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从古至今人们对「格局」一词没有过明确的概念或者说没有对「格局」有深刻的理解?


  • 格是对认知范围内事物认知的程度,局是指认知范围内所做事情以及事情的结果,合起来称之为格局。不同的人,对事物的认知范围不一样,所以说不同的人,格局不一样。
  • 在哲学上来说,格:指人格;局:指气度、胸怀。
  •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思想→行为→习惯→性格→命运
  • 局:时间与空间认知范围的大小,局要大。

    格:对认知范围内事物认知的程度,格要精、细。

    格局实际上是世界观的另一种描述,不能单纯用大小来描述,还要有精细度。世界认识越广,对事物发展认识越精细,就会产生正确的思想,从而有正确的行动,必有好的收获。世界认识越小,越不了解事物发展机理,就会只关注结果,忽略其中来龙去脉,岂不知凡事必有因果。

    这样的人就会自私,容易抱怨,欲望特别强烈。

    理想:想尽办法、无畏付出,实现正确的抱负。欲望:付出越少越好,用尽手段索取,达到占有的目的。
  • 个人的格局和以下因素有关系:胆量 智慧 使命感 见识 爱心 责任心 眼光胆量

    一个人做事必须具备一定的胆量,有了胆量,机会到了眼前才能抓得住,否则,当机会来到的时候,犹豫不决、瞻前顾后,大好机会将会错失,到头来空留遗憾。

    智慧 一个人能不能抓得住隐藏在事物表面下面的规律,显示了一个人是否拥有智慧。我们在处理事情的时候,往往被事物表面错综复杂光怪陆离的表象所迷惑,做事情不能抓住事情的本质,以及事物发展的规律做事,被事物的表象牵著鼻子走,到最后只能陷入被动和失败。眼光 一个人看待事物要长远,才能走的远。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如果只盯著眼前看,势必有些目光短浅,有些事情在当前来看,虽然没有好处,但是从长远发展却是千秋大计,因此我们就必须放弃眼前的利益,著眼长远发展。事物发展规律有时候表现的也是一个曲曲折折,有时候还需要倒退以后再前进。如果只能前进,而不能以退为进,我们违背了事物规律也会遭遇失败。一个人眼睛能看到的地方是视线,眼睛看不到的地方是眼光。

    见识

    一个人拥有了足够的信息量,在外面见过了世面,才能提高自己的见识。而有了见识,才能理解自己不能理解,明白不能明白的事情,对事物发展方向和规律才能有个正确的把握,才能对未来有更好的判断。爱心 俗话说有大爱,做事无障碍!一个人做事,如果能做到大公无私,一心为民,一心为公,他的格局肯定大。无论是儒家、道家、佛家,都在弘扬爱心,有了爱心,我们道德就高尚了,我们就脱离了低级趣味,成为一个纯粹的人。儒家思想中「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道家思想中「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佛家思想中的众生平等,发菩提心等,我们可以看出无论儒释道的那一家,圣贤们都有统一的认识。而在圣经当中更是直截了当的说:「……这(前文指爱)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里的总纲……」。当你放下你的私心为别人的时候,你内心自然而然就会充满快乐!帮助别人,内心就充满了坦然愉悦和淡定。

    责任心

    有了责任心,就有了担当的勇气。相反也就会放大我们做事的格局使命感。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不能只为自己,要活出这一辈子的价值,要活出生命的意义。当我们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我们才会无怨无悔,才会没有这辈子碌碌无为而感到悔恨。使命感 有了使命感,我们就不会为自己的得失计较,才会活的大气,才能成大事,有使命感的人,格局自然是大的。

以上内容来自百度词条。

…………有些事情问百度就好…………

格局之大莫过于理想和责任。


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解放自己。他们失去的只是枷锁,得到的将是整个世界。

高也是格局,低也是格局。不是形容词,但是你想的可能是形容词,伟大的,壮丽的。其实脱离了本身现实的格局,都将是买彩票。


柴米油盐是格局 悲天悯人也是格局...看你眼前世界或者心里世界是何而言...庙堂之高是也,江湖之远亦是也..简单说,就是一个人眼里心里所观所思所想!!

个人看法,相互交流!


我认为格局就是平衡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