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理聽了很多,依然過不好一生」?
 
我們在一邊說話/閱讀/聽一邊思考時很容易缺乏邏輯性,很少有人會提醒這點,平時自己也缺乏避開邏輯謬誤的練習,花太多時間去吸收或說服別人,卻很少靜下來把自己的想法完整有系統的整理清楚。這些使我們的想法處處有漏洞,常常「又要馬兒好又要馬兒不喫草」而不自覺,「言行矛盾」而不自覺,而且搞不清自己心裡最重要的價值觀是什麼(信念不明確),容易聽了很多道理依然不知所從、做出不是自己真心想要的選擇,而在公眾議題的討論上易演變成無建樹的爭執。

在吸收各種的道理後,花時間思考整理,釐清各種道理和自己價值觀,才能幫助人生做好選擇。這邊介紹幾個可以在吸收別人的道理時,可以常常拿來問自己的問題。這是我平常拿來問自己的問題,但直到最近才能把較具體的方式完整寫出來,願對朋友們能有所幫助,不至於道理越聽越迷茫。

首先,人們會告訴你很多故事來支持他的道理(論點),但是沒有人提醒你,那些故事道理是有條件和背景的。因此在聽一些似乎很有道理的話時,要常常問自己:這個道理成立有什麼條件,什麼時候我才能相信它呢

例如,雖然社會覺得幫助弱勢是好的,但一個人真的能夠無條件幫助弱勢嗎?社會或個人應該無條件幫助弱勢嗎?要鼓勵別人去幫助弱勢嗎?

接者,我們可能會有這樣的感受:「如果政府能有效解決弱勢、貧富差距問題(不是隻是用錢接濟弱勢而已),我願多繳稅幫助弱勢。」但,做出這樣條件式的敘述時,就已經說明我並不怎麼支持幫助弱勢(左派),而是重效率(右派)。我覺得大部份的人應該都會這樣忽左忽右(在一些條件下會同意另一派的作法),所以事情纔有商議妥協的空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的信念,追求的目標、取捨的標準,但是這也是要靠自己多思考來認識自我,不被「別人的道理」給綁架。
 
一般當寫出某條件下你才支持某事的時候,表示在其他情況下(otherwise),你的答案不確定。
「如果政府能有效處理問題,我願意多繳稅去改善弱勢和社會福利問題。」
也就是願不願意幫助弱勢這件事,還有別的東西(ex效率)在控制。
也就是還有別的東西的重要性和效率一樣,你看得比幫助弱勢來得重要。接著就可以開始去想那些是什麼了。
可以反復想兩類問題:
1.有沒有其他什麼情況,(即使不能有效處理弱勢問題),你也願意幫助弱勢。
2.有沒有什麼情況,會讓你不願意幫助弱勢。 
 
像我傾向「越努力的人應該越有機會得到收獲」的觀點,所以對於有努力但不幸處於弱勢的人更願意幫助。
那麼,我想幫的就不是弱勢,而是「有心有努力但是不得竅門或是機會的人」。
接著可以想,什麼時候我會不願意幫助他們?例如:我都自顧不暇時。
那小結論就變「我要有能力,才願意幫助這些有心有努力但沒有得到機會的人」。
再下一個問題:有沒有什麼情況,即使我沒能力,我也想幫助這些人?......
對很多議題用這種方式反覆循環比較,就會找出在你心裡重要性的位階。
 
有些議題確認自己的想法後,應該再補問自己一個問題:不論發生什麼事,我都能說出同樣的話嗎?(當立場轉變時,這道理還會對嗎?)
例如:我是「弱勢」嗎?我是我口中「努力」的人嗎?如果是,有一天我變成那種不努力的人時,我還會認同這句話嗎?我如果在更強勢的地位,還會認同這句話嗎?
很多事件把自己在「純粹路人網民」、「現場旁觀者(有機會改變事件發展的路人)」、「受害者」、「受害者家屬」、「加害者家屬」、「加害者」....各個立場中切換的時候,會得到很不一樣的答案。
我自己覺得:當立場發生轉變時,很多條件和論點會開始鬆動。能通過立場轉變的考驗還留在心中的道理,大概就是接近信念之類的存在了。
 
反復循環思考條件時,還有兩個問題應該隨時可以檢查的 (這兩個問題不管在什麼樣的議題下都應該被檢查):
1.定義:敘述裡有什麼字眼是須要詳細說明避免誤解的?例如:什麼是「弱勢」? 要怎麼更具體描述哪些範圍的人也是你傾向或不傾向幫助的?(天生生理缺陷、貧窮、無家可歸....)為什麼?因為我知道自己傾向幫助較努力的人,所以我一開始就把弱勢改成弱勢而努力的那羣。再來還可以想,努力是什麼?連努力的機會都沒有的人會在想幫助範圍內嗎?
2.是不是有個更根本、更核心的問題要解決:為什麼想到要幫助弱勢?為什麼要討論這個話題?這個問題有這麼重要嗎?是不是有更重要事要先解決?例如:國家社會基於「財富分配不均易造成社會犯罪問題」,盡量弱勢、貧窮的人也能得到機會,那如何減少「社會財富分配不均」纔是重點。思考容易鑽牛角尖的人,這個問題可以幫忙跳出一個無解的迴圈,人生有限,不要在微末枝節上糾結,先回去想核心問題。
 

小結:思考
1. 條件:這敘述什麼情況下會成立或不成立?先在大方向上找到一條件,接著反復弄清各種條件:
    a. 有沒有其他什麼情況,即使某條件不成立,這個敘述還是成立。
    b. 有沒有其他什麼情況,即使某條件成立,這個敘述無法成立。

2. 立場:不論發生什麼事、不管什麼立場,我都能堅定說出同樣的話嗎?

0.思考過程中隨時修正:
    a. 定義:盡可能把模糊抽象的字換成更具體的解釋。

    b. 核心、問題的本質:這個問題有這麼重要?

我自己覺得再怎麼注意邏輯的問題,還是要時時提醒自己有沒有又犯了邏輯的錯誤,這真的有很長的路要走。現在覺得
花點時間把想法整理出來真的是個很好的練習,未來的自己也可以看到自己變化成長的過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