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象的野望——「維克拉瑪蒂亞」號航空母艦的前世今生

作者:北方機械製造生產聯合體、Dream_Riser

本文原載於《艦載武器》2016年12月號,禁止商業轉載

導讀:印度海軍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830年東印度公司在英屬孟買艦隊的基礎上建立的的皇家印度海軍,參與了英緬戰爭、鴉片戰爭和兩次世界大戰。在大英帝國的影響下,皇家印度海軍也積累了一定的操作經驗和傳統。1947年,英國放棄了經營百年的印度殖民地,印巴分治,印度獨立。新獨立的印度獲得了南亞次大陸的大部分領土以及7000多千米長的海岸線,左右相接孟加拉灣和阿拉伯海,勢力範圍輻射整個北印度洋。

印度海軍航母的發展背景

回到印度民族懷抱中的印度海軍在獨立伊始,就將稱霸印度洋作為自身的發展方向。其早期的發展方向主要是通過接收和購買老宗主國英國的老舊艦艇來進行的,到50年代末陸續接收了3艘英制R級驅逐艦、3艘英制「亨特」級驅逐艦以及5艘12型和14型護衛艦。然而這些艦艇仍然沒有滿足印度海軍的需求和野心,為了更有效地控制面積廣闊的海域,印度海軍將目光轉向了航空母艦上。同時英國也有不少在二戰末開始建造的航空母艦沒能搭上戰爭的末班車被迫停工或閑置而亟需轉讓,這讓雙方一拍即合。

1957年1月,印度決定向英國訂購1942年型輕型艦隊航空母艦的第14艘,也就是「莊嚴」級航空母艦的4號艦,戰後停工八年的「大力神」號(HMS Hercules)。這一批航空母艦誕生在納粹德國為了破壞英國海上航運線而爆發的大西洋海戰第二階段,在設計上採用民用標準,整合現有成熟設計,建造一種規格上接近於護航航空母艦但是卻具備大艦隊隨航能力,損管和艦載機能配合艦隊作戰的中檔次航空母艦,能夠快速擴充皇家海軍航空兵的實力且質量不至於粗糙。

由於這種航空母艦性能介於護航航空母艦與正規艦隊航空母艦之間,一開始稱為中間型航空母艦(Intermediate Aircraft Carrier),後來改稱為輕型艦隊航空母艦(Light Fleet Carrier)。但是這一批航空母艦的「巨像」級只有4艘在戰爭結束前得以服役,此時大西洋海戰反潛戰已經由美國數量龐大的護航反潛兵力壓倒了德國潛艇部隊,沒有一艘趕得上任何一場主要海空戰事。而在納粹德國投降後,「巨像」級又調往太平洋戰區,然而她們的抵達是在日本投降以後。「大力神」號所屬的改進型「莊嚴」級更是沒有一艘在日本投降前完工,隨著後來包括印度在內的同盟國重建海軍的需求展現,纔算是給了這批尷尬的航空母艦一處歸宿。

首艘航母「維克蘭特」號

被印度接盤的「大力神」號復工後從在貝爾法斯特的哈德蘭?沃爾夫造船廠接受現代化改裝,以彌補這停工近十年所造成的戰技落後。改裝項目包括加裝斜角飛行甲板、蒸汽彈射器以及著艦指揮系統以及升級雷達船電設備等,以適應噴氣機時代的來臨。1961年3月4日,這艘航空母艦交付印度海軍,重新命名為R-11「維克蘭特」號(INS Vikrant),或意譯為「藍天衛士」號,艦上的主力艦載機是一代經典的英國霍克「海鷹」(Sea Hawk)噴氣艦載戰鬥機和法國「貿易風」(Alizé)艦載螺旋槳反潛機。

