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根據能量守恆定律,能量既不會憑空消失也不會無故產生,而我們在日常所看到的能量“損耗”現象,不過是物質轉化成了另一種能量罷了。

而在浩瀚的宇宙當中,無論是行星還是恆星、中子星和黑洞等等,都是由重子構成的,但科學家在研究宇宙大爆炸時卻無意中發現。

即使是將黑洞以及各類星體的重子歸納在一起,其重子的數量不過是佔據了宇宙的三分之二而已,另外“損失”掉的重子如今卻不知所蹤,這個問題科學家也感到疑惑不解,丟失掉的重子究竟是被誰“偷走”了呢?

而唯一一點可以確認的是,這些物質還存在於宇宙的某一個角落裏,而經過研究後,科學家發現,消失的重子或以氧絲的形式存在於宇宙的網絡結構中。

而在確實重子之前,科學家制定出了一個很好的“排除法”,以免將這類確實的物質和宇宙暗物質混淆,在宇宙大爆炸之後,宇宙中的行星,恆星,中子星,黑洞以及天然氣等物質的重子在星系中只佔據了百分之十。

而有近百分之六十的物質則在星系和星系間的氣雲內,因此,科學家推導出,失去的物質佔據比列大概在百分之三十到百分之四十左右。

爲了找尋宇宙中失去的百分之四十的物質,科學家利用哈勃望遠鏡將研究的重點放在了一個名爲1ES 1553的星系上。

1ES 1553並不是一個普通的星系,它是類等星的一種,而且在其內部還帶有一個巨大的黑洞,1ES 1553在放出巨大熱量的同時,還能發出無比強烈的光芒,也正是由於耀眼的光輝,使得1ES 1553看起來就像一個明亮的燈塔,而科學家只需根據1ES 1553的輻射就能推斷出它與地球的距離。

經過深入研究,科學家們發現,1ES 1553和地球都有一種以高度電離形態存在的氧氣形式,而 Schall博士以及研究人員則認爲,高度離子化的氧氣可能存在於一個稱爲溫暖,熱星系介質的結構網絡中。

而宇宙中缺失的百分之四十的物質並沒有消失也沒有被誰“偷走”,而是以高度離子化的氧氣的形式被吹散到了宇宙的各個角落之中。

筆者-小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