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講弦樂

拖這麼久,我對不起自己,對不起觀眾,我連我交的電費都對不起。其實我真的打算改行來著,每次看到編曲相關的玩意兒,都發自內心地想逃跑。我深刻地認識到我這樣下去早晚被客戶砍死或者把自己餓死,但手藝捨不得丟。大概人生活在世上,總有一些喂自己吃屎的事不得不做。

弦樂,講幾個點:是什麼,怎麼寫,怎麼製作。

首先,弦樂是什麼,有什麼用,為什麼要用,什麼時候用。

弦樂器問世非常非常早,你不需要知道具體多早(我也不知道),總之早在文藝復興,弦樂就很多人在用了。因此弦樂的相關技術和理論都是非常成熟而系統的;從樂器的角度講,弦樂器指的是一切用琴弓摩擦琴弦發聲的樂器。包括小中大提琴和各種胡琴;從音響特點來講,弦樂器是一種可以演奏出任意音高的樂器,因為本身樂器上沒有鍵位、品位,理論上可以演奏允許範圍內任意頻率的聲音;從音律上講,弦樂是一種適用於純律的樂器;什麼是純律以後也許會展開講,此處可簡單理解為,相比鋼琴,弦樂的和諧音程聽起來更加和諧;從演奏法上講,弦樂由於使用琴弓摩擦琴弦發聲,因此演奏法繁多而複雜;稍微專業的弦樂音源都會有10種以上的不同演奏法的音色。

綜上所述,弦樂是什麼,弦樂是一種高度發展、高度自由、可能性極大的樂器。因此學習使用弦樂,不能天馬行空,需要紮實的理論基礎。

弦樂有什麼用?首先可以作為獨奏樂器,此處不多贅述。在大多數需要用的弦樂的情形中,弦樂的作用是:畫布、基礎、背景。不管用哪個詞,弦樂的作用就是呈現樂曲的基調。弦樂用一種人們「看得見但不會留意」的方式影響著樂曲的性格。好比湯麵的湯、奶茶的茶。聽眾注意到的是弦樂以外的獨奏樂器,但真正的推波助瀾是由弦樂部分來完成的。

為什麼要用弦樂?很多時候我們需要一種圓滑的變化。什麼叫圓滑的變化?圓滑意味著情緒逐漸滲入、漸變、用不起眼但是有效的方式。在我們要用弦樂的時候,我們想要的是有條理的有鋪墊的,循序漸進的變化。當然也可以用弦樂做突變,但很多樂器比弦樂更適合做這個。我們用任何樂器都需要有明確的目的,而用弦樂的目的,就是take it slow。

所以什麼時候用弦樂?需要變化,但又不希望有太大變化的時候:樂曲單薄了,情緒差點意思了,使勁但好像沒碰到敏感點了,可以加一點弦樂。舉個例子:1.張惠妹《人質》的第一段和1:45弦樂進入以後第二段,兩段之間有非常明顯的對比。2.著名的央視回家系列公益廣告背景音樂Arrival of the Birds.第一樂句和第二樂句,旋律和聲基本一模一樣,但第二句引入了弦樂,有力但溫柔地推動了情緒。

今天就講這麼多,下一課開始講弦樂怎麼寫。但願我會儘快寫好。各位新年快樂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