「維克蘭特」號因為在塢維修而錯過了1965年爆發的第二次印巴戰爭,但該艦在1971年的第三次印巴戰爭中表現得相當活躍,攻擊了巴基斯坦東部各大主要港口,包含吉大港(Chittagong)、科克斯巴扎爾(Coxs Baza)港等,並出色地完成了海上封鎖任務,控制戰區的制空與制海權,並擊沉了多艘巴基斯坦的軍艦與商船,一度讓巴基斯坦的海上航路中斷。此外,「維克蘭特」號航母還參與了封鎖東巴基斯坦(現孟加拉)唯一的軍港科克斯巴扎爾,讓來自於東巴基斯坦的地面部隊沒了退路,加速其戰敗投降。

正從「維克蘭特」號航母上起飛的一架「貿易風」反潛機,攝於1971年第三次印巴戰爭期間

70年代末,「維克蘭特」號開始接受大規模的現代化改裝,括加裝新型著艦輔助燈光系統、跑道校準系統、加裝海水測溫儀、聲波路徑分析儀與更強的照明系統、更新推進系統等。此外,印度在1979年還向英國採購了一批「海鷂」(Harrier)戰鬥機用於先期訓練準備替代「海鷹」戰鬥機,1985年又增購了11架,並開始著手拆除「維克蘭特」號上的蒸氣彈射器,在艦首加裝以供「海鷂」戰鬥機短距起飛的9.5°滑躍式甲板。

拍攝於1984年的「維克蘭特」號航母,艦上搭載有「海鷹」戰鬥機、「貿易風」反潛機、「印度豹」直升機和「海王」直升機

以90年代的最終狀態為準,維克蘭特號的船電裝備包括一部荷蘭信號公司生產的LW-08 2D型對空搜索雷達、一部荷蘭信號公司的DA-05型對空/平面搜索雷達、一部ZW-06型導航雷達、一部英國格拉斯比公司提供的 750型艦體主/被動聲吶等,自衛武裝為8門瑞典博福斯公司的40毫米/70倍徑速射炮。艦載機配置為6架「海鷂」戰鬥機、9架「海王」(Sea King)反潛直升機和1架「印度豹」(Chetak)搜救直升機。

由於艦齡已高、保養不易,「維克蘭特」號已經難以有效值勤。1997年1月31日,「維克蘭特」號航母正式除役。印度曾經打算將「維克蘭特」號改裝為永久紀念艦,因為這是僅剩的二戰型英制航空母艦。但直到2010年,印度政府還是沒辦法找到能永久性經營「維克蘭特」號博物館的合作夥伴,2014年1月29日,「維克蘭特」號以6.3億印度盧比的價格賣給了印度本土拆船廠拆解。

第二艘航母「維拉特」號

印度海軍獲得的第二艘航空母艦則是大名鼎鼎的馬爾維納斯羣島海戰英軍旗艦——「半人馬座」級航空母艦的「競技神」號(HMS Hermes),該艦雖然同樣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開工的輕型艦隊航空母艦,但是「半人馬座」級級相較於之前的「巨像」級和「莊嚴」級有更多的改進。其排水量和艦載機搭載量已經接近不少正規艦隊航空母艦,戰鬥力比「巨像」級和「莊嚴」級都有較大提升。馬島戰爭結束後,「競技神」號在1984年4月12日結束了在英國皇家海軍中的生涯,並在1986年4月24日以2500萬英鎊的價格正式售予印度,命名為R 22「維拉特」號(INS Virrat)。

「維拉特」號長226.9米,寬48.78米,喫水8.8米,其滿載排水量達到29000噸,動力為2臺「帕森斯」蒸汽輪機,總功率7.6萬馬力,最高航速28節,續航力6500海里(14節)。艦上配備了996型對空搜索雷達、994型對海搜索雷達、兩座「海貓」防空導彈發射裝置等,並安裝LINK-10數據鏈,這些裝備也應用在英制21型護衛艦和23型護衛艦上。

