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15 系列」發布不到兩周,突如其來的危機將魅族引至輿論漩渦。整個手機圈雞飛狗跳,撕逼喫瓜,很是熱鬧。

魅族的發展史,就是一家中國傳統製造企業轉型互聯網企業的血淚史。在黃章的帶領下,將多媒體播放器業務做到國內第一,再快速轉型至智能手機。Windows CE 魔改的 M8,和 iPhone4 同視網膜解析度的 M9,安卓首款正面按壓指紋的 MX4 Pro,阿里入股,到 2000 萬銷量的達成。

漁村小廠輝煌過。

然而,連續兩年大裁員,近期高管撕逼,多位核心骨幹跳槽。這家企業遭遇了創立以來最嚴重的危機。

如果說曾經的危機只是勇攀高峯的絆腳石,今日之危機則更像飛機降落過程中的風切變。上山容易下山難,下山摔跤可能是致命的。珠江對岸那家同行,想必深有體會。

魅族為何走到今天?很多人在問。


?黃章是有追求的產品人,但不是合格的企業家

作為創始人和至今仍掌握絕對控制權的人,黃章對魅族在經營管理中的問題負不可推卸的責任。即便外界常調侃他沒事就玩復出,又總在危機來臨之際,很有危機感和責任心。

但黃章的責任心是狹隘的,公司出了問題就出來整改調整,一帆風順則躲在家種菜喝茶。曾經公認的社區運營鼻祖,和用戶打成一片的黃章,現在別說微博了,自家論壇一年也上不了幾次。

甚至可以說驅使他多次出山的不是責任心,而是自尊心。自信到自負、執著又偏激。

魅族想擺脫傳統製造企業身份轉型互聯網,手握 51.96% 股權的黃章對投資人來說可能是顆不定時炸彈。如今叱吒風雲的互聯網大佬們,股權超過 10% 的都不多,絲毫沒有削弱他們對公司的影響力。身價比黃章高得多的企業家,要麼戰鬥在第一線,要麼完全將企業交給職業經理人打理,自己老老實實當吉祥物。但薛定諤的黃章,不知是進是出,給不了投資人安全感,又容易讓高管們處境尷尬。

撕逼吵架這種事,在所難免。

大門不出二門不邁,以前是優點。專註又固執的打磨產品,不正是工匠精神嗎?現在則可能是缺點。魅族已經不是傳統製造企業,黃章也不是 CTO 和工業設計負責人。管理公司不能只是打磨產品,要搞政商關係,要商業互吹,再不濟專訪總得接吧。

別家老闆,長期不露臉是新聞,這位老闆,離開珠海都能上頭條。不與世界交流,世界終將拒絕和你交流。

魅族的產品現在也逐漸缺乏競爭力,產品跟不上時代都會被淘汰,何況是人。

空降高管是問題,也不是問題

楊柘履歷豐富,絕對算是標準的職業經理人。但被詬病的佛系文化,上家用完下家用的「惟精惟一」,看似有文化,又被不少人挖出毛病。讀書多是好事,將書本內容生搬硬套到企業管理中是否合適,就很難說了。

何況那個連呼吸都在營銷的胖子,讀書並不比楊哲少。

文化人楊柘是否能挽救魅族,尚需時間檢驗,但黃章這輩子確實是喫了很多沒文化的虧,不信你可以去問問魅友雷軍。黃章要是多學點文化,可能就沒有小米了。

但魅族有問題,並不始於空降高管楊柘,他充其量不過是在死亡飛車上踩了踩油門。全世界任何企業都可能空降高管,卻不是每家空降高管的企業都會撕逼吵架。高管空降後拉來老部下,排擠老員工,甚至傳聞的貪腐,不過是人事制度、項目管理和審計制度千瘡百孔的必然結果。沒有空降高管,一樣有拉幫結派內部鬥爭,一樣有貪腐。

