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社會科學報”關注我們哦!

一百年前,作爲時代先鋒的一代青年人,用覺悟、熱血和堅持,救民族於危亡,鑄就了“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五四精神”。一百年來,滄桑鉅變,青年運動始終同國家、民族命運緊密相連。


原文 :《把握當代青年新特點》

作者 | 中國青少年研究會副會長 廉思

圖片 | 網絡


傳承精神才能開創未來。青年的面貌,是未來中國的樣子,從青年看中國,總能收穫不一樣的感悟和思考。當代青年在流動走向、職業類型、交往方式、壓力困擾等方面呈現出具有鮮明時代性的新特徵。這些特徵成爲我們認識和判斷當代青年、開展黨的青年羣衆工作的重要基礎。

  

第一,新流動走向。2018年我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59.58%,戶籍人口城鎮化率達到43.37%。伴隨着世界上最爲迅速的人口城鎮化進程,我國正在經歷着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人口流動。流動是一所“大學”,使人們獲得了新的生活理念和價值實踐,並由此鍛造了一代新的青年,這樣一代青年羣體包涵着兩個同時發生又反向進行的組成部分:一個是從農村或中小城市流動到大城市的年輕人,我們稱之爲“城市新移民”;另一個是曾經在大城市工作生活,現在又返回家鄉或中小城市的年輕人,我們稱之爲“洄游青年”



無論是哪一類型的流動青年,他們都攜帶着農業文明與城市文明進行碰撞,不斷調適和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思維模式和價值取向更加多元分享包容。他們處在社會轉型的新階段,發展性需求提高,權利意識覺醒,對公平正義懷有渴望,期待國家的發展始終在法治的軌道上運行。他們既是社會變革的推動者,也是社會變革的承擔者。他們既有青年的特點,也具移民的特質,他們是中國工業化、現代化進程的一個縮影。

  

第二,新職業類型。新技術的快速迭代,使得“自由人—共享平臺—消費者”的模式得以實現,供給方和需求方通過共享平臺聯結起來,勞動者的企業化組合正在逐步轉變爲自由人的平臺化聯合,在這一過程中更多的職業類型被創造出來。越來越多青年開始拒絕遵循父輩安排的成長模式,選擇新興職業業態,比如網絡主播、網絡作家、獨立音樂人、電子競技選手、網約車司機、快遞小哥等。青年人挑戰了既有的社會分層模式和父輩傳統觀念,使階層的流動呈現出另一種可能性。比如網絡直播平臺就完全顛覆了互聯網內容的供給,無需大規模團隊和大成本投入,網絡直播賦予了普通青年向全社會廣播的能力。



與此同時,伴隨着傳統職業、高學歷等舊有階層躍遷路徑的逐漸弱化,以技能多元化、個人化、流動化爲核心的“新專業主義”,和以個體跨界協作爲主張的“新人脈主義”,正在重塑“社會資本”內涵,爲未來的階層劃分提供嶄新的思路和方向。對今後的年輕人來說,畢業後在國家機關或大型企事業單位工作、依靠科層體系逐步向上攀升已經不再那麼具有吸引力,更加以個人能力爲核心、自主、靈活、多元的職業規劃和發展路徑將成爲年輕人實現個體價值、提升階層身份的新通道,而大量新職業類型的出現,無疑爲他們指明瞭新的發展方向。

  

第三,新交往方式。當代青年公共生活和社會交往的中心已經從體制內的大型公共空間(如廣場、禮堂、青年宮)轉移到圍繞某一主題的小型私密空間,比如密室逃脫、三國殺、樂跑、穿越以及想象的虛擬空間,如抖音和快手等。青年社會交往的方式不斷翻新,既跨越了線上線下的邊界,也跨越了現實中的地理邊界,成本更低,更加便捷,也更爲直接。在“抖音”平臺上,一套十幾秒的手操便可催生數量龐大的模仿者組成的自組織。



同時,青年交往的圈層,也不再侷限於家庭(血緣)、教育(學緣)、職業(業緣)或者興趣(趣緣),而是更多的基於“價值觀”(意緣)認同,我們稱之爲“意緣驅動”。這種價值觀聚合的強大內生性,使得大城市高學歷青年在生活方式和工作態度上逐漸趨同,他們看待社會現象和處理問題的方式具有高度相似性:他們擁有一定的知識技能,並不停滯滿足;能讓領導滿意,也不循規蹈矩;向上層努力,卻沒有看不起底層;有一定社會地位,但不蔑視公平正義;擁有豐富多彩的生活方式,但又避免炫耀性消費。在他們眼中,價值觀和認同感比血統和出身要重要得多。



第四,新壓力困擾。職業發展的不確定性和住房婚戀帶來的生活壓力,成爲青年人突出的困擾。既有觀點認爲,隨着年齡的增長和與之相伴的社會經濟地位改善,戶籍、住房、婚戀等人生歷程中的困擾往往會自動得以緩解。隨着社會的發展,人們越來越認識到,青年作爲一個整體,其系統困擾並未隨着某一個體境況的改善而得到根本解決。若每一代人的壓力困擾與上一代相似,未得以改善的話,那麼同樣的問題就會再次上演。比如就住房而言,青年人在城市生活工作,如果沒有這個城市的住房,就無法參與城市化的分紅。住房價格的不斷上漲在青年中必然會形成兩種截然不同的財富分配效應——“有產”的青年,即使不努力不奮鬥,財富也會自然增加;“無產”的青年,即使再努力再勤奮,工資的漲幅和房價的漲幅之間的差距也會越拉越大,這就對底層青年人向上流動的奮鬥精神產生很大的負面效應。因此,看待青年問題,要有歷史眼光,所謂歷史眼光,不僅是站在現在看過去,更重要的是站在未來看現在。



青年是每個時代最活躍的因素,每個人都是既活在當下,又活在歷史之中的。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新中國七十年的偉大成就正是一代代青年不懈努力的共同成果,一代人成一代功,一代人做一代事。因此,沒有所謂“垮掉的一代”,也不用擔心一代不如一代。這一代人實現不了的目標,就留給下一代人接續完成,這正是中華民族源源不竭的前進動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中國青年已經堅持奮鬥了一百年,我們堅信,未來的一百年,“青年志”必將在“中國志”中綻放絢麗繽紛的色彩,“青年強”必將在“中國強”中奏響振聾發聵的樂章。


文章原載於社會科學報第1655期第1版,未經允許禁止轉載,文中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報立場。


相關文章

青年 | 生活在哲學的凝視下——逃離“焦慮”的深淵

時事 | 有這樣一羣青年追夢者,他們在邊關、大漠、碧海、藍天

既可吟詩作畫,“小鎮青年”亦能高歌喊麥! | 社會科學報

社會科學報

做優質的思想產品

官網

http://www.shekebao.com.cn/


長按二維碼關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