2016年8月9日,「維拉特」號航空母艦走完了其服役生涯中的最後一次航程。而由於印度首艘國產航母(同樣被命名為「維克蘭特」號)在下水後進度遲緩,野心勃勃的印度海軍將暫時步入一段時間的「單航母」時代。在新航母服役之前,從北國遠嫁而來的R 33「維克拉瑪蒂亞」號(INS Vikramaditya)航空母艦將挑起為印度海軍爭奪印度洋霸權的大任。

在2016年年底正式退役的印度海軍「維拉特」號航母

鳥中蝙蝠——「巴庫」號重型載機巡洋艦

「維克拉瑪蒂亞」號的前身是隸屬於蘇聯海軍的11434型重型載機巡洋艦「巴庫」號(Баку)。「巴庫」號於1978年2月17日在尼古拉耶夫的黑海造船廠開工(建造編號№104),1982年4月1日下水,1987年12月11日交付海軍。該艦標準排水量為33440噸,滿載排水量44490噸,全長273米,寬51.9米,喫水9.42米。其動力為4臺各45000馬力的ГТЗА-674型蒸汽輪機,四軸四槳推進,艦上電力系統由6臺1500千瓦的渦輪發電機和4臺1500千瓦的柴油發電機組成,最大航速30.7節,續航力13500海里(10節)。艦員總人數超過2000人,自持力指標為30天。艦上的航空系統包括2座尺寸不同的舷內升降機,機庫尺寸為130米長×22.5米寬×6.6米高,可載12架雅克-38/38М型短距起飛/垂直降落飛機,19架卡-27反潛直升機以及3架卡-27ПС型搜救直升機。

1987年狀態的「巴庫」號重型載機巡洋艦側視彩圖

蘇式重型載機巡洋艦與西方傳統航空母艦最大的不同就是在全艦各處都安裝了不遜於正規導彈巡洋艦的防空、反艦和自衛火力。在「巴庫」號艦首和上層建築後的武器區塊中,密密麻麻地裝備了各類武器,包括2座РБУ-12000「蟒蛇-1М」型10管火箭深彈系統的РКПТЗ-1型發射裝置(備有火箭深彈60枚)、6座用於發射「玄武岩」重型超音速反艦導彈(Базальт,北約代號SS-N-12「沙箱」)的СМ-241型雙聯裝發射裝置(無彈庫,全部導彈置於發射裝置中,共12枚)、2座АК-100型100毫米單管艦炮(總備彈1000發)。此外,在全艦四周的外飄甲板上還裝備由共24組「匕首」型防空導彈系統(Кинжал,北約代號SA-N-9「長手套」)的ЗС-95型8聯裝垂直發射裝置(共貯備192枚9М330型近程防空導彈)和8座 АК-630М型6管30毫米近防炮,總備彈數48000發。

「巴庫」號的艦橋上安裝有各類電子設備,注意安裝於艦島上的固定相控陣面和四周的「十字劍」火控雷達

作為能夠勝任旗艦級通信指揮任務的一級艦,「巴庫」號上的各類電子系統也十分發達。由於11434型從某種意義上可以看做之後的11435型(即後來的「蘇聯海軍元帥庫茲涅佐夫」號)重型載機巡洋艦的先期技術驗證艦,其上大量裝備了與前3艘「基輔」級不同的電子設備,包括艦橋四周標誌性的「火星-貿易風」型(Марс-Пассат)大型固定式無源相控陣雷達系統、МР-700М「軍艦鳥-М1」型(Фрегат-М1)對空搜索雷達、2部МР-350「軋件」型(Подкат)低空目標警戒雷達等。水聲設備為МГК-355「多項式」型(Полином)聲吶系統,電子對抗設備則有МП-503「頌歌-М」型(Кантата-М)和МП-407「起動機-2」型(Старт-2)。