沒捅出來讓大家看笑話,要歸功於整個中國社會奉行家醜不能外揚的行為準則。

無魅友,不魅族

「無魅友,不魅族」不無道理。魅族的過往離不開那幫在論壇和黃章談笑風生的發燒友支持,這羣人喫得了螃蟹,耐得住寂寞,也構成了今日魅族粉絲組織「魅友家」的基石。

提及魅族,產品跳票,魅友和代理商提前打款度日的舊賬總是翻來覆去的講,用時髦的話講,就是「我,黃章,打錢」。

但這羣人今天還在用魅族手機的恐怕不多了。而今的「魅友」,更多是官方粉絲運營的一個稱號,也可以理解為「魅族手機用戶」換了個有人情味的叫法。甚至在部分人眼中,不是誰都有資格叫「魅友」的,稱得上「魅友」的那幫人,又可能是在網上吐槽魅族最狠的人,可謂粉到深處自然黑。

某年部分魅友家的人鬧事,魅族內部有人動過取消魅友家這個組織的念頭,認為這幫人仗著在魅友圈的影響力綁架了魅族。而今看來,不是魅友綁架了魅族,而是魅族捨不得那份食之無味又棄之可惜的「粉絲紅利」。

成熟的企業和產品,粉絲組織多是自發和單向的,至少不應是企業苦心經營的。因為企業需要的是用戶,是掏錢的人,不是朋友。用戶也不需要和企業做朋友,好產品就是好朋友。更別說那些「魅族手機就是好,我就是不買,新手機真不錯,等我有錢了就買 iPhoneX」的塑料粉了。

而今「粉絲運營、用戶運營」幾乎是所有企業的標配,彷彿做生意真不是為了賺錢,只是為了交朋友。只能說,這是產品不極致和不自信的無奈之舉,還沒有真正強大到對人說「不喜歡就滾」的地步。

何況,魅族最能維繫粉絲感情的那個人,是黃章。那個曾經真敢對用戶喊出「不喜歡就滾」的人,現在也不說話了,他請來的人還把粉絲喚作瘋狗。此情此景,還談什麼粉絲運營?

比失去骨幹更危險的是失去信心

最近有熱門文章說魅族的人才流失始於曾經的馬麟出走,顯然不對。馬麟去了樂視,EUI 在手機圈也沒排上號。反而今天看來,他的出走對魅族來說是好事,而後纔有了黃章第一次出山改革,接受投資,分配股權。魅族也才從這時開始大步向前,Flyme 也得以從小而美走到今天遠超魅族手機影響力的地位。

其實,規模化的人才流失始於連續兩年的大裁員。裁員初衷當然是收縮戰線,削減成本。除了砍業務一鍋端的情況,平均分配裁員指標的部門的理想結果是裁掉績效考覈低的尾巴。但任何企業非正常優化下的大裁員,人才流失一定是非線性的。不可避免會流失一部分本不想裁掉的,甚至能力很強的核心骨幹。

今年尤為明顯。

Flyme 視覺設計負責人、PRO6 系列工業設計師、電商業務負責人相繼跳槽。更多核心骨幹的離職,則不為人知。這是個危險信號,並不在於離職的個體對企業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大量中堅力量出走,已經不能用簡單的裁員優化和業務調整來解釋,而是構建企業穩固運行的基石,已經對魅族失去了耐心和信心。

信心比貨幣更重要。

誠然,多數人的成功都是站在巨人肩上,很少人能真正左右整個企業的走向。但十夫楺椎,萬丈高樓立起來後,根基動搖,大樓很容易倒塌。

可怕的是,很多柱子都在想,隔壁柱子已經撤了,我是不是要撤?

