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眾號:新全球資產配置(ID:SmartGAA)

對於中高凈值人士,合理的海外資產配置對於財富的【穩定增值】很有必要。雞蛋不要放在一個籃子裏的道理大家都懂,但把雞蛋配置點到海外市場,聽起來美好,行動起來卻會出現不小的障礙。

投資本國市場還是全球市場?

早在上世紀60年代,哈里·馬科維茨(Harry Markowitz)就提出【現代資產組合理論 - Modern Portfolio】,告訴理性投資者應該用分散投資,來優化他們的投資組合。他曾分析了11個國家股市的歷史收益數據,得出國際化分散投資可以優化投資組合收益,後來他獲得了諾貝爾經濟學獎。

全球資產配置優於單一國家市場配置,這已經被無數學術研究、行業實踐所證實。話不多說,我們花十分鐘來做個簡單粗糙的例子加深理解吧。

從1991年初到2017年底,中國上海證券交易所綜合股票指數的平均年化收益率是14.20%,高於同期的美國標普指數、MSCI發達國家股指和MSCI新興市場股指的平均年化率,這樣單看回報率,咱國家的股票市場紅利還不錯。

但是,它的波動率竟然高達55.67%,而同期成熟的美國標普指數的波動率是14.03%。而且,上交所綜指在過去26年裏的最大回撤高達-75.42%!

如果你把全部資產單一配置在中國股票市場,就要做好堅強的心裡準備。雖然中國股市有機會受惠於中國強勁的經濟增長,但單一市場投資,特別是投資單一新興市場,仍會令投資者面臨相當高的風險。

如果你的內心足夠強大,1991年初你投入100人民幣,並且26年來堅定地持有,到2017年年底,你可以收穫3600元左右。可以說收益非常可觀的。但是投資者都是不理性的。在05和06年中國股票一路高歌猛進,躺著都能賺錢的時候,你也許也會跑步進場,跟著加倉,短線炒作。

假如不巧你買在了高位,比如在07年股市泡沫爆破前幾個月你買入了,那麼在接下來短短一年內,你的資產會縮水75%。一年跌回2000年左右的水平… 而且從下圖可以看到,從那次回撤的最低點到剛過的2017年,10年的功夫過去了,上證綜指都沒能漲回到當初的水平。

適當分散一下?

舉這個例子是想說明單一市場波動率大。而如果我們把資產分點到美國股市,或者發達國家市場,會怎樣呢?我們看下面一張表。

如果我們將一半資產投在中國股票,而騰出另一半資金投入到美國標普指數上,那麼我們的年化平均收益不但沒降低,還略增加了些(14.92%)。而且我們的波動率大幅降低到29.43%。最大回撤也降低了。

下面繼續分散,我們將資產平均分成三份,中、美市場各1/3,還有1/3投入到美國以外的發達國家股票市場去。結果顯示,我們的年化收率稍有降低,波動率也降低到21.94%,與僅投資中國股市相比,分散投資使波動率降低了一大半。而且夏普比率也提高到0.525。

再繼續分散,我們將資產平均分成四份,中、美市場,美國以外的發達國家股票市場各1/4,還有1/4我們投入到新興市場中去。細心的你會說,這裡的新興市場股指中已經包含了中國市場股票,所以會有重複,但沒關係,我們這裡就粗糙的心領神會一下分散投資帶來的好處:夏普比率進一步提高(0.549)。

說到底還是相關性

開頭提到了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馬科維茨教授,大家可能曾用過他的【均值-方差】模型。將相關性為負或者相關性很低的資產類別放入同一投資組閤中,能夠有效地分散風險,降低整體組合的波動幅度。

下面一張相關係數表,顯示了中國上證綜指與其他三個市場的指數的相關係數,三個字,非常低。上證綜指與成熟的美國標普指數的相關係數僅有10.81%,有點不可思議吧。所以有句玩笑話,全球股市分為兩種:中國股市和其他股市。大家常戲說中國股市是一個特殊的存在,它以散戶為主,機構投資者少,市場短線交易活躍,還有政府幹預等等。

既然如此,我們為何不把眼光放寬,考慮一下體系成熟的歐美資本市場呢?

