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飛馳人生》開始,韓寒算是正式跨進商業片導演的行列,也讓觀衆看到了一個不一樣的導演韓寒。他的前兩部電影,《後會無期》的小鎮青年文藝情懷,以及《乘風破浪》對親情與友情的眷戀,都是作家韓寒的延續。而《飛馳人生》則標誌着韓寒真正找到了商業電影的規律與精髓,除了依然在認真地愛電影與拍電影外,他的這部新作多了許多遊刃有餘“玩”的態度。

所謂“玩”的態度,即看清了電影的真相——包括創作、行業、市場、觀衆心理,可以輕鬆地調集資源,更好發揮個人優勢,以精確的投入產出比來拍電影。這也能解釋,爲何韓寒會請來開心麻花的主將沈騰以及沈騰在開心麻花的老搭檔們在《飛馳人生》中挑大樑,這是目前喜劇電影市場最強的保證。“韓寒+沈騰”,一定程度上實現了“1+1>2”的效果。

韓寒意識到了在電影創作方面的轉型,再以以前的文藝與懷舊路線唱主調,雖然依然能成功,但卻很難在殘酷的春節檔競爭中,不輸周星馳、甯浩。在文戲方面,典型的韓式幽默,吸引的是韓寒這些年來一直支持與欣賞他的擁躉,而唯有“酷燃”的賽車場面,才能開拓觀衆羣,盡最大可能的把非韓寒粉絲拉進影廳。

《飛馳人生》不是嚴格意義上的賽車電影或者運動題材電影,但對於賽車的專業理解,通過諸多專業術語與畫面呈現了出來,這是韓寒的優勢。韓寒集合了到目前爲止他能融入這部電影的所有優勢,完成了這部“拳頭產品”。觀衆的笑點、淚腺以及內心的柔軟點,總有一處會被《飛馳人生》擊中。

沈騰在片中飾演因進行地下比賽而被吊銷駕照五年的前車神張馳,這位以開大排檔顛勺爲生的過氣名人,其實有着一個非常吸引人的“失意中年”人設,比起拿回賽車駕照重新上賽道證明自己,張馳更多想要的,不過是提振自己在生活中的士氣,這種士氣可以具體到:向兒子證明他的老爸不是一個“廢物”,向以前車隊的同事證明自己“還行”……至於是不是冠軍,電影用一個開放式的結尾說的很明白了,張馳並不在乎贏,他只是不想輸。

不要爲沒有看到一個開香檳、捧獎盃的結局而覺得遺憾,事實上這樣的結尾也頗爲符合“中年韓寒”的心態,對於贏的渴望的巔峯,在博客時代他說出“高處不勝寒”的時候就達到頂點了。寫作、賽車、做雜誌、拍電影,沒做一項事情都能獲得優異成績的韓寒,或許早就明白了“成功”的真相,“成功”真的不是奪金牌、得第一,而是享受追求“成功”的過程。作爲編劇與導演,韓寒沒有像其他幕後工作者那樣隱身於作品背後,他依然有強烈的訴說慾望,只是,他尋找到了一名中年人以及一名電影人的更好表達方式。

祝賀韓寒,通過《飛馳人生》,他可以摘掉“跨界導演”的帽子,成爲一名導演熟手。他手頭還有不少以前積累的IP可以開發,但對韓寒的更大期待,來自於某一天他的作品裏可以出現陌生的、非韓寒式的元素,那是他作爲導演下一步的進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