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市城管执法总队对南京路步行街部分商场、酒店进行垃圾分类“突袭”。在第一百货、上海世贸国际广场、上海世茂皇家艾美酒店的垃圾清运区,各种颜色的垃圾桶内混装着各类垃圾。依据2014年出台的《上海市促进生活垃圾分类减量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两商场和一酒店未按规定分类投放垃圾、设置分类投放垃圾桶和标识,城管执法部门对物业开具了限期整改通知单。

  >

  上图为第一百货一装着湿垃圾的垃圾桶。按照相关规定,咖啡色垃圾桶投放湿垃圾。

  第一百货:各色垃圾桶内混装垃圾

  上午,周到君随市城管执法总队率先来到南京路步行街第一百货商业中心。在商场垃圾清运区,从各商户拖运过来的垃圾桶集中在此。只见,垃圾桶有绿色、黑色、咖啡色等各种颜色,垃圾桶上没有任何“干垃圾”、“湿垃圾”等文字或图形标识,让人无法识别桶内投放的哪一类垃圾。

  第一百货垃圾清运区的各种垃圾桶。

  执法人员指着一个垃圾桶问物业负责人,“里面装的哪一类垃圾?”

  物业负责人答:干垃圾。

  执法人员打开垃圾桶,用工具拨开黑色垃圾袋,只见里面装的是剥下来的玉米壳等湿垃圾。

  物业所称的干垃圾桶内,装的是剥下来的玉米外壳。

  此情此景之下,物业负责人对执法人员及媒体解释,垃圾分类条例要7月1日才实施,目前他们已经对各商户进行过垃圾分类宣传,如果商户不分类,他们也会安排专人在垃圾清运区进行二次分类。此外,分类垃圾桶也已经在采购过程中。

  该物业负责人介绍,第一百货现有40多家餐饮商户,均各自和环卫清运企业签订垃圾清运协会,缴纳垃圾清运费。因此,物业管理部门不清楚整个商场每天到底产生多少桶垃圾。

  城管开具整改通知书。

  世茂国际广场和世贸皇家艾美酒店:垃圾桶是摆设

  随后,周到君又跟随执法人员来到上海世茂国际广场和上海世茂皇家艾美酒店的垃圾清运区,两家使用的是同一个垃圾清运区,位于地下车库。

  走进地下车库,又见到了绿色、黑色、咖啡色等各种颜色的垃圾桶,桶上也不见“干垃圾”、“湿垃圾”等文字或图形标识,却有“酒”、“泥”、“色”、“夯”等字,不知何意。

  世茂国际广场垃圾清运区的各种垃圾桶。

  城管执法人员指着几个垃圾桶问,“里面装的什么垃圾?”

  物业负责人答,“干垃圾。”

  执法人员用工具夹起垃圾桶底部的几只纸袋子,里面混杂了些许剩菜剩饭。仔细观察这几个垃圾桶,桶底、桶壁上沾着剩菜剩饭等湿垃圾,显然是长期投放湿垃圾、未冲洗干净留下的痕迹。

  这是物业所谓的干垃圾桶。

  由于是中午11点左右,各餐饮商户的湿垃圾还未拖运到地下车库,因此,清运区未发现过多湿垃圾。

  不久,一名保洁人员拖运下来一桶垃圾,城管执法人员上前查看,同样发现垃圾桶内混装着各类垃圾。经城管执法人员再三询问,保洁人员告知,这桶垃圾来自世茂皇家艾美酒店的后厨,在后厨没有垃圾分类。

  来自世茂皇家艾美酒店后厨的垃圾。

  在一处墙壁上写着“可回收垃圾站”中英文字样,并有纸类、塑料、瓶罐三种分类,配着文字“垃圾混置是垃圾,垃圾分类是资源”,前面摆着红色、绿色、黑色三个垃圾桶,垃圾桶盖上已经积了一层灰,桶向外的一侧上均写着“酒”,周到君把三个桶都转了一面,上面都贴着“可回收物”标识。物业负责人承认:这些是摆摆样子。

  所谓的垃圾回收站

  周到君把桶一个个翻转过来。

  一个垃圾桶要350元,商户舍不得?

  在执法检查中,一名物业负责人也向周到君倒了一些苦水。

  他说,集中到商场垃圾清运区的各种垃圾桶都是各个商户自行购买的,每个垃圾桶要350元左右,在从楼上拖运到底楼以及环卫作业车清运的过程中,不可避免要损耗,最终损坏,不得不换新。

  此外,各商户为了减少垃圾清运费支出,每天能少报几桶就几桶。

  而上述这些问题,物业目前并没有权利、强大的措施来进行管理。

  城管执法人员在进行检查。

  《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7月1日起施行,此前执法并非无依据

  在近期跟随城管执法人员的检查中,周到君发现,无论是商场、小区或者其他单位的物业管理公司,甚至有的居委会,都认为《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要今年7月1日起才实行,也就是说在这之前不设置分类投放容器、不分类投放垃圾是不违反规定的,没什么大不了。

  实际上,在《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7月1日起施行之前,本市于2014年出台了《上海市促进生活垃圾分类减量管理办法》,该《办法》已经对垃圾四分类的要求、分类投放容器的设置、不按规定设置分类容器的处罚等作出了规定,与《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有较多相同之处。在7月1日之前,城管执法部门主要就是按照《上海市促进生活垃圾分类减量管理办法》来进行执法的。

  对於单位垃圾分类这一块,2017年也有过新的规定。 2017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和第一批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城市,先行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主要实施范围是公共机构和企业。

  2017年3月上旬,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发布《上海市单位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实施方案》,明确2017年起上海全面实行单位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制度,若单位生活垃圾不分类则不予收运。各单位在每年第一月内(新开业单位应当在开业后七日内)进行生活垃圾处置申报,按实申报单位生活垃圾产生情况。然后,单位所在区绿化和市容管理机构(部门)将依据单位性质,审核单位申报的各类生活垃圾产生情况是否与实际情况相符,并提供分类后各类生活垃圾清运处理服务。若单位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开展有效,依据区内收费减免政策,可减免部分垃圾处理费。对拒不执行单位垃圾分类容器设置、垃圾分类源头投放管理的,将移交城管执法部门予以行政执法处罚。

  针对第一百货、世茂国际广场、世茂皇家艾美酒店的情况,城管部门当场开具了责令整改通知书,要求相关单位限期整改。其中,未按规定分类投放垃圾限期1天之内整改完毕;未按规定设置分类投放容器限期3天内整改。城管执法部门届时将上门复查整改情况,若拒不整改的,将开具处罚通知书。

  城管执法部门开具的整改通知书。

  市城管执法总队有关负责人表示,总体来看,目前生活垃圾分类存在分类收集容器设置不合理、分类标识不规范、垃圾箱房管理薄弱、分类实效不明显等问题,实际推进速度较为迟缓,推进力度还不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