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越來越多的車上都搭載了HUD這個配置。相信各位在主機廠工作的看官老爺們都應該接觸過這個讓人又恨又愛的東西。HUD全稱Head Up Display,中文名稱叫抬頭顯示器。什麼?還是不知道什麼?就是可以把信息投射到玻璃上的那個玩意兒。

喏,就是上圖紅框內的那一塊兒東西。但紅框內顯示的僅僅是圖像,真正的機器是啥樣的呢?為什麼說讓內飾設計師又愛又恨呢,今天我就和大家來聊一聊HUD,並且分享給各位這類產品的HMI應該如何設計。

HUD其實一開始是戰鬥機上才有的東西,後來逐步下放到民用車領域,這已經不是戰鬥機第一次「放下身段」了。碳纖維材料,定速巡航概念,自動剎車技術其實都來自於飛機。甚至作圖軟體auto cad,之前也是為了研發飛機而設計出來的。扯遠了。。。。

戰鬥機上的HUD

我們再看看汽車上HUD這個零部件長啥樣。首先你要找到這個東西在哪裡。找一輛帶HUD的車,給你1分鐘,你能找到HUD算我輸。設計師在設計HUD的時候,一般習慣把它藏在你看不到的地方。

如果你硬要找的話,大概在這個位置你可以比較優雅得看到HUD的一個面。否則,你只能硬著頭皮貼著擋風玻璃,蹲著踩在你的主駕真皮位上才能看到HUD了吧。

你上網搜到的HUD可能都長這樣,但我想說。你搜到的都是汽車後裝市場的淘寶貨。真正的前裝市場HUD的複雜程度非這些簡單的淘寶貨可以比擬的。但光學一這一條就足以秒殺你淘寶搜到的所有泛HUD產品。


以下是乾貨

為了寫作方便,我們姑且稱後裝市場的這些產品為「淘寶貨」,前裝市場的這些產品為「正品行貨」。本人從小就熱愛藝術,為了保持學術的嚴謹,特意畫了張圖簡單展示了兩種產品的光學區別。紫色你可以理解為圖像。我們可以看到,淘寶貨的圖像從機器本體內發出,然後投射到了屏上。這不叫HUD,這TM叫反光好吧!!你拿個手機把屏幕點亮放在ip上也可以反光啊!

我們再來看看正品行貨怎麼處理的。圖像源來來自大概下圖那麼大的一塊屏幕。

經過三次折射後,圖像會放大至下圖那麼大。

而且成的這個虛像離駕駛員的眼睛有兩米遠。差不多在機艙蓋頭部的位置。有什麼好處?1:看的清楚啊!2:離得遠安全啊!減少眼睛在路面和車內的頻繁變焦。對眼睛也好不是么。缺點有沒有?有!正是因為如此複雜的光學結構,導致了整個零部件特別的大!前面幾篇文章里我講過,內飾設計師特別討厭笨重的零部件,為了覆住這麼大的零部件,設計師不得不設計很笨重的IP來遮住它。任何限制內飾設計師自由發揮的零部件都令他們深通惡絕。

好了我們簡單的介紹了HUD後,現在開始說一說你作為一個HMI設計師,怎麼去設計HUD了。本人在打工的時候曾經混跡於甲方乙方國企外企合資企業,主導設計了多款HUD,均是量產產品,包括C-HUD和W-HUD。本人總結了30個HUD設計的TIPs,其中有成功的經驗,也有失敗的教訓。希望給各位設計師們些許幫助。

以下是乾貨中的乾貨

我分三個部分說,第一個部分先說視覺設計這塊兒。

1:最好的位置永遠要顯示當前和你駕駛相關的信息。

2:顯示的信息永遠要清晰易讀,萬萬不可因為信息而干擾駕駛。

3:在設計時為駕駛員考慮,減少眼睛變焦適應的可能性。

4:根據駕駛優先順序來排列顯示信息。

5:提前定義好優先順序的組合順序,當出現極限情況時,減少需要駕駛者判斷及處理信息的時間。

6:有可能的話,可以在設置中設計根據駕駛者喜好個性化配置信息分布。

7:根據自己品牌的調性做設計。

8:結合儀錶,中控屏,氛圍燈的顏色做設計。

9:確保能讓你的HUD智能且時尚的出現在內飾座艙環境中。

10:避免信息過多。

11:儘可能少用字。

12:多用可視化信息。

13:少用裝飾元素。

14:少用顏色。

15:少用描邊。

16:避免出現藍底紅字或者紅底藍色。

17:多用自然環境下的對比色。(道路是黑色,你就設計成白色)

18:建議做白天夜間兩種模式。

19:確保所有的畫面都能在雙眼可視範圍內。

20:確保在車輛顛簸狀態,及頭部移動過程中,所有畫面都在雙眼可視範圍內。

21:避免出現斜體,拉伸,等特殊效果的字元。

22:考慮到圖像可能產生畸變,需要給圖像間留出足夠的空間。

23:不要貼著屏幕邊緣進行任何的設計。

24:不要在設計中做任何高光效果。

25:在呈現的虛像中,推薦字體高度為9mm。

26:在呈現的虛像中,推薦字重1.8mm。

27:避免出現疊加效果。

28:不要做滿屏都是顏色(不透明)的設計。

29:設計師在後期一定要跟蹤到NVH優化階段,避免因為物理抖動產生的圖像抖動及模糊。

30:在設計前,畫個圓在看看效果,會不會發生畸變。

好了這就是我總結的30個視覺方面的小TIPs,下一期我們說一說在HUD的HMI中需要注意交互及動畫方面的事項,各位敬請期待。


如果您從事HMI設計,或者想要學習HMI的,或者對汽車HMI這塊兒感興趣的,歡迎加我微信:fyfobo。

來自專欄「汽車交互HMI設計」作者 |Johnny唐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