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用生理鹽水還是葡萄糖配,哪種好還是沒什麼區別的?

  首先讓我們來瞭解一下鹽水和糖水有什麼不同。在製劑中,葡萄糖在生產過程中需加入鹽酸,成品溶液 pH 多為 3 左右,而生理鹽水稍高,一般為 4~5。

  用鹽水還是用糖水,一方面考慮藥物的穩定性,因大多抗生素在酸性環境下會分解, 導致藥物失效甚至是致敏源增多。另一方面,則是考慮患者的具體情況,下面我們就從這兩方面來談談鹽和糖。

  一、根據病人的具體情況而定

1. 根據病人的原發病及其併發症

如果病人有高血壓、冠心病及心功能不全,應減少鹽水的攝入,以減輕心臟負擔。

  如果病人有糖尿病但心腎功能尚可,可以用鹽水,但用糖時可加胰島素兌調。

  如病人腎功能不全,要減少鈉水的攝入,減輕鈉水儲溜。

2. 根據病人的化驗結果

  電解質結果:看是否有低鈉血癥,則給予鹽水,反之用糖。

  根據心肌酶等評測心功能,據此來決定鹽糖的選擇。

  選鹽水還是糖水首先要想到鹽水主要用於電解質的調節而糖主要作為能量。

  二、根據抗生素的穩定性

  1. β—內醯胺類在近中性(PH=6-7)溶液中較為穩定,酸性或鹼性溶液均易使β—內醯胺環開環,失去抗菌活性,故應選鹽水做溶媒。

2. 大環內酯類抗生素在鹼性條件下抗菌效能比酸性條件下可增強 10 多倍(有相關的研究報道),故建議選鹽做溶媒,或在溶媒中加入碳酸氫鈉提高 PH 值。

3. 青黴素類在近中性(PH=6-7)溶液中較為穩定,酸性或鹼性溶液均使之分解加速,應用時最好用注射用水或等滲氯化鈉注射液溶解青黴素類。溶於葡萄糖液(PH=3.5-5.5)中可有一定程度的分解。青黴素類在鹼性溶液中分解極快。因此,嚴禁將鹼性藥液(碳酸氫鈉、氨茶鹼等)與其配伍。

4. 合成類抗生素如甲硝唑等由於其分子結構的特定性,5% 的葡萄糖溶液比生理鹽水形狀更穩定。

5. 喹諾酮類,如左氧氟沙星,特別是培氟沙星,應該用糖水配。培氟沙星不能見氯離子,否則會形成沉澱。

  三、不宜用葡萄糖注射液為溶媒的藥物

  呋塞米:析出結晶;

  布美他尼:析出結晶;

  苯妥英鈉:pH<4時不能完全溶解;

  碘解磷定:葡萄糖的中間代謝物乙醯輔酶 A 為合成乙醯膽鹼提供乙醯基,增加有機磷中毒的癥狀;

  肝素鈉:在pH<6 的溶液中很快失效;

  曲妥珠單抗:蛋白凝固;

  依託泊苷:不穩定,可形成細微沉澱;

  羥喜樹鹼:出現沉澱;

  氨力農:產生沉澱;

  腺苷鈷胺、維生素 B12:與葡萄糖注射液存在配伍禁忌;

  替加氟:忌與酸性藥物配伍;

  奈達鉑:不宜使用氨基酸輸液、pH=5 以下的酸性輸液〔如電解質補液、5% 葡萄糖輸液或葡萄糖氯化鈉輸液〕;

  替尼泊苷:易產生沉澱;

  多柔比星:用注射用水或氯化鈉溶液溶解稀釋本葯;

  柔紅黴素:與酸性或鹼性溶液配伍易失效;

  泮托拉唑注射劑:只能用氯化鈉注射液或專用溶劑溶解、稀釋,禁止用其它溶劑或藥物溶解、稀釋;

  伊曲康唑:嚴禁用 5% 葡萄糖注射液或乳酸林格氏液稀釋;

  抗人淋巴細胞免疫球蛋白:忌與酸性溶液配伍,不推薦使用葡萄糖溶液稀釋本葯。

  四、不宜用氯化鈉注射液為溶媒的藥物

  兩性黴素 B、兩性黴素 B 脂質體: pH 不能<4.25,否則形成沉澱;

  甲磺酸培氟沙星、甲磺酸培氟沙星:pH3.5-4.5, 生理鹽水pH4.5-7.0, 兩者配伍時 pH 值發生變化,甲磺酸培氟沙星會形成遊離培氟沙星在水中溶解度變小,產生結晶,因此不宜配伍;

  乳酸紅黴素:產生沉澱;

  奧沙利鉑:不能與氯化物 (包括各種濃度的氯化物溶液) 或其它藥物配伍。洛鉑氯化鈉可使本葯降解;

  雌莫司汀磷酸鈉:不可用氯化鈉注射液稀釋本葯;

  氟羅沙星:與氯化鈉或含氯離子的溶液屬配伍禁忌。氟羅沙星注射液是利用氟羅沙星結構中既有酸性基團,又有鹼性基團,能與氨基酸生成可溶性鹽而製成的,在電解質溶液中因同離子效應而使溶解度減小,致使形成的微粒在短時間內凝聚而生成沉澱;

  胺碘酮:使用稀釋液時只能用 5% 葡萄糖溶液,禁用生理鹽水稀釋;

  曲伐沙星:不得使用 0.9% 氯化鈉注射液稀釋本葯,可能形成一種阿拉曲伐沙星的鹽酸鹽而發生沉澱,可用 5% 葡萄糖溶液、0.2%、0.45% 氯化鈉注射液來稀釋本葯;

  去甲腎上腺素:本葯宜用 5% 葡萄糖注射液或 5% 葡萄糖氯化鈉注射液稀釋,而不宜用氯化鈉注射液稀釋。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