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乘聯會發布了2019年第一季度的銷量快報,根據其發佈的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長安汽車銷售狀況依舊不理想,以24.9%的下滑領跑“跌幅”榜,最終以21.4萬輛的成績排名第八。

  長安汽車“跌跌不休”的疲態已經從2018年顯現:全年累計銷量爲2137785輛,同比下跌25.6%。

  資本市場的嗅覺是敏銳的,長安汽車糟糕的業績完整的反映在了其一落千丈的股價上。2018年長安(000625.SZ)股價最高達到了13.44元,但在年底一度跌落至5.55元,比2018年初的605億元縮水了近一半,朱華榮轉型的第一年長安汽車市值蒸發了近300億元。

  質量、服務問題頻遭投訴

  有分析人士表示,對於長安汽車銷量出現大幅下滑其主要癥結在於合資板塊的全面啞火,未能有效提升長安汽車的整體銷量。但從數據上看進入今年以來,長安汽車除合資品牌外,長安自主的境況同樣不佳。

  數據顯示,長安CS55一季度銷量35537輛,較去年同期的59707輛同比大跌40.5%。因質量問題飽受消費者詬病的長安CS75一季度銷量40173輛,同比下滑17.4%。倒是一直默默無聞的CS35,卻在一季度以43245輛的銷量一躍成爲第六名。

  其實,CS55銷量在短時間內呈現斷崖式下滑並不是沒有先兆的。

  伴隨着銷量大幅下降,是其競爭力和口碑的不斷下滑,以及質量或服務問題頻頻遭投訴。

  CS55自上市以來,在短短幾個月內便從月銷2千輛,直接破萬、乃至兩萬輛。固然是其自身具有一定優勢,但也和其大幅降價促銷有很大關係;而現今其競品車型越來越多,以致銷量被一定程度上分流,實際上也是其競爭力不足的表現。

  另外,車主們對其吐槽頗多。不少車主稱其在剛起步時太肉,作爲城市代步車用也還行;但其外漆面過薄,以及胎噪風噪太大,就有些擾人了。

  一些車主反映稱,平常都是正常使用,但經常是莫名其妙地就被颳了漆,有時甚至能看見底漆。至於胎噪和風噪,一般情況下到還好,一旦上高速或是速度提了起來,就比較明顯了,非常影響駕駛一樣。此外,還有一些車主吐槽稱其變速箱低速頓挫明顯,令人擔憂。

  當小毛病越積越多,就成了大毛病。口碑難攢卻易掉,一直走精品路線的長安,產品質量得不到充分保證,銷量下滑只是遲早的事。

  新車誠意不足

  究其根本,是長安汽車至今尚未出現過一款真正意義上長期走量的“神車”。

  長安汽車副總裁、乘用車營銷事業部總經理葉沛表示,對於新車型的銷量,長安方面定的目標是7萬輛。進入2019年後,長安汽車一個月內曾推出三款新車。

  可見長安打算通過新車型來提振銷量,遏制銷量下滑的趨勢。

  但從長安汽車今年的新車規劃來看,將推出全新CS85 Coupe、新款CS15、新款逸動、新款睿騁CC、新款CS75和新款CS95車型以及5款新能源車型。燃油車型大多數是全新換代,新能源車基本是燃油車型改造而來,全新車型較少。

  有意思的是,已經推出的這三款新車不約而同的被指有模仿嫌疑,比如長安CS85 Coupe的外觀和寶馬X6有着極高的相似度,CS95也有模仿路虎攬勝的痕跡。當吉利、上汽、廣汽甚至長城和比亞迪都在脫掉山寨的老印象,扔掉柺杖開始自己探路的時候,長安不進反退。

  長安自己都沒有品牌自信,又如何讓他的車主有品牌自豪感呢?

  戰略轉型未見成效

  長安的成功有着歷史的偶然,但長安的迷茫也是市場發展的必然。

  看到了對手的高端品牌如火如荼,長安汽車也急於重啓自己的高端品牌計劃。第三次創業的一大重點,就是要發展高端長安品牌,只是這樣的計劃已經說出來一年多也沒見長安搞出個什麼新品牌出來。

  不僅長安品牌高端的路子沒走通,就連新能源領域也是收效甚微。

  在新能源領域,長安汽車也是想盡辦法,能合作的夥伴都合作了,這其中包括了一汽、東風、蔚來等整車企業和百度、高德、科大訊飛等互聯網科技企業,甚至寧德時代,精進電動這樣的電池企業長安也合作過。

  使了這麼大勁,收效也沒能實現既定的目標。

  面對競爭對手,吉利汽車也可以借鑑沃爾沃的技術優勢,實現突襲。長城汽車單獨成立了新能源汽車品牌歐拉,單獨爲其打造了專屬ME平臺。相比而言,長安的新能源汽車亮點並不多。

  在這個汽車行業的寒冬中,雖然長安汽車集團對於銷量的下滑已經做出了積極的應對,但從2019年一季度的銷量表現上來看,依然很難在短期內找到破局的方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