命運多舛的「巴庫」號

「巴庫」號重型載機巡洋艦服役之後,被編入蘇聯海軍實力最強大的北方艦隊。1990年10月4日,「巴庫」號改名為「蘇聯海軍元帥戈爾什科夫」號(Адмирал Флота Советского Союза Горшков),以紀念這位在位30年、為蘇聯海軍的發展建設投入全部心血的海軍總司令。按照海軍當初的計劃,要在「巴庫」號上搭載新研製的雅克-41型(後改名為雅克-141)短距起飛/垂直降落飛機,並從1991年9月開始在該艦上展開飛行試驗。但在10月5日進行的一次飛行試驗中,第二架雅克-41原型機失去控制,從空中13米高度墜向甲板起火燒毀,所幸飛行員跳傘逃生,沒有受傷。不過,這次失敗成為了雅克-41項目中止的藉口,蘇聯研製艦載垂直起降飛機也就此結束。

兩架雅克-41原型機一起停放在「蘇聯海軍元帥戈爾什科夫」號艦橋旁

1992年2月,由於艦上主動力裝置故障,「蘇聯海軍元帥戈爾什科夫」號實際上退出了海軍常備作戰編製(指不具備戰鬥能力,但依然在海軍艦艇名錄之中)。很快,她被送入摩爾曼斯克附近的修船廠進行維修——而在以前,「戈帥」艦的姊妹艦在需要維修時,都可以返回溫暖的南方,也就建造她們的原廠接受修理——但現在國家解體了,迅速崩潰的國家經濟讓海軍建設資金無從談起,所有的國防體系都遭到了破壞,就這樣「戈」艦就在那裡停放了整整7年。直到1999年的夏天,她才被拖往北德文斯克的北方機械製造廠的幹船塢內,迎來了全新的前程。

2003年,時任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訪問印度後,決定將這艘無法動彈的「蘇聯海軍元帥戈爾什科夫」號重型載機巡洋艦免費「贈送」給印度。次年1月,俄羅斯國防部長訪印,與印度海軍簽署了修理和改裝該艦合同,當時的合同價值16億美元。意思實際上就是,俄方將「戈」艦贈予印方,但印度需要支付為其進行修理和改裝的費用。

重獲新生的11430型

改裝設計由位於聖彼得堡的「涅瓦」設計局負責,該局在蘇聯時代設計了蘇聯海軍全部的反潛巡洋艦(1123型)和重型載機巡洋艦(1143系列)。在蘇聯解體後,俄羅斯雖然失去了能夠建造航母的烏克蘭尼古拉耶夫黑海造船廠,但航母的設計力量得以完好地保留下來。

經驗豐富的「涅瓦」設計局很快拿出了他們的改裝設計方案:原本艦上的重型武器全部撤去,加長艦首,精簡電子設備,更換動力系統,增設滑躍甲板和攔阻系統,固定翼艦載機編隊全部改為滑躍起飛、攔阻降落的俄製米格-29К/米格-29КУБ艦載殲擊機,整個面貌煥然一新,終於從遭人唾棄為「鳥中蝙蝠」華麗轉變為真正意義上的航空母艦。

「涅瓦」設計局展出的11430型航空母艦方案模型

新的改裝方案被稱為11430型,改裝工作自然交給北方機械製造廠完成。在該廠大型封閉式車間羣前方,是一個巨大的露天干船塢,這個船塢長約325米,寬約159米,深約15米,船閘水線寬度限制約42米,是改裝航母的絕佳場地。須知,如今美國最大海軍造船廠、也是現在美國唯一的航母製造廠紐波特紐斯造船及船塢公司,只擁有3座露天船塢,其中只有1座具備建造航母的能力;而與其他原蘇聯造船廠相比,波羅的海造船廠最大的船臺長度為350米,至於烏克蘭的尼古拉耶夫黑海造船廠,也只有兩個露天船臺,其中在蘇聯時期專門用來建造航母的船臺尺寸不過為330米×40米。

