歷史,以史為鑒,繼往開來。閱讀本文大概需要花費2-3分鐘。

若要分析文鴦是否是曹魏遺臣,是否真心投降司馬氏,還是需要簡單介紹一下文鴦其人,以及當時投降前後的情況。

文鴦是後期曹魏前將軍、揚州刺史文欽之子。文欽曾經參加過兩次反對司馬氏的戰爭,是司馬氏的政治對手之一。陳壽寫《三國志》時,並沒有為文欽作傳,只是在王淩、毌丘儉、諸葛誕、鄧艾、鍾會傳中有所提及。要知道這些人都是官方定義為叛臣,因此文欽同樣被官方定義為叛臣。可以說,不管是什麼原因起兵反抗司馬氏,文欽都可以被認為是曹魏之臣,文鴦自然就是曹魏遺臣。

文鴦投降司馬氏屬於被逼無奈,文鴦投降讓司馬昭不好處理,接下來說明原因。文鴦是殺死司馬師的直接兇手

正史記載,公元255年,司馬師親徵毌丘儉和文欽,此時文鴦為父親文欽的部下。司馬師軍剛到戰場,立足不穩時,文欽文鴦分兵兩路,夾擊司馬師軍。

司馬師當時眼睛有病,這一下就被文家軍隊嚇的傷痛複發,文鴦在戰鬥中如入無人之境,司馬師嚴重受驚。後來司馬師軍還是勝利了,但是回軍之後,司馬師就死了。

文欽被諸葛誕所殺

正史記載,公元258年,壽春之戰還在進行中,諸葛誕和文欽在戰略上出現分歧,本來兩人關係就不好,結果因新仇舊恨,諸葛誕一怒之下殺掉文欽。文鴦走投無路,投奔司馬昭。

司馬昭之所以接受文鴦的投降,有兩個考慮:
  • 文鴦等人走投無路才來投奔,如果殺了文鴦,會導致無人再敢投降
  • 文欽是罪魁禍首,他的兒子都不殺,對敵軍將士一定有招降之用

因此,司馬昭接受了文鴦投降,這不過主要還是考慮接受投降帶來的好處而已。當然,可以做更多猜測,就是司馬昭可能會感謝文鴦,因為文鴦幫助自己間接除掉了司馬師,這當然只是猜測。

但是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文鴦參與了反對司馬氏的戰爭,又反叛又投降,反覆搖擺。所以司馬昭絕對不會完全信任文鴦。

晉書不給文鴦作傳

根據《晉書》、《晉紀》等史書零零散散的記載,文鴦一直活到八王之亂期間(公元291年去世),公元277年,文鴦臨危受命,率領軍隊鎮壓秦涼之亂,大獲全勝。另外,晉武帝司馬炎還曾罷免過文鴦的官。

文鴦這樣的功勞和履歷,居然都無法給其作傳,令人感到奇怪。再看司馬炎對文鴦的處理行為,這點可以側面看出,司馬昭當初接受文鴦投降的尷尬,以及當權者對文鴦的不完全信任。

歡迎大家關注討論!讀史明智!共同進步!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