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時有發生的公共安全事件,昭示出城市治理中公共安全的短板,城市的運行與發展不斷經受着各種風險的考驗。怎樣有效控制城市中的潛在風險?如何才能滿足城市居民對安全的需求和期望?《中國經濟大講堂》特邀中國工程院院士範維澄爲您深度解讀。

  嘉 賓 簡 介

  範維澄,公共安全領域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公共安全研究院院長。現任(中國)公共安全科學技術學會理事長、全國公共安全基礎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主任、住建部城市建設防災減災專家委員會主任。長期從事公共安全科學技術與工程應用研究,已出版學術專著十餘部,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國家教學成果一等獎、中國專利金獎。

  範維澄在《中國經濟大講堂》演講時指出,中國的城鎮化發展得非常快,大量的人口涌入城市,城市也日益成爲風險比較集中的地方,公共安全的重點在城市。

  城市有三個要素:一個是人,一個是各種形式的物,還有一個是城市的運行系統。城市自己就是一個複雜系統,它內部的災變可能導致城市的突發事件。另外,城市還可能受到外界災害,譬如說地震、颱風,也包括了外來的恐怖襲擊的這樣一些影響。這種影響,可以把這個城市運行系統裏面的問題連鎖放大,所以,我們非常需要保障人、物、城市運行系統的安全。

  人羣密集場所的公共安全,其實一直是一個比較嚴峻的問題。咱們國家在上海發生過,在北京密雲彩虹橋也發生過,國際上像沙特,麥加朝聖的時候也發生過比較大的安全事情,所以這個也確實是值得重視的一個方面。

  我們的城市究竟有哪些風險點?有哪些危險源?這些危險源一旦被觸發成突發事件,它會是一種什麼樣的發展態勢?它危及的範圍會有多大?危及這麼大的範圍,我們有沒有足夠的應急救援的力量、應急救援的物資、應急避難的場所能夠準備好?這個事情如果做得比較透徹,一旦突發事件發生的時候,比如某一個危險源轉化爲了突發事件,我們事先都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準備,這樣的話,應對突發事件就會真正地做到有力、有效、有序。

  現在提出來要構建智慧、安全、韌性的城市,舉一個具體的例子,合肥,它作爲安徽省的省會,這兩年GDP(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的速度,在衆多的省會城市當中還是很快的,至少是在第一梯隊。他們也非常重視城市的安全,科研機構和產業對這點進行了快速的響應,研究出來相當一批增強城市重大生命線系統安全的技術和相應的一些裝備。

  比如說大家都關注燃氣管網的安全問題,因爲一旦燃氣泄漏,就會發生火災爆炸,造成人員傷亡。合肥就委託科研機構建立了一套城市燃氣管網泄漏快速預警的系統。這套系統現在做得非常有效了,而且投入了實際的應用,每年平均總有十幾起需要預警的信息,這個系統也的確實實在在地發出了預警。而且城市燃氣管理部門的應急隊伍,也直接到達了預警現場,果然發現了問題,如果不及時排除的話,就有可能引發火災和燃氣爆炸。

  另外比如說水,水的污染的監管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一個河流裏面,你採集了一個水樣,發現裏面有污染,但是這個河流的上游有好幾家企業,到底是哪家企業造成的呢?現在研究機構也出來了相應的一個技術,叫水紋技術,就相當於我們指紋那樣,就是說利用這個水紋技術,可以通過綜合採樣得到的結果,準確地找到上游是哪個企業排出污染物超標,爲污染的監測和監管直接發揮了技術支持的作用。

  再有像城市的高架橋,它存在生命期,設計週期比如說是70年,那麼當它快接近這個生命期的時候,難免有的就會出現裂縫,有的就會出現位移,一旦位移超出了合理的界限,就會出現坍塌。

  在合肥那邊,也發展了高架橋的位移、應力應變監測的技術,所以也可以保障高架橋系統故障的及時發現,保障運輸的安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