2005年11月,在北方機械製造廠幹船塢內的「維克拉瑪蒂亞」號,兩舷的原艦名和舊舷號尚未抹去

11430型工程的改裝量並不小,從艦橋到甲板再到內部所有艙室以及動力裝置都要進行徹底的拆換。主鍋爐是由聖彼得堡波羅的海造船廠全新製造的,雷達系統全部更換成新的產品,艦橋後方還增加了一座桅杆用於容納電子設備。上層建築前後原本的武器區塊被拆除以後,蓋上了一塊呈14°角的滑躍甲板,這樣從艦首到艦艉部位自然形成了一個連續的、長280米的飛行甲板,足以支持固定翼艦載飛機的運作。

11430型工程的改裝示意圖,橙色的是拆除部分,綠色的則是增加部分

11430型航母的斜角甲板長198米,寬24米,裝有3條攔阻索,由於甲板尺寸不及中國改裝的11436型重型載機巡洋艦,其短起飛位不得不與長195米的長起飛位形成一個極小的夾角深入降落區內。而為了能夠承載尺寸和重量更大的米格-29К,11430型也將原本11434型艦上的舷內升降機尺寸加大,其中前升降機尺寸為18.9米×9.9米,載重量30噸,位於艦島左側;另一臺升降機位於中線靠右側,載重量20噸。

11430型航空母艦側視與俯視線圖,注意其深入降落區內的短距起飛位(無燃氣導流板)

「維克拉瑪蒂亞」號像其他國家的航母一樣,依舊保留了一部分艦載自衛武器,但並沒有選擇原本的蘇制「匕首」近程防空導彈,而是轉而向以色列求購?「巴拉克-1」型近程防空導彈,艦上共裝4座8單元的垂直發射裝置,近防火炮武器則依舊是俄製的АК-630М型6管30毫米近防炮。電子系統方面,不靠譜的「火星-貿易風」型四面相控陣雷達被拆除,其替代品是在國內被戲稱為「蒼蠅拍」的「鱗皮牛肝菌-ЭТ1」型(Подберёзовик-ЭТ1)遠程搜索雷達,原本最高處安裝的「軍艦鳥-М1」型雷達也改為當時最新的「軍艦鳥-М2ЭМ」型(Фрегат-М2ЭМ)。

由於煙道和艙室佈置等原因的限制,「維克拉瑪蒂亞」號的艦島依然非常巨大,但原本林立的各種電子設備得到了大幅的精簡

面貌一新的艦載機編成

改裝後的「維克拉瑪蒂亞」號變化最大的就是艦上的艦載機編隊構成,在當時敲定的16億美元合同中,就包含了一併購置艦載機的費用,可以說是一次捆綁銷售。最一開始,印度對俄向其推銷的米格-29К艦載機並不買賬,計劃配備「海鷂」FA.2短距起飛/垂直降落飛機和「海王」反潛?直升機,同時還與法國達索公司就採購「幻影2000-5」飛機用作艦載機展開了談判。

為此俄方向印度提出:在航母上操作統一型號的艦載固定翼飛機不論在調度還是使用中都要比使用不同國家的不同類型飛機要方便得多。此外,印度還曾考慮過向俄購買已經在「蘇聯海軍元帥庫茲涅佐夫」號上服役的蘇-33重型艦載機,但該機實際上只是一種主要用於艦隊防空任務的殲擊機,並無多用途對地打擊能力,因此印度最後還是選擇了米格-29K作為「維克拉瑪蒂亞」號的主要艦載固定翼飛機。

正在「維克拉瑪蒂亞」號航空母艦上降落的米格-29КУБ型雙座艦載機,採用印度海航塗裝

2004年,印度出資7.3億美元為米格-29К的研製注入資金,並決定購買首批16架該機(12架單座米格-29К,4架雙座米格-29КУБ)。這裡需要說明的是,這批米格-29K與蘇聯時代就開始在11435型重型載機巡洋艦上試飛的米格-29К並不是同一種飛機。老米格-29К(9-31工程)作為與蘇-27К(後來的蘇-33)競爭艦載固定翼殲擊機的失敗品,已經在蘇聯解體後停止了發展。而新米格-29К(9-41工程)則是在陸基米格-29М(9-15工程)和老米格-29К的基礎上研製的新型艦載機,發動機、航程、飛控、航電配置等方面都與老米格-29К不可同日而語。

