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始看見這一句“芙蓉如面柳如眉”,我並不甚喜歡。

那時還未曾去認真地讀過這首“長恨歌”,只覺得這句話,美則美矣,還是太膚淺了些。直到後來真正的細細讀過這首詩,我才驚覺自己的無知。

“歸來池苑皆依舊,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對此如何不淚垂。”

“芙蓉如面柳如眉”,而不是“面如芙蓉眉如柳。”這句詩,不僅僅是在描寫一位女子的美貌。而是一個男子,對愛人最深切的思念。因爲思念,所以看花皆是你,看柳亦是你,柳下花間,盡是伊人倩影。

曉看天色暮看雲,坐也思君,行也思君。

楊玉環是一位豐腴的女子,善霓裳羽衣舞,試想她在太液池旁,未央宮內,管絃絲竹聲聲慢,揚眉轉袖步步嬌,池中芙蓉正好,花面相交映。

蔣勳說《洛神賦》時寫道“作者把自然裏的所有狀態,全部放在一個女子身上來寫,曹植讓我們經過對某個人的眷戀,擴大到對世界所有事物的欣賞。”

美是可以互通的,當你非常愛一個人的時候,你會因爲她而覺得整個世界是明朗的,覺得生活是非常美好的,是有意義的,這便是大愛無疆。

真正的愛不是整天膩在一起,不是你儂我儂如膠似漆,而是有的時候,你看雲,看月,看星星,你覺得雲是美的,月是美的,星星亦是美的。因爲他是美的。

其實愛是一個很美好的字眼,真正的愛是不會痛苦的,那是“怨”,真正的愛是一種力量,一種可以讓你去熱愛世界欣賞生活的力量,若是你心悅之人有金黃色的發,那麼你看見陽光便會喜悅,若是他的名字裏帶有“宸”字,那麼你看見明淨的天空便會喜悅,正如唐明皇,看到芙蓉便會思念,她如芙蓉一般嬌美的面容,看見細柳也會思念她如細柳一般纖長的娥眉,可是,曾經在這未央宮裏,太液池畔,柳眉若蝶飛,畫面相交映,如今卻是物是人非,“人面不知何處去”,唯有花柳自顧自笑倚春風,這是一種極大的空虛。

很多詩作中都不乏這樣的空虛,漢樂府中有“遙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宋詞中有“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紅樓夢中,黛玉死後有一段“雖黛玉之柩已寄放城外庵中,瀟湘館依然人亡物在,不免勾起舊病來去,所以也不許他(賈寶玉)去。”

好一個人亡物在。黛玉剛死時,寶玉昏厥,魂飛地府,遇到鬼差。“適聞有一故人已死,遂尋訪至此,不覺迷途。”那鬼差問他:“故人是誰?”“姑蘇林黛玉。”鬼差的回答是:“林黛玉生不同人,死不同鬼,無魂無魄,何處尋訪?”

林黛玉在賈寶玉的生命中,也確實是如此,她是世外仙姝。晴雯死後寶玉尚且時不時看到她的針線,感嘆人亡物在,時時追思,而黛玉,竟是了無痕跡,大觀園鬧鬼被封以後,連賈寶玉也鮮少再提起她。

歸來池苑皆依舊,這個依舊寫得極好,若是沒有池苑依舊,沒有花柳依舊,就寫不出物是人非的愁來,寫不出伊人何方的情來。

只因身邊有太多太多的依舊,這些依舊簡簡單單,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直到有一天,驀然失去,才發現它們真的是很平常,平常得令人淚落,平常得深入骨髓。

真正的感情是細水長流的,細細想來,能夠讓人時時追憶的,恰恰是那些溫暖又平常的瞬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