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邯殺了項梁,是勇猛與機智雙重優勢的結果,充分體現了章邯作為秦朝大將的風範。當然,項梁之所以敗亡,章邯的機智勇敢是一個方面,項梁自己意得志滿、被勝利沖昏了頭腦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章邯是秦朝最後一名稱得上英雄的大將,秦末大亂,諸侯紛起,章邯受命於瀕危之時,手下無兵,他集結了那些修秦始皇陵墓的刑徒,將進攻至戲地的周文打得丟盔棄甲,大敗而逃,最後無路可逃,只得自殺,章邯的勇猛與機智,可見一斑。

項梁自從會稽郡舉事以來,率江東八千子弟兵,攻城掠地,西征滅秦,陳勝敗死後,項梁聽從范增的意見,扶助楚懷王熊心,舉起了興楚滅秦的大旗,一路凱歌高奏,項梁與章邯在東阿曾打過一仗,章邯竟然被打敗,不可思議。也可見項梁確實得到了父親項燕的真傳。隨後,項梁又在定陶大破秦軍,接著,項羽和劉邦在雍丘也打敗了秦軍,殺了秦朝三川郡守李由(李斯的兒子)。

這是多麼驕人的戰績!按照這樣下去,秦朝不日即亡。想起這些,項梁內心非常興奮,興奮到異常,興奮到不知幾斤幾兩。後來,章邯敗退濮陽城,閉門固守,不與楚軍爭鋒。項梁更加得意,而且麻痹大意,他派項羽繼續西征,自己包圍了定陶的秦軍,打算守株待兔。但是,在一個風雨交加的晚上,章邯兵分兩路,連夜趕到定陶,偷襲楚營,將還在睡夢中的楚軍殺得鬼哭狼嚎,當項梁提一把短劍趕出帳時,立即被迎面而來的章邯劈成了兩截。一代楚將項梁,就這樣成了章邯的刀下之鬼。

然而,戰爭的成敗往往不能靠一個將領的勇猛和機智,時勢是個決定成敗的極重要的因素之一。俗話說,大勢已去,縱諸葛再世,也無力迴天,章邯就是如此。秦朝已經爛頭上流血,腳底流膿,憑他一個章邯拚死衝殺,又怎能挽救於危亡呢?所以,他後來投降了項羽。

也正是這個原因,他被劉邦打得節節敗退,只得躲在廢丘死守,然而,死守常常等於守死,所以,他最後還是被劉邦的軍隊攻破了城池,兵敗自殺身亡。

章邯的經歷告訴我們,有勇猛和機智的大將,加上時勢之助,常能得到天下。但光有勇猛和機智的大將,時勢不助,最後也往往兵敗如山倒。


謝邀。章邯臨危受命,討伐起義軍九戰九捷,打敗項梁一時成名,其作戰能力的確不錯,但是如果說就憑這就能打敗劉邦也是異想天開。

1、章邯厲害的理由並不充分。陳勝吳廣起義之時,章邯只是個少府,並沒有打過仗,只是秦二世上臺根基不穩把一些有能力的如蒙恬之類殺的殺貶得貶,相當於情急之下才選擇了有主意的章邯,讓他帶著在驪山建阿房宮的五萬民工去打仗。章邯帶領的是正義之師,有五萬之多,面對開始散兵遊勇的起義軍取得一些勝利並不太難。況且殺了主將也和項梁驕兵大意有關,並不說明更多。

2、章邯的實力是遠遜於項羽,而項羽是不如劉邦的。章邯打敗了項梁以後並未乘勝追擊攻打楚地而是轉而攻打趙地,此時的項羽看準了時機,開始了他最高光的時刻,殺了宋義成為上將軍,破釜沉舟、鉅鹿之戰、以少勝多,取得了改變戰局的一勝,也正是這一勝打擊了秦二世的信任,進而促使章邯的投誠。所以章邯怎麼能和劉邦比呢,這個就不贅述了。

3、就算當時紙面上的實力,章邯也不如劉邦。

儘管兩人在滅秦之後都封了王,並且章邯擁有是項羽東歸之後三秦之地,秦始皇的地盤。但是那時的鹹陽已被項羽一把火殺的沒剩多少了,而且為了防止降卒叛亂,楚軍把投降的二十萬秦兵連夜殺掉,事實上其時章邯的地一片廢墟,章邯的兵寥寥無幾。

再看劉邦這邊先入到鹹陽,約法三章,民心思順。鴻門一宴,死裡逃生,實力未減,封到了巴蜀物產豐富(想到了劉備),巴蜀的人又都是關中來的日夜思歸,鬥志昂揚,又有韓信明修棧道暗渡陳倉,這樣一來一股作氣,對章邯的取勝來的就很輕鬆了。

