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坤吉

88歲,織夏布52年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夏布織造技藝代表性傳承人

「幺妹要勤快,勤快要績麻,

三天麻籃滿,四天就滿了弦,

幺妹就把麻團挽。

麻團挽好了,上街去把機匠請,

機匠一進屋,就有麻線牽,

牽起就好刷,刷起就好編……」

顏坤吉一邊唱著自己編寫《夏布神曲》,一邊挽芋子、刷布。如今已88歲高齡的顏坤吉行動越來越不便,早已從織機上退下來了,但他仍捨不得閑下來。只要有空,他還會習慣性地去夏布廠裏走走看看。儘管從家到工廠不過幾百米,可是就這幾百米的距離,顏坤吉卻走了一輩子,也見證了夏布在盤龍、在榮昌,甚至全國的盛與衰。

清朝年間,夏布織造技藝隨著湖廣移民來到此地,顏坤吉正是這項技藝的第27代傳承人。「我從8歲開始挽芋子,12歲開始織布,15歲就開始自編自賣了。」

上世紀四五十年代,一匹夏布可以換回一袋米、一簍蛋或一塊肉,可以說這是一門能夠養活一家子人的手藝活。那時,剛編織好的夏布帶到城裡就有人搶著要,不愁銷路。為了讓大家都能吃飽飯,他無償教授夏布編織技藝,從一個村到一個鎮,越來越多人投身夏布織造業中。

「早些年,盤龍鎮上家家戶戶都會編夏布。好多人就在家門口挽芋子、挽麻團、梳麻。到了上世紀90年代,夏布市場空前繁榮。麻線還在織機上,商人就先把錢預付了,再慢慢等著交貨。那時,盤龍鎮上可說是一步一廠,幾千臺織機在運轉,都是織夏布的,供不應求。從榮昌到重慶,再到深圳、廣州,最後還被帶到了韓國、日本。」這是顏坤吉記憶裏夏布最紅火的時代。

但是這些年,夏布市場的熱度漸漸退去,許多廠子關廠倒閉,不少年輕技師也出門務工離開了。但這並沒有阻止他前行的步伐,學會了修復編織過程中的斷線、跳線,為夏布的進一步走進市場破開迷霧。

為了傳承這門技藝,他的長子顏太貴跟他一樣,在8歲時就開始學挽芋子,年輕時就成為父親的得力助手。但是對於當下顏坤吉喜憂參半,喜的是孫女、顏先英也是從事夏布編織,而且帶著夏布走向了國際舞臺;憂的是她是孫輩中唯一一位還在從事夏布製作的人。

如今,在蟠龍鎮上,如果看到一位滿頭白髮、精神矍鑠的老人,一邊挽芋子,一邊教後輩夏布織造技藝,一邊哼唱著《夏布神曲》,那一定是顏坤吉了。

「幺妹挽芋子,梭梭匠就把麻布編,

編起去好染,染起就連衫,

青布來捆領,藍布就打駝肩,

衣服做好了,幺妹就拿去穿,

穿起又好看,幺妹像天仙......」

…………………………………………

圖文: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文木家】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