更可怕的是,樓頂無動於衷。

馬兒要跑,也要喫草

空降高管屁股沒坐熱就撈錢喫相固然難看,但僅憑幾張立項單實在無法蓋棺定論。一個項目即便沒有貪腐,費用也可以相差數倍。流程管理漏洞和財務審計走過場為權力尋租留下空間,是任何企業都會面臨的問題。

魅族也不例外。

「貪」是本能,付出和收穫不匹配導致的「拿」則可能是條件反射,頗有些無奈。這並非為貪腐開脫,貪腐當然不對,但貪腐的原因很多,員工長期收入過低亦不可忽視。

魅族 2015 年首次全員普調薪資之前,很多工作多年的老員工待遇極差。融資後人員擴充、費用暴增,新人老人薪資嚴重倒掛,很難說人人都能潔身自好。這羣人又自詡熱愛公司,工作賣力,好員工的標準也就很容易畸形演化成「拿錢又做事」。

長此以往,基層看在眼裡,高層怎會不知。但誰又能說,上面的人沒有「體恤」下屬,心照不宣呢。

只是老實人嘗過甜頭後,往往不會比花花公子做得更好。尤其企業走下坡路時,貪腐剎不住車,只會變本加厲,加速死亡。

劇終那天,他們在天台上被人拿槍指著頭,纔想起自己也曾是個好人。

朝向產品,直至偉大

幾年前老白喊出「朝向產品,直至偉大」時感動了很多人,而後「追求源於熱愛」逐漸被書寫,可能沒人會想到今天變成了「惟精惟一」。可笑的是,拿來主義的惟精惟一,甚至掛上牆的 LOGO 樣式可能是百度圖片隨手搜來的。

一般來說,企業文化從創立之初就埋下了種子,而後很難改變。尤其從一眼就能看懂的字眼,變成需要深入解讀的「企業文化」,更難深入人心。掛到外牆,寫入 PPT 和印到卡片,遠不及寫進心裡深刻。

魅族從上至下,在產品和設計上向來有自己的追求和堅持。以視覺設計為例,不同業務和部門,即便沒有規範和統一審核,也很難出品所謂醜的設計,這就是基因的力量。大家對某種東西有著一致的追求,是本能。無形中驅使人主動要求自己去遵守和執行,大概就是所謂的「追求源於熱愛」吧。

1799 的 MX4 和魅藍 note2 爆炸的銷量,魅族從小而美一舉轉型成最有潛力的互聯網手機品牌,是產品和營銷的成功。直到 2016 年 14 款機器接連推出,嘗到甜頭後的魅族第一次栽了跟頭,從 PRO6 到 PRO7,又跟頭不斷。

輝煌到隕落,產品規劃和拍板人「功不可沒」。這個在關鍵節點影響魅族大起大落的,卻是同一人,實在令人唏噓。

蝴蝶效應無處不在。某個時間點,某個人,某個念頭,就可能改變整個世界,何況一家小企業呢。

當然,我們也可以說,惡劣的行業競爭,沒有給缺乏核心競爭力的企業足夠時間去試錯。

競爭力不足——市場份額縮小——缺乏行業話語權——產品規劃受制於人——產品競爭力不足市場份額進一步縮小——企業龐大成本高——削減成本——管理跟不上急劇的變化——人才流失——競爭力進一步降低

只是黃章本人和其擁躉們是否設想過這樣一種可能:也許魅族過往的成功只是偶然,而掌舵者以為自己天賦異稟?

一家企業的命運啊,當然要靠自我奮鬥,也要考慮到歷史的行程。


?如今的魅族,雖然前路艱辛,但沒有人希望它倒下。

最受傷的,可能是那些勤懇工作又沒太多選擇權的普通員工,忠實又容易被人利用的粉絲,以及跟著魅族起起落落又真金白銀購買過股權的代理商們。

但誰又能說,自己完全沒有責任呢?又有多少人努力爭取過呢?

雪崩時,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


?前忠實魅友、魅族員工、本次危機中的焦點團隊「筆戈科技」第 6 號成員。筆戈科技微博、微信、知乎等新媒體平臺早期運營者。拒絕未經溝通和許可的任何形式的轉載。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