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司司长朱俊彰出示总统蔡英文的博士学位论文与升等相关著作。(图/记者黄仁杰摄,2019.7.19)
▲高教司司长朱俊彰表示,部分私校普遍招生状况不佳,学生人数偏少,按人头来看,才会有拿的补助很多的错误理解。(图/NOWnews资料照)

教改团体教育改革联合阵线今(5)召开记者会抨击,台湾高等教育资源严重分配不足,甚至指出,部分办学不彰的私校拿的经费补助甚至更多,教育部高教司司长朱俊彰回应,近5年高教经费都持续成长,已经来到1005亿元,另外,办学状况不佳的学校只能拿到教育部的补助款没有奖助金,但是因为普遍招生状况不佳,学生人数偏少,按人头来看,才会有私校拿的补助很多的错误理解。

朱俊彰表示,103年的高教经费是879亿元,108年则是1005亿元,增加126亿元, 整个高教经费挹注和提升是教育部的努力目标。

至于公私立学校所获补助不同,朱俊彰表示,公立学校是国家兴学,私立学校则是私人办学,政府当然会编列经费给公校,私校则要由私人兴学支应,2者性质不同,无法带接拿来比较,对公立学校是「补助」,对私立学校是「资助」,但纯粹给私校的经费,103年有225亿元,108年增为263亿元、增加了38亿元,这还是纯粹给私校,不包括提高学校竞争力的高教深耕经费,因此就整体高教经费来看,公校大于私校,均同步增加,技职和高教则差不多,高教资源分配和工会的理解完全不同。

对于联合阵线质疑有些私校办学不佳,每个学生所获经费却比较多。朱俊彰澄清,不能拿学生人数当成基准比较,因为教育部给私校的经费分为补助款和奖助款,依学生人数给予的是补助款、占比3成到3成5,大部分是办学绩效奖助款、占比6成5到7成,如果用学生人数所获每生经费去检验就有盲点,甚至那些被教育部列为专案辅导的学校,是完全拿不到奖励款,只有学生补助款。

朱俊彰也说明,私校注册率未达5成,也拿不到教育部的奖励经费,被列为专案辅导学校的学生人数都很少,假设教育部给某私校50万,但只有10个学生,每个学生就拿到5万,退场学校「生师比」反而最好,因为学生人数很少,但老师都还在,因此,以这种方式来看高教分配原则,完全是错误的理解。

朱俊彰表示,台湾整体高教经费占我国GDP1.4%,跟日本和法国相近,美国则占2.6%,但我国有8成4粗在学率,法国和日本才6成多,亦即一样的钱,我国要分给较多学生,因为台湾高教普及化,高教容量问题是教育部要面对的,教育部努力提高高教预算,也积极辅导学校退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