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裁員竟收好評

  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文丨夏小牛

  一場席捲全球的裁員潮伴隨着經濟下行、汽車寒冬席捲而來。特斯拉、福特、大衆、通用、本田、奧迪等汽車巨頭紛紛曝出裁員計劃。

  國內車企、零部件、經銷商、供應商、二車手及與車相關的出行企業也沒能獨善其身,沃特瑪、銀隆、奇點、龐大、小黃車、人人車、滴滴等紛紛曝出減產、停產、放假、裁員、壓編、降薪等噩耗,從另一個側面展現着汽車寒冬的刺骨。

  對未來的不確定、不可知、不可控、不明朗,更加重產業內外的恐懼。“你們裁了嗎?你們降了嗎?”成爲汽車人特別是造車新勢力、新能源汽車、出行企業從業人員的見面、微信問候語。

  在2月15日的滴滴月度全員會上,CEO程維宣佈公司將過冬,2019年會聚焦當前最重要的出行主業,繼續加大安全和合規投入、提升效率,對非主業進行“關停並轉”,對業務重組帶來的崗位重疊和績效不達標的員工進行減員,整體裁員比例佔到全員的15%,涉及2000人。

  令人玩味的是,正當大家爲行業危機帶來的生存危機而焦慮的時候,滴滴卻驚喜地曝出員工“求被裁”“裁後很幸福”“滴滴很人性”等令人哭笑不得的好評。

  據滴滴員工曝料,有人拿十幾萬很開心地走了,滴滴裁員名額員工竟然搶破頭。許多組爲爭裁員名額都快打起來了;還有人表示大家本來都怕被裁,但是知道裁員賠償之後,都搶着被裁。

  爲什麼其他家被曝裁員後成危機,而滴滴卻能平穩渡過?

  筆者認爲,滴滴進步、成熟了,特別是善於學習、反思,能從教訓汲取經驗,具有強烈的改善和行動能力。

  一是公開透明。這是前提。從2月15日程維宣佈滴滴公司裁員2000人到2月25日起滴滴降低員工福利,不遮不掩,坦誠相待,在對外表態上沒用“謠言說”,沒有“此地無銀三百兩”式闢謠。在減少員工福利時強調“此次調整是爲了小桔人更長遠的發展考慮”,而其他企業非但不公開——沒有正式發聲和表態,還信誓旦旦地說是謠言,結果越闢越反向走得更遙遠。

  二是合規合法。這是紅線。按照我國《勞動法》,企業辭退員工的補償標準如下:員工在該單位工作每滿一年就支付一個月的工資作爲賠償;工作時間在6個月以上1年以下的,按一年計算,發放一個月工資;工作不滿6個月的,以6個月計算,發放半個月工資作爲補償。

  滴滴這次裁員採取的是N+1補償,其中“N”是與工作年限對應的月工資,“1”是3月份工資。而“N”所對應的月工資是以全年總收入/12計算,即包含年終獎、補貼等在內,遠大於單月工資。

  三是合情合理。這是底線。這是滴滴超越國標賠償帶來的溢價和正能量。在相關裁員報道的評論區,有員工評論表示:“非常人性,捨不得離開;補償真的很厚道。”有員工調侃:“準備遲到早退了,希望領導能注意到我,給個N+1。”

  四是合乎價值觀。這是上上線。程維這次表示,面臨複雜不可預知的出行環境,滴滴今天在安全方面的水平遠遠不夠,作爲行業代表,滴滴必須竭盡所能肩負使命,讓網約車出行更加安全。而安全和效率也將成爲滴滴國際化拓展的關鍵詞。

  去年9月7日,滴滴出行創始人兼CEO程維發內部信對樂清事件進行迴應時曾反思 ——“好勝心蓋過了初心,狂奔的發展模式早已種下隱患。內部體系提升跟不上規模擴張,就像靈魂跟不上腳步。”

  程維自問的“躲不過幾個錐心的問題”包括:“滴滴到底有沒有價值觀,是不是一家只顧利益,漠視安全、逃避責任的黑心企業?滴滴到底有沒有這個能力,能不能保護用戶的安全出行?互聯網出行到底是不是一個應該存在的行業?”

  “我的內心是堅定的。讓出行更美好,是我們創業出發的原點,也是每個小桔人加入公司的初心。今天的挑戰正是我們要繼續奮鬥的方向。”

  如果說,滴滴去年的危機輸在價值觀上,而這次對裁員的處理可謂贏在價值觀上。

  安全是共享出行最重要的原則,也是企業經營管理中諸如裁員、降薪不應該突破的底線。如果企業只追求快速發展,而忽略用戶體驗,漠視員工利益,必將產生重大隱患。

  短短半年,我們看到滴滴領導人在思想和靈魂深處的嬗變,在價值觀方面的初步建樹。

  一個企業家的價值觀、生活方式、修養之道,決定了他的企業有沒有未來。

  創業家要變成企業家,就必須有情懷、有擔當!

  今天的創業家能否創業成功,取決於創業者解決市場問題和社會焦慮的能力。這個能力,也包括選人用人留人的能力,並以人心贏市場和天下。

  滴滴要堅持勇於自我革心、自我革命,守住、守牢、守好安全這條底線,這條核心價值主線不能突破,纔會堅強有力,走得更遠。

  NBD汽車互動

  你對滴滴裁員有何看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