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的綜藝《野生廚房

》中,一向嘻嘻哈哈的李誕,罕見暴露了自己的另一面。

他把自己比作「沙炒蟹裏的沙子」,覺得自己在這檔綜藝中沒什麼用處。

李誕將自己比作沙炒蟹裏的沙子 / 綜藝《野生廚房》

為什麼說這話呢?

之前節目裏,李誕存在感不高。總因為「懶」被吐槽。

明明跟汪涵約好了一起去打漁,第二天起不來牀,硬生生就放了汪涵鴿子。

李誕自嘲是:勞動最光榮,李誕最沒用。

「節目裏有我沒我都一樣,沒我甚至還會更好些。」

本來大家正有說有笑地喫晚飯,氣氛突然變得嚴肅起來。

這時,汪涵迅速接話:大海沒了沙子,他就沒有了沙灘啊,大海的美就減了一半。

汪涵暖心回應 / 綜藝《野生廚房》

其實在這段對話之前,汪涵已經覺察到了李誕情緒的變化。

李誕一直唸叨著:「我有個事兒得跟你說」、「我跟你們說個事兒」。

當時大家都在埋頭喫飯,誰也沒在意他。

只有汪涵第一時間給出了回應。

「我已經喫完了,啥事兒啊?」

又追問了一句,「是不是有事想請假?」

李誕終於說出了真實想法,「我可能會離開(節目)」。

李誕暗示要退齣節目 / 綜藝《野生廚房》

看出李誕是打定了心意要走,汪涵沒再繼續勸他。

只不忘幫他打圓場:

「誕誕是個成年人了,做的決定我們要尊重。」

汪涵說尊重李誕的決定 / 綜藝《野生廚房》

會觀察、會傾聽、會勸慰……

汪涵的一番挽留,進退有度,既保全了對方的面子,又表示了充分尊重。

不得不說,一個人的修養,在他開口說話時,就足夠暴露了。

1

黃執中說過一句話:

「人生的困擾,十之八九都出在人際關係;而人際關係的困擾,十之八九都是因為溝通出了問題。」

我們無法避免與人的相處,而好的溝通,會像汪涵一樣,在無形中協助建立起好的社交關係。

1、傾聽。

美國心理學家Daniel Goleman在書中講過一個故事:

某天他在餐廳時,聽到旁邊兩個女孩在聊天:

「我哥總覺得自己很有魅力,卻一直找不到女朋友。他之前參加過一個速配節目,男女之間的互動時間只有6分鐘,如果女方對男方有好感,就會留下聯繫方式。但我哥從沒得到過任何女孩子的聯繫方式。」

「為什麼呢?」

「因為從坐在那裡的那一刻起,我哥就不停地在說自己怎樣怎樣,我覺得他沒開口問過對方一個問題。」

受歡迎的人,更懂得聽別人把話說完。

在開口說話評判講述者之前,你需要做的,是把注意力都轉移到對方身上。

上節目時屢次打斷別人說話的謝娜,被網友多次吐槽。

有期《妻子的浪漫旅行》,一羣人聊起陳小春之前開演唱會的事:應採兒去現場支持,兩人的甜蜜互動被拍到,上了熱搜。

應採兒話還沒說完,就被謝娜打斷。

她說,在老公張傑的演唱會上,自己可以上臺,不像應採兒只能在臺下。

謝娜打斷談話,應採兒面露不悅 / 《妻子的浪漫旅行》

現場頓時十分尷尬。

《快樂大本營》中,黃子韜演唱完一首自己作詞作曲的歌。

何炅一通誇讚後,問身邊的嘉賓佟麗婭,「丫丫,你覺得歌怎麼樣?」

黃子韜演唱完,佟麗婭被問到對歌的看法 / 《快樂大本營》

佟麗婭還沒開口,謝娜就接過話題。

最後,佟麗婭只說了一句「我覺得很感人」,就把話筒讓給了謝娜。

佟麗婭被謝娜搶話 / 《快樂大本營》

謝娜也許是為了暖場,但只顧著自己表達,就會忽略其他人的情緒。

把表達的主體從嘉賓,轉移到自身。

人際交往中,只有單方面的輸出想法,很難獲得對方的認可和理解。

適當停下來,聽一聽對方說了什麼,是對對方的一種尊重。

2、點到為止,給人臺階

同樣的一個意思,用不同的方式來表達,效果往往會很不一樣。

畫家張大千畫過一幅名為《綠柳鳴蟬圖》的畫。

畫中,一隻蟬頭朝下,俯在柳枝上。

齊白石看後,對張大千說:

「大千先生此畫極其傳神,不過,我以前畫蟬,曾向一個農民請教,據他說蟬的頭都是朝上的,極少有朝下的情況,當然,這也是那個農民的一面之詞,我也沒親自看過,不一定對。」

