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量吃一般無大礙,但如果吃太多就會危險。

豬肉屬於畜肉類,它是我們膳食蛋白質、維生素A、B族維生素和礦物質的良好來源。不過,豬肉中也含有比較多的脂肪,平均爲30%左右。不同部位脂肪的含量差別較大,例如,豬硬五花肉的脂肪含量是豬裏脊肉脂肪含量的3.8倍之多。

(圖片來源於網絡)

而且,豬肉的脂肪組成中以飽和脂肪酸(一般佔35%-45%)居多,飽和脂肪酸是使我們血清膽固醇升高的主要脂肪酸。世界衛生組織和《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2013版)》都建議飽和脂肪酸的攝入量應低於膳食總能量的10%。

另外,豬肉中的膽固醇(屬於類脂成分)含量也比較高,例如豬腦中膽固醇含量高達2571毫克/100克,是蛋黃的1.7倍。

從這些方面看,豬肉確實不能多吃,特別是對於脂肪、膽固醇含量的部位,如豬肥肉、豬內臟。

那麼,我國居民吃豬肉的情況怎樣呢?根據2010-2012年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調查結果表明,我國平均每標準人日動物性食物的攝入總量爲137.7克,其中畜肉佔的比例最高(爲54.5%),已超過一半。在畜肉中,又以豬肉的攝入比例最大,高達85.7%。

與2002年的調查結果相比,雖然動物性食物攝入總量僅增加了4.4%,但畜禽類增加的比例更大(爲14.1%),其中豬肉增加了26.6%。可見,我國居民對動物性食物的攝入,豬肉佔了很大比例。

畜肉雖然有一定的營養價值,但研究發現,過量攝入可增加男性全因死亡、2型糖尿病和結直腸癌等疾病發生的風險。

可見,豬肉如果吃太多,的確比較危險。如果條件允許,最好不要餐餐或天天吃豬肉,多用魚蝦、雞鴨等肉類代替豬肉。同時,吃豬肉要多搭配新鮮蔬菜、菌藻類、豆類等食物一起吃,例如,胡蘿蔔黑木耳芹菜炒豬肉。

作者:劉萍萍,營養師&科普作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