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圖片

  穀雨,二十四節氣之一,春季的最後一個節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三月中,自雨水後,土膏脈動,今又雨其谷於水也。雨讀作去聲,如雨我公田之雨。蓋谷以此時播種,自上而下也。”在古代,鄉間幾乎沒有任何水利設施,莊稼“靠天收”,老百姓“靠天喫飯”,故而流傳着“春雨貴如油”的說法。只有天上下雨,滋潤萬物,百穀才能茁壯生長,豐收有望。

  穀雨呈現濃鬱明媚的暮春景色

  《通緯·孝經援神契》曰:“清明後十五日,爲穀雨,言雨生百穀,物生清靜明潔也。”《羣芳譜》有言:“穀雨,谷得雨而生也。”關於穀雨的來歷,民間還有一個說法是爲紀念造字的倉頡。據《淮南子》記載,倉頡造字,是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黃帝於春末夏初發布詔令,宣佈倉頡造字成功,並號召天下臣民共習之。相傳因他造字有功,感動了天帝,當時天下正遭災荒,便命天兵天將打開天宮的糧倉,下了一場黃澄澄的穀子雨,天下萬民得救了。後人因此把這天定名穀雨,成爲二十四節氣中的一個。

  作爲春夏之交的一個節氣,穀雨到來意味着春天離去,料峭的春寒已經結束,柳絮飛舞,杜鵑夜啼,牡丹吐蕊,櫻桃紅熟,呈現出一派濃鬱明媚的暮春景色。中國古代將穀雨分爲三候:“第一候萍始生,第二候鳴鳩拂其羽,第三候爲戴勝降於桑。”意思是說穀雨後因降雨量增多,水面的浮萍開始生長,接着布穀鳥振翅飛翔,開始提醒人們播種,然後是在桑樹上開始見到戴勝鳥了。元稹的《詠廿四氣詩·穀雨三月中》,生動形象地描繪出了穀雨三候的物象:“穀雨春光曉,山川黛色青。葉間鳴戴勝,澤水長浮萍。暖屋生蠶蟻,喧風引麥葶。鳴鳩徒拂羽,信矣不堪聽。”

  穀雨是採茶的黃金時節

  對於喜愛品茗的喝茶之人來說,穀雨是一個美妙宜人的時節,空濛的雨霧中瀰漫着絲絲縷縷的詩情畫意,夾雜着細細碎碎的雨聲,適合斟一杯清茶,細酌慢飲。穀雨是採茶的黃金時節,民間流傳着“穀雨穀雨,採茶對雨”的諺語。穀雨前採摘的茶細嫩清香,味道最佳,故穀雨品新茶,相沿成習。明代許次紓在《茶疏》中談到採茶的時節:“清明太早,立夏太遲,穀雨前後,其時適中。”穀雨茶和清明茶同爲茶中佳品,是好茶者的福氣。穀雨前採製的新茶俗稱“雨前茶”,泡後一片片嫩葉如枝頭再生,色澤明亮芳香四溢沁人心脾,久泡仍餘味悠長。三五知己,遠離塵囂,品茶談詩,不亦樂乎。啜一口,便有縷縷清香盈滿肺腑,塵世間的浮躁和功名利祿被蕩洗一空,一顆蒙塵的心頓時澄澈透明瞭。

  徜徉在詩林詞苑中,關於穀雨的古典詩詞可謂俯拾皆是,精彩紛呈,如一縷縷清新淡雅的風,又似一幅幅意境深遠的畫。在古代文人墨客的筆下,穀雨是一個溫暖美妙的意象。周樸的《春中途中寄南巴崔使君》,算得上描寫穀雨的佳作:“旅人遊汲汲,春氣又融融。農事蛙聲裏,歸程草色中。”

  在鄉間,農人們細數着一個個節氣,踏着時令的節拍,播種希望,收穫莊稼,餵養着一個個平淡的日子。穀雨節氣也不例外,與農事息息相關。穀雨時節雨水增多,有利於穀類農作物的生長,民間農諺有“穀雨時節種穀天,南坡北窪忙種棉”“穀雨前後,種瓜點豆”等。穀雨前後,那些塵封的植物種子得以重見天日,經由農人粗糙的手掌心,播撒進泥土之中,隨着一場激情喜雨的振臂高呼,漸次走向大地母親的懷抱,孕育出嶄新的生命和蓬勃的希望;再看那一地葳蕤的麥苗,昂起了頭,挺直了腰,潛滋暗長,揚花灌漿,煥發出穀雨時節喜人的綠色,盎然的春意。

  文/樑永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