趁著一次寫生,張大千特地跑到樹下觀察,發現蟬果然是頭朝上的。

他把這個發現告訴齊白石,齊笑了笑,說:「我也觀察過。」

張大千頓時明白,齊白石早就知道他的畫有錯,為了顧全他的面子,才說是從農民那聽到的。

比起當面拆穿,委婉地指出別人的錯誤,更易讓對方接受。

3、共情力

所謂共情力,是指理解與你對話的人的經歷,想對方所想,正確瞭解他人的感受和情,進而做到相互理解、關懷和情感上的融洽。

它幫助我們更貼近對方的想法,而不是用自己的想法取代對方的想法。

所以有些時候,沉默反而比喋喋不休更豐富。

作家劉白羽曾帶著兒子在上海治病。

好友巴金心中掛念,專門攜夫人來病房探望。

見到劉白羽,巴金伸手握了握他微微發顫又汗津津的手。

他們沒有說一句話,只是默默坐在沙發上。

巴金明白,此時此刻,任何的勸解,都不如陪伴。

臨走,劉白羽向他們表示了感謝。

巴金擺了擺手,說道:沒什麼,正好有空,只想陪你坐坐。

高情商的表達甚至不需要語言,想對方所想,體會對方的體會,才最可貴。

有期《奇葩說》辯題是「一瓶消除悲傷的忘情水,到底你要不要喝?」

馬薇薇邊哭邊說:「如果我連你們都忘記了,那我活著還有什麼意思?」

黃執中看著馬薇薇:「你哭成這樣,我很難為了。你以為我們很想,每天陪著你哭嗎?」

黃執中馬薇薇開槓環節 /《奇葩說》

現場不少選手摘掉眼鏡,擦了擦淚水。

黃執中走了過去,擁抱了馬薇薇。

黃執中上前擁抱馬薇薇 /《奇葩說》

無聲勝有聲,千言萬語不如一個擁抱。

3

強調與人交往時的準則,不是為了事事以別人為先,忽略自己的感受。

矯枉過正,也容易陷入誤區。

很多人覺得,高情商就是考慮別人多一點。

這話只說對了一半。

真正的解讀應該是,在尊重自己感受的前提下,再多替別人考慮一些。

否則,很容易把「討好型人格」誤當成交往守則。

有網友分享自己的經歷:

他是領導眼中的好員工,同僚眼中的好同事,永遠心平氣和,從不與人爭執。

在他身上,能看到許多「老好人」的影子:從來不得罪人,生怕給人添麻煩。

網友說自己的老好人性格

但他也自我懷疑:「有時候確實會覺得委屈。」

刻意迎合他人,卻把自己活得很累。

舒服地做自己,是追求高情商最重要的原因,如果為了討人喜歡,卻失去自我,得不償失。

在綜藝《超次元偶像》節目的錄製現場,幾位選手爆發爭吵,場面一度失控,身為導師的何炅在一旁幾次大聲喊停,沒人理會。

何炅一改「萬年好脾氣」的面孔,突然發飆,厲聲訓斥道:你們太讓我失望了!

事後採訪時他說:「我覺得他們在那兒吵鬧的樣子很不體面。」

何炅表達對選手錶現的不滿 / 綜藝《超次元偶像》

選手們一番不顧大局的宣洩,毀掉了全體工作人員的辛苦成果。

這樣的行為,踩到了底線,也就不需要再強行忍受。

「會說話的人,不是扭曲自己去討人喜歡,而是因為做自己做得很自在,令身邊的人也放鬆了,而討人喜歡。」

既能成全別人的顏面,也不會任意犧牲底線。

也有人把會說話跟八面玲瓏、圓滑世故劃等號,這又落入了「偽善」的誤區。

與人交好當然是處世之道,可如果讓別人看出來你左右逢源,那就聰明反被聰明誤,只落得虛偽的下場。

真正的「投其所好」,是用讓人舒服的方式,任別人自己作出選擇。

有次採訪,記者問黃渤,怎麼看待外界對他會說話的評價。

黃渤卻說,根本不認為自己是一個情商有多高、有多會說話的人。

他談到了自己的性格,不是衝動型的人,所以不喜歡把話說得太重:

「不想傷害別人。」

好的表達方式,不是一朝一夕煉成的。

凡事為別人多考慮,注意體會對方的潛臺詞;

該說的時候大膽表達,不要畏懼暴露自己,也不怕承擔責任;

開玩笑、吐槽惡搞適可而止;

擡槓、較真分清語境;

給文章點個贊,會說話的人,心裡裝著自己,也裝著別人。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