綜合來說,章邯跟劉邦不是一樣等量級的,章邯並沒多厲害,劉邦更不弱小,更像是一場碾壓,輕鬆打敗章邯,拿下三秦之地,平定漢中,與真正的強敵項羽爭霸天下。


這個題目有兩個誤區。第一,章邯是戰無不勝的;第二,劉邦是弱小的。

這個題目問的好像章邯打仗牛逼到戰無不勝了,項梁是死於章邯手下,但是之前項梁也多次戰勝章邯,戰爭勝負是由多種因素決定的,不只是主將。就算是相同的兩個人,也會各有勝負,至於戰死這種事情那就更有一些偶然的因素了。項梁所向披靡,十分驕傲,宋義以「驕兵必敗」的道理勸說項梁,項梁不聽,以至於戰敗身死。而此時章邯擁有秦軍的主力以及秦國後勤支援。

第二,劉邦弱小嗎?關中都是漢軍打下來的,怎麼能說弱小呢?而且此時劉邦手下良將,謀士如雲,張良,韓信都已經歸位,基本已經形成了穩定的戰鬥力,哪裡弱小了?而且擁有巴蜀和漢中的穩固後方支援。反觀章邯,他的兵和將都被項羽給坑殺了,而且把秦地分成三份給了章邯其中之一。再看羣眾基礎,劉邦到了關中與百姓分毫不取,取消嚴苛的秦法,受到百姓愛戴,項羽入關中,屠殺百姓,搶劫財物,焚燒宮殿。再看章邯的羣眾基礎,章邯帶領秦國子弟出戰,他投降了楚軍,然而活著回來的只有他,秦軍全被殺了,他有什麼面目在關中為王?


我來回答:

先說說章邯,當秦朝的正規軍大部分在邊關修長城打匈奴的時候,是他臨危受命,僅僅率領在驪山上修阿房宮的一夥刑徒據說是5萬,在短短几個月時間內,九戰九捷消滅了陳勝吳廣的隊伍,橫掃當時紛紛稱王的六國,還殺死了楚軍的首領項梁。可以說,那時候的他,差不多稱得上打遍天下無敵手。

這就得說說章邯的5萬虎狼之獅了,這驪山上修阿房宮的一夥刑徒,沒有報酬,沒有休息,沒有出頭之日。而當章邯把他們解救出來,讓他們去打仗的時候,他們內心是充滿感激的。而且由於秦朝的軍功獎勵制度,打得好,還會受賞,衣錦還鄉都是有可能的。

大家也都知道刑徒大多是什麼人,都是一些燒殺搶掠的人,有了這樣一個建功立業的機會肯定豁了命的想出人頭地,所以不要小看這羣刑徒,但是打起仗來都不要命戰力非常的高。

可惜這時候秦朝自亂陣腳,秦律薄情寡恩,趙高惑主亂政。章邯因為打了一些敗仗,被趙高和秦二世百般猜忌,讓章邯感到,等待他的命運就是下一個白起,下一個蒙恬。所以,章邯怕了,主動和項羽接觸,投降項羽並被項羽封為雍王,守在三秦之地。

不過,當章邯被封為雍王以後,他超強的戰鬥力似乎一夜之間喪失了,最後被在當時來說不入流的韓信打敗,城破自殺。

其實章邯投降項羽後,項羽坑殺了二十萬降卒。剩下的軍隊,一是數量明顯減少;二是這些人和被坑殺的大都是親戚朋友,就算不是親戚朋友也是同一陣營的。也就是說,這一部分士兵,肯定怨氣衝天,人心渙散,誰也不願意幫項羽打仗。前後的兩支軍隊,精氣神顯然是不一樣的。

再就是在遇到韓信前,劉邦就在城陽之戰和雍丘之戰中擊敗過章邯。這其實並不奇怪,劉邦和章邯都是在戰爭中學習戰爭,劉邦的學習能力實際上遠遠超過了章邯。章邯在當秦朝「救火隊長」前,軍事經驗並不比劉邦多。劉邦當時是亭長,也相當現在地方的刑警隊長肯定是接受過一定的組織軍事管理能力的,但是章邯當時是擔任統帥前掌管秦朝少府,是秦朝數一數二的會計師和生產負責人,一個高安保的跟一個搞經濟的其實章邯起點比起劉邦還是要低的。


章邯(?―公元前205年),秦朝著名將領,上將軍。秦二世時任少府,為秦朝的軍事支柱,秦王朝最後一員大將。在陳勝發難於野,諸侯並起,幾十萬大軍逼近函谷關時,章邯臨危受命,靠臨時組織起驪山囚徒,一敗周文之數十萬大軍,再破齊楚之聯軍,先敗後勝,擊破楚軍統帥項梁,殺之定陶。在之後鉅鹿之戰中,秦軍被項羽擊敗,秦軍退卻。章邯退至棘原駐紮,項羽駐紮在漳水南岸,兩軍相持,沒有交戰。章邯派人去見項羽,打算訂立和約。不久締結了盟約,章邯見到項羽,涕淚交下,向項羽訴說趙高的種種行徑。項羽就立章邯為雍王。漢元年(公元前206年)八月,劉邦用韓信的計策,從古道回軍,襲擊雍王章邯。 章邯在陳倉迎擊漢軍,劉邦用趙衍之計,從他道攻陳倉,雍王兵敗。章邯在好畤停下與漢軍交戰,又被漢軍打敗,退保廢丘。劉邦隨即平定了雍地,向東到達鹹陽,率軍圍困雍王於廢丘。劉邦久攻廢丘不下,至漢二年(公元前205年)六月,漢軍用計水淹城池而城破,章邯遂拔劍自刎。

