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普爾家庭資產配置圖,大多數保險從業人員奉為圭臬,而也有少部分人對此嗤之以鼻,那下邊我們就聊聊這圖。

什麼是標準普爾資產象限圖呢?基本描述是這樣的:

標準普爾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信用評級機構,曾調研全球十萬個資產穩健增長的家庭,分析總結出他們的家庭理財方式,從而得到標準普爾家庭資產象限圖。此圖被公認為最合理穩健的家庭資產分配方式。

標準普爾有沒有推出這個圖呢?至少目前沒看到它有相關的出處,於是質疑者就說這是保險公司套了一個洋名來忽悠老百姓的把戲。

記得馬雲創業之初也經常把自己的話說成是某某世界名人說的,自己沒名氣藉助名人的光環也正常,現在馬雲一定不會再干這事了。其實是不是誰說的不重要,重要的是這話有沒有道理,能不能經得起時間的考驗。

同樣,理財標準理財法則,誰提出來的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否能指導我們的理財活動,比如保險規劃的「雙十原則」,誰提出來的?只要有道理我們用就好!

實際上這圖表達的是理財上的「資產配置」思路,這也是理財師經常建議客戶要做的事情。但對於這圖來說,很多人對其的理解還是有些誤解的。

很多人對於第一個賬戶的描述,基本和下圖的描述差不多:

首先要明確10%佔比的基數是什麼,是收入還是資產?顯然按照收入為基數肯定是不合適的。收入的10%用作消費,或者第二個賬戶描述的收入的20%買保險,顯然消費的錢太少、買保險的錢太多是不合適的,所以基數一定是資產。

其次,對於第一個賬戶的作用描述是不準確的,3-6個月的生活開銷指的是家庭的緊急備用金,也就是理財上講的現金規劃,作用是當家庭出現緊急情況時,比如失業,有充足的資金來應急。

而不是日常的消費賬戶,如果一個人沒資產,總不能不花錢吧?如果一個人的資產很大,那支出也佔比總資產的10%,勢必會影響到資產的增值速度。

這圖其它方面的不足還在於,人與人的承受風險能力是不同的,同一個人不同階段承受的風險能力也是不一樣的,如果一刀切的按照這比例來執行,肯定也是不合適的。

但是,我覺的這圖對於我們老百姓理財來說,有很大的參考意義。

目前老百姓理財的現狀是沒有理財目標,具有很大的隨意性,手頭有結餘了隨便買個理財產品,老百姓的期望也是很理想化,要求購買的產品收益高、風險低、流動性還好。

而運用好這個圖就會讓自己的資產合理的分配,有目標感有成就感,容易讓理財落地,幫助我們養成打理財富的習慣。

根據我對理財的理解,對這圖做了一個改變:

第一個賬戶:應急賬戶

現在各類寶寶產品的流動性還是很好的,但還是建議家庭備一些現金,可以不多,但一定要備,以防止出現不可抗力事件的出現比如戰爭,如果電力、通訊中斷不能再移動支付,有些現金可以維持最基本生活開銷一段時間。

第二個賬戶:槓桿賬戶

用確定的小筆開銷,避免家庭陷入萬劫不復的財務損失,甚至將風險轉變為收益,無疑是智慧的。

用確定的小筆開銷,翹起高額的保障,解放大量可投資現金。當風險來臨時有一筆急用的現金,不打亂投資的節奏,避免大額的不可預料的支出,確保理財目標的完成。

保費支出是人生不得不支出的成本。

第三個賬戶:投資賬戶

這個賬戶不用多說,人們對於收益的喜愛是一往情深的,相信很多人都會配置。但配置多少需要與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相適應,配置前要做好風險測評工作,高收益也意味著高風險,高收益是對於風險承擔的一種補償。

另外,這個賬戶里的房產不應該包括自住型住房,指的是投資性房產。

第四個賬戶:穩健賬戶

這個賬戶在強制儲蓄、規避人性、保證理財目標的達成有重大意義,可以參考《用儲蓄型保單建立起家庭理財的天池》。

除了教育金、養老金這兩個必須要花的錢放在這個賬戶之外,其它夢想基金賬戶也可以放在這個賬戶,比如攢錢買房的首付款。

第三四個賬戶沒有固定的比例,本身這兩個賬戶的錢是可以根據經濟形勢流動的。穩健賬戶是投資賬戶進可攻退可守的資金池,也是投資賬戶收割收益,儲蓄過冬糧食的儲蓄池。

任何金融產品都不可能同時具備流動性、收益性、安全性,我們能做的是資產配置,利用各自的優點為我們的理財目標服務。

理財最重要的是行動,每月到手的錢減去必要的開銷,剩餘的錢就可以按照各個賬戶來分配了。

如果是月光族,控制不了自己的開銷,也可以做個改變,工資發下來先往自己的各個賬戶里投錢,剩餘的再消費。

讓每一分錢都有自己的歸宿,讓每一分錢都有自己的使命,有目標才會有成就感,養成打理財富的好習慣,理財理的就是幸福的感覺。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