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視界決定孩子的世界

很多人喜歡吃黑木耳,

涼拌黑木耳

是一道爽口的涼菜。

但浙江杭州的雯雯(化名)一家,

怎麼也想不到,

就是這盤家常菜

卻讓一家人身陷險境

……

7歲女孩吃黑木耳臟器衰竭

全身換血4次依然生命垂危

近日,雯雯媽媽拿泡了兩天兩夜的黑木耳,涼拌給兩個孩子吃。

隨後母子三人出現嘔吐和肚子疼,精神變得萎靡。

經診斷,原來雯雯是因爲攝入了黑木耳所攜帶的椰毒假單胞菌,引起的急性中毒反應。

醫生指出,雯雯體內的谷丙轉氨酶指標接近5000U/L(正常值小於50U/L),超出正常值將近100倍,還有嚴重的黃疸。

綜合ICU總共爲雯雯做了4次血漿置換,每次1500毫升,相當於全身血液換了4遍。

更棘手的是,除了肝功能衰竭,雯雯同時伴有呼吸系統等5個臟器衰竭,搶救回來的機會非常渺茫。

爲什麼黑木耳會變成“毒藥”?

黑木耳所攜帶的椰毒假單胞菌是致使中毒的根源,這種椰毒假單胞菌最適宜產生毒素的溫度爲26℃,最適宜生長的溫度爲37℃。夏季高溫天氣,又長時間處於潮溼環境,爲細菌滋生和產生毒素提供了有利條件。

不過,椰毒假單胞菌不耐高溫,很容易被高溫殺死。像日常生活中的乾製黑木耳都可以放心吃,關鍵是黑木耳泡發時間不能過長(一般建議不超過2-3小時)。

如果黑木耳在水裏泡發時間過長,很容易變質,椰毒假單胞菌會大量繁殖,這種特殊的細菌會產生一種名叫‘米酵菌酸’的毒素,攝入這種毒素後,就會有致命風險。

特別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儘管“椰毒假單胞菌”容易被高溫破壞殺死,但是它所產生的“米酵菌酸”毒素卻是耐高溫的。

也就是說,一旦形成了“米酵菌酸”毒素,燒不死,煮不滅,人體攝入後,會隨着血液流動,到達人體各個臟器,對各臟器造成損害。

流行病學資料顯示,在細菌性食物中毒當中,“米酵菌酸”毒素是致死率最高的細菌毒素之一,死亡率高達50%以上。

黑木耳中毒教訓不少

這個錯誤千萬別犯

事實上,這些年,黑木耳中毒的病例屢見報道。

2017年7月,福州總醫院急診重症監護室,28歲遼寧姑娘畢雪因爲一碗泡了兩天的黑木耳,陷入昏迷,出現肝衰竭、腎衰竭、心肌重度衰竭,全身黃疸。

2016年7月,溫州董先生和畢女士吃了木耳炒雞蛋中毒。畢女士中毒較深,先是厭食、噁心嘔吐、腹痛腹瀉,2天后逐漸發展成肝衰竭、腎衰竭、心肌重度衰竭、全身黃疸、膿毒性休克等,被送入ICU搶救。

這些黑木耳中毒病例,都有一個共同的特性——黑木耳一般都泡發了2天以上,容易引起腐敗變質。

木耳隨發隨吃

注意食品衛生

第一,不僅僅是黑木耳的泡發和烹飪需要引起重視,白木耳(銀耳)也要引起重視。泡發木耳類食材,隨發隨吃,特別是夏季,最好將木耳的泡發在冰箱進行。

第二,如果泡發時間較長,忘了換水,出現上述情況時,別捨不得,要果斷扔掉。

第三,目前市面上有鮮木耳售賣,建議媽媽們要仔細挑選,如有發粘、流水、異味,千萬不能吃,如覺不適,應儘快就醫,並將就餐史告訴醫生。

第四,關於夏季食品安全,還要做到砧板生熟分開、食材煮熟煮透、儲存時間掌控,注意手部消毒衛生等。

這12種食物“有毒”

請讓孩子遠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