章邯兵敗自刎,在於自己的自私自利。章邯投降於項羽後,項羽將秦降卒二十餘萬全部在新安城南連夜坑殺。章邯卻不阻止,將關中到巴蜀的老百姓徹底得罪了。其後,劉邦入關,關內秦軍大多都是選擇直接投降。並跟關中百姓「約法三章」,嚴令自己的士兵守軍紀,做到對關中百姓秋毫不犯,章邯不敗纔怪。


任何人在敵人的絕對實力面前只會被碾壓。泰森再能打,在霸王龍面前他也只能認慫。章邯作為秦末的一個名將,軍事指揮能力超乎尋常,可惜和劉邦相比,他就像是泰森遇到了霸王龍!

首先來看關中和漢中(巴蜀、漢中)的力量對比。在戰國時期,秦國佔領巴蜀後實力增加了一倍,李冰修了都江堰之後,巴蜀更是成為秦國的糧食基地。也就是說巴蜀地區單拿出來是不遜色於關中地區的。

經過秦末動亂,大量的關中老秦人參與了平叛在戰爭中死去,而項羽對鹹陽的屠戮給關中地區造成了更大的傷害。

再看巴蜀地區,由於遠離秦朝的政治中心,交通也不方便,讓巴蜀在秦末的戰爭中沒有受到波及。也就是 說,這時候的巴蜀地區比關中地區從人力到物力要強大的多!更不要說劉邦還擁有漢中。

雖然關中地區已經落敗,項羽依然將這裡分成了三塊,章邯只擁有其中之一。所以,章邯的實力要遠小於劉邦。

最後,劉邦除了擁有巴蜀和漢中的人力資源外,曾經和他一起反秦的三萬大軍也一直在劉邦身邊。這支軍隊作戰經驗豐富,對劉邦忠心耿耿。章邯身邊卻沒有強大的軍隊。

這麼一看,劉邦的實力是章邯的十倍不止!所以,章邯的失敗是必然的!


章邯為什麼打不過弱小的劉邦?這個和軍事指揮能力無關,而是帶領的部隊被項羽給坑殺了。喪失了軍事基礎的領導怎麼能夠打敗別人?

最根本原因有三個。

章邯佔領三秦之地。而帶領的軍隊投降之後,全部被項羽坑殺,原有的秦蜀之地的父老鄉親,對他充滿仇恨。所以說,不得民心。劉邦當年約法三章,深得人心。

第二點是劉邦的隊伍能徵善戰。他們迫切希望東歸。所以說為了返回家鄉,有極強的戰鬥力。這就是歸師勿遏的原理。

第三點是章邯遇見了韓信這樣的名將。你的水平再高,但是你的對手比你水平更高,這也是人生的無奈。

所以說從民心上,從部隊的戰鬥力上,從軍事指揮上,章邯都不佔優勢,所以說他很快就失敗了。


弱小,有沒有搞錯,章邯是被項羽打敗的吧。「羽之神勇,千古無二」的項羽在,劉邦竟然被你說弱小。

楚漢爭霸的英雄許多都是數百年一遇的奇才,項羽作為西楚霸王,六國貴族項氏的後代,身份本身就尊貴無比,自身更是年少有為能力非凡,統兵作戰同時代同等兵力無人可比,是兵形勢集大成者,代表人物。

與章邯的鉅鹿之戰,看似形式不利,其實只是士兵數量的不利。戰略上,項羽所率乃百戰之師,打出「恢復六國,誅滅暴秦」的旗號,順應民心。戰術上,項羽破斧沉舟,一往無前,集中優勢兵力,一戰而定,符合他的軍事思想。

反觀章邯,雖然一路上連戰連捷,所向披靡,但第一他的軍隊已成驕兵,第二是疲弊之師,第三他的軍隊組成是一羣囚徒,沒有軍魂,勝利了還好,一旦有一點挫折,就會形成潰逃之勢。而且內部不穩,宦官當道,軍心不齊,形不成合力。

時勢造英雄,英雄亦造時勢。項楚順應時勢滅了秦國,劉漢又順應時勢滅了項楚,項羽打敗章邯亦是時勢所然。


心力求法。迷惑敵心,合我力而攻之。我大敵小,我強敵弱。以大喫小,以強克弱。自然而勝,勝於自然。梁勝而驕,驕而不備,不備而敗。邯亦無備於陳倉。心中無備,焉能不敗於大力、強力、猛力乎?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