除了固定翼艦載機外,「維克拉瑪蒂亞」號還配備了俄製的卡-28反潛/搜救直升機(卡-27的出口型號)和卡-31預警直升機,艦上可一共配備30~34架飛機。典型的艦載機方案為:21架米格-29К,13架卡-28和1架卡-31;或24架米格-29К和6架不同的艦載直升機。當然,後來印度人還是將「海王」和印度自行組裝生產的「印度豹」直升機搬上了「維克拉瑪蒂亞」號。2007年,為印度建造的首架米格-29КУБ艦載機完成首飛。2010年,印度又與俄簽署購買價值15億美元的第二批29架米格-29К的合同。2012年,首批16架米格-29К全部完成交付。而截止去年,第二批米格-29К已經交付了23架,今年將再交付餘下的6架。

印度海軍的中流砥柱

2008年12月,「維克拉瑪蒂亞」號在北方機械製造廠下水並開始舾裝。俄方最初將交付時間定在2012年,但事實上在2012年6月才剛剛展開「維克拉瑪蒂亞」號的試航工作。海試進行了艦載機起降、動力、電子和武器設備測試工作,期間還發生了傳出因鍋爐耐火磚質量問題而無法全功率輸出的問題。在更換了耐火磚後,「維克拉瑪蒂亞」號繼續進行後續試驗,並跑出了29.2節的試航航速(設計航速約為30節)。2013年11月16日,該艦正式移交給印度海軍。同月27日,「維克拉瑪蒂亞」號啟程自航前往印度。在航行了26天、共計10212海里後,在2014年1月7日抵達位於卡爾瓦爾的卡達姆巴海軍基地(INS Kadamba Karwar),配屬於西部艦隊,開啟了自己全新的服役生涯。

下水後的「維克拉瑪蒂亞」號,船尾焊接有浮箱,下水後拆除

從俄為印改裝「維克拉瑪蒂亞」號航空母艦的整個軍售項目過程來看,俄方雖然未按合同規定的時間交付,並存在刻意的提價行為,不過實際上這種現象在國際範圍內為普遍現象。?印度人自己是這樣評價這艘航母的:「經過改裝後,它幾乎是全新的航母,對它所投入的每一分錢都很值。?」總體而言,俄方做到了貨真價實。

這裡得算一筆明賬,起初簽訂合同的時候16億美元的費用分為改裝費(9.7億美元)和第一批艦載機的購買費用(7.3億美元),此後改裝費用經過逐年的增加,最終漲到了23.5億美元。則印度支付的總費用為:航母改裝(23.5億美元)加上全套45架米格-29К艦載機(22.3億美元),總計45.8億美元。同時,該艦原計劃耗費52個月完成改裝工作,即在2008年交付。但因俄方工期拖延,從2004年1月開始改裝到2013年11月最終交付,一共花了將近10年時間,比原計劃晚了整整5年時間。不過,考慮到改裝期間還經歷的多年的停工,實際總建造工時和新建、下水、試驗、服役一艘全新的航空母艦基本相同(5~8年)。

不妨與印度自行建造的3000噸級的P-28型「卡莫爾塔」級輕型護衛艦和P-15B型「維沙卡帕特南」級驅逐艦(「加爾各答」級的改進型)簡單對比一下,前者工時6~8年,單艘耗資10億美元(780億盧比),後者的單艘造價更是飆升到了40億美元!因此筆者敢斷言:「維克拉瑪蒂亞」號項目絕對稱得上是21世紀初全球最實惠、最划算的一筆國際軍火交易。

「維克拉瑪蒂亞」號船舷上的印地語艦銘浮雕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