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这两三年台湾的房市算不上景气,
但自去年开办的民间版「以房养老」却在金融业界开创了一股热潮。
为何说是「民间版」?
因为官方曾在三年前就推出类似的方案,但因为条件太严苛,最后落得一案无成的下场。
005.jpg  
原文连结(若连结失效,可点图下载)

而去年开办的民间版,尽管上路之初,制度稍嫌紊乱,
然而在满周年的结算后,缴出了一张不错的成绩单。

#甚么是以房养老
在香港称作「逆按揭」,尽管各单位的方案略有不同,
但简言之就是房屋所有权人将房屋抵押给银行后,按月取得一定的款项作为生活上的支用,直到身故为止。
尽管有人认为,这和一般的抵押制度差异并不大,
但我认为个中差异在于,
1. 一般抵押是整笔给付,逆按揭系按期支付;站在理财角度上比较理想。
2. 一般抵押注重借款人财力,逆按揭注重抵押物估价;以对象皆为退休族群来说,逆按揭的核准条件较宽松。
此外,这也让房屋的变现性更好、不再是「不动产」了。

#不动产僵化
以往提及房屋的理财性时,最大的缺点就是变现性。
以目前全球的趋势来说,多数叙薪阶级要能在负担自有房产外还要有理想的理财规划极为困难。
使得晚年或届退之时,会面临两难的局面:
早年若买房,晚年有房居住、但财政困窘;
抑或是早年没买房,晚年尽管生活无虞、但赁居不易。

而以房养老(逆按揭)制度就能有效的解决这个困境:
除了房产的所有权在当事人生前都不变之外,在晚年还能按期取得一笔资金作为生活之用。

然而,由于目前的逆按揭不全然是公益性质,还是要将银行的获利本质考虑进去。
因此,假设当事人35岁买房好了,
60岁符合以防养老资格时(年龄因各方案而有不同),当时的房屋估价就很重要。
如果跌价了,那这25年的投资可说是认赔做收。

以这个角度来看,房屋买在市区、买在郊区,就可能会有不同的结果。
不论是以英国或是台湾的历史结果显示,
大都会区的房价还是比较能够有涨势、抗通膨,
尽管短期内会有涨跌的波动,但以长期投资的角度来看会比较有利。
最后,这个制度也让刚性的自住族群,
在房市浑沌、前景不明时,又多了一个可以勇敢入场的好理由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