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意找了蒋方舟说这些话的视频看了看,她是参加窦文涛主持的《一路书香》的时候说的这番话。题主的问题有点断章取义了。

追根溯源蒋方舟观点出处

这档节目由深圳卫视、凤凰网一起推出,蒋方舟参加的这期是2017年12月15日播出的,主题是《窦文涛黄土高原放羊 蒋方舟解读茅盾文学奖得主路遥》,到陕北路遥家乡一览黄土高原景色,谈论路遥作品。

蒋方舟作为作家,自然要谈论一下路遥作品的文学特色,其中提到了一句《人生》有点糙。然后就被一众路遥粉和方舟黑集体diss了。没办法,路遥的受众实在太广,我这等小人物回答的几个问题即使努力拿捏客观立场,也会被没头没脑的指责,还有口出不逊的。就像这次,实在是冤枉蒋方舟了。

蒋方舟明明是在夸赞《人生》

她原话的意思是,她在小时候不是那么喜欢路遥的这个作品,因为小时候看外国文学作品太多,觉得跟外国文学比较起来,有点粗糙的感觉。后来有一个作家提示她,看路遥的角度要不同,「路遥文笔虽然糙,但有一种从石头当中挣扎出来的韧性」。后来看到《人生》的腰封,还有潘石屹、马云等人的推荐,更加有了深入的认识。

这段话是欲扬先抑的,说了一个自己的认知过程,核心观点是在表达对路遥《人生》的赞美,而且语气非常之谦虚,看不出任何的傲慢,根本不是轻视!

路遥的作品就不能批评吗?

单说《人生》,这部中篇是路遥获得全国性名气的代表作,讲述了高加林在农村、城里的尴尬人生,其中有路遥个人经历的影子,也有从自身经历出发对时代的反思。

说实话,这种现实主义写法是文学创作里面比较基础的手法,对比八九十年代以来流行的先锋文学、新写实主义和国外各类文学作品的创作理念,显得不是那么主流。先读了国外文学,再去读路遥,有这种感觉也正常。路遥当时也有被不受重视感觉,也发出过类似的苦恼。

但是路遥的创作是个人自由,文学界的评价也有学术、创作自由的成分,读者喜欢与否也首先是自己的个人感觉,没必要因为与自己意见不一致,就在网路上大加批驳,甚至无底线的谩骂。文学是多角度的,任何文学作品都可以批评,这也是对创作自由的尊重。

窦文涛的课更需要批一下

蒋方舟这事儿,网友们就是这样做的,不但未加思考地反驳,还揪出蒋本人的种种所谓「黑料」,说她「你自己作品啥样心里没数吗?」,再次攻击她童年成名有猫腻、靠幕后推手出名、上清华也有暗箱操作等等,无视了蒋去年在新书《我承认我不曾历经沧桑》活动时说的「我粉饰了自己的童年」,窃以为她说这句话的时候,已经是一个知识分子了。

劝各位还是理清楚事实再下结论,千万别一叶障目。

小朋友背完诗以后,有点失望

PS,倒是那期节目窦文涛的表现有一点欠妥,就是给小学生上课讲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有个小朋友背了李白的《古朗月行》,非常勇敢又好学的小朋友,背完以后,窦文涛迟疑一下说是好诗「我都没听说过」,然后直接让小孩子坐下,全程没有交流。我觉得,他起码问下小孩这是什么诗,并且适当鼓励两句。而且,后面讲课的内容跟王维的诗似乎也没多少关系,就是引导大家畅想北京,看不出有啥含金量。


比较外国文学作品?那个国家的?什么时代?谁的作品?以什么标准来比较?简直是笑话!!!路遥的伟大与其著作的非凡恰恰是植根于中国,植根与于中国那个时代的伟大的变革的时代,路遥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和个人的思想命运的脉搏。蒋方舟?是个什么鸟?操!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