本土情節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今天,這個豬隊友,就是【本土偏見(Home Bias)】啦。本土偏見指的是投資者以全球市場為代價、固執地、執著地、過度地重視其所在的本土市場。

本土偏見屬於全球普遍存在的現象。美國先鋒基金的報告《本土偏好與全球資產配置》指出,2010年,美國股票投資者將約72%的資產配置在了美國股市。這樣的本土偏好在債券市場上更嚴重。2010年,美國債券投資者平均將91%的資產都配置在了美國債券市場上。

下圖截取自先鋒基金報告,藍色部分代表本國投資者持有本國股市比例,黃色部分代表本國股市市值佔全球股市比例。我們可以看到英國、澳大利達和加拿大,這三個國家股市在2010年分別僅佔全球股市市值的8%,3%和5%。

但這三個國家的投資者也是嚴重偏好本國股市。Sercu和Vanpee的一篇文章提到,發展中國家的本土偏好更嚴重,這樣讓作者覺得不可思議,新興市場波動性大,投資者卻還越執著於本土市場。

道理咱都懂,可是臣妾做不到啊

你會列舉說一系列理由,比如海外市場的信息不對稱、中國的資本監管限制,還有外匯風險、流動性考量、政治因素、稅收差異、交易成本等等,甚至因語言文化不同,讓你連開戶都望而卻步。沒錯,這些都是客觀理性的問題。

但是隨著最近幾十年全球化趨勢的發展,這些客觀的限制和差異都在慢慢減少。現在互聯網發達,信息過量,全球資本市場一點風吹草動在中國各大資訊平臺都是同步播報。

隨著專註於海外的互聯網券商的興起,語言和客戶體驗不再是基本障礙;外匯風險也可以對沖,而且持有一些美元也可以分散人民幣潛在的貶值壓力。再者,由於資本市場全球化,中國有許多優秀公司到香港或海外上市,例如騰訊、阿里、新浪、網易等等,這也進一步刺激國人跨出腳步,著眼於全球資本市場。然而... 研究表明,大家的本土偏好老毛病幾十年來沒有大幅改善過。

寫在最後

本土偏見在很大程度上可能來源於投資者行為因素。投資者更願意待在舒適圈【Comfort Zone】,傾向於投資本土市場,因為偏好選擇熟悉的資產或公司,這是因為【Availability Bias】。投資者認為自己對本國市場有信息優勢,也對本國經濟發展展望更樂觀,這其實也是過度自信的一個表現。

還有些投資者認為外國股市風險大,僅僅因為它們是外國的。這就像美國投資人看中國一樣,【覺得】市場太遠了,心理上不熟悉。反過來看中國投資人,其實是一樣的。美國股市過去26年的波動幅度遠低於A股,從資產配置的角度,你絕對不能錯過。如果你從心裡上嫌棄投資海外,就好比你怕坐遊輪會傾覆,但最後卻選擇了坐摩托艇。

投資人要明白自己是追求平穩的財富升值,還是刺激的短線博弈。如果是前者,就要盡量克服心理關卡,走出舒適圈;如果是後者,你要要明白:博弈也是需要技術的,而不是拍腦門式的賭。

Grinblatt 和 Keloharju 2001年的一篇論文指出:「【本土偏見】跟投資者接受的教育和相關投資經驗有關。受教育程度低的投資者往往本土偏見更嚴重,而知識儲備足、投資經驗豐富的投資者們,更能夠克服本土偏見,多元化的進行全球投資,從而優化資產配置。」

這說的是你嗎?

相關文章閱讀:【新全球資產配置白皮書 - 半個世紀的歷史回測帶你看全球資產配置】

新全球資產配置白皮書 - 半個世紀的歷史回測帶你看全球資產配置?

mp.weixin.qq.com
圖標

小福利:查詢美國和發達國家的股票、債券、房地產等ETF投資標的數據,可以關注微信公眾號【新全球資產配置】,回復「因子ETF」,即可獲得美國精選因子ETF圖片;回復「全球估值表」,即可獲得45個國家和地區的股市估值指標。

Tips:

文章內容不可視為投資意見。資本市場有風險,入市投資需謹慎。本文為原創,微信轉載請申請白名單。其它媒體轉載,請事先取得授權,並請註明來自「(公眾號)新全球資產配置 | 作者 徐楊」。謝謝支持和分享。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