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全球經濟面臨增速放緩、貿易保護主義擡頭的新形勢,在經濟下行壓力下,中國的供給側改革不斷向縱深推進。上市公司作爲資本市場的主體,也是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在這樣錯綜複雜的國內外經濟形勢下,我們應該如何應對?上市公司應該如何建立自己的競爭優勢,而科創板的設立又將給中國的科技創新型企業帶來哪些機會?

  4月12日,中國新聞社財經媒體中新經緯聯合上海社會科學院、中國新聞社上海分社,在上海共同舉辦“上市公司創新發展高峯論壇”。來自學界、商界的嘉賓共聚一堂,解讀經濟轉型升級的核心要素、展望即將推出的“科創板”、共論上市公司成功發展之道。

  於信匯:設立科創板,預示着中國資本市場改革進入了新階段

  上海社會科學院黨委書記於信匯在發表致辭時指出,上市公司是資本市場的基石,固本強基方能行穩致遠,要通過資本市場基礎性的制度變革來切切實實堵住漏洞,真正維護平衡,兼顧市場參與者各方的利益。在上海證券交易所設立科創板並實行註冊制,預示着中國資本市場改革進入了新階段,以科創板爲載體進行的自主創新將改善我國資本市場生態,推動多層次資本市場更好地爲經濟高質量發展服務。

  於信匯還表示,當前,我國經濟仍處於轉型升級的關鍵階段,一方面仍然處於重要的戰略機遇期。從現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期,從十九大到二十大是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期;

  另一方面,中國經濟仍面臨來自內外的諸多挑戰。過去幾年市場經歷的過度上漲和急速下降的轉換。對市場的穩定運行、上市公司的合規經營和風險管控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和挑戰。但同時,新興產業蓬勃發展,傳統產業加快轉型升級。2018年日均新設企業超過了1.8萬戶,市場主體總量超過了1億戶。全國規模以上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了8.9%。增速快於全國規模以上工業的2.7個百分點。這些數據告訴我們,創新驅動下的新動能正在深刻改變生產、生活方式,塑造中國發展的新優勢。

  姚景源:創新是高質量發展的核心驅動力

  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著名經濟學家姚景源在發表主旨演講時表示,中國經濟正處在由“高速度增長”向“高質量發展”轉變的階段,過去長時間高速增長的過程中累積了諸多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這些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如果不從根本上予以解決,中國經濟發展的不平衡、不均衡、不充分的問題就會加劇。

  姚景源認爲,過去30多年來,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主要依靠三個“大量投入”,即大量資本投入、大量資源投入、大量勞動力投入。

  大量的資本投入支撐“高速度”。幹來幹去,最終導致產能過剩;過去依靠大量資源投入,到處“挖礦”,走的是一條高能耗、高物耗的路子。如今我國單位GDP的能耗是全世界平均水平的兩倍,高能耗、高物耗,後面接着就是高污染;過去依賴大量的勞動力投入,但是現在我們的“人口紅利”消失了,反映到企業就是勞動力成本急劇上漲。

  “現在要轉到‘高質量增長’靠什麼呢?從根本上講,就是靠創新。但是我們這個‘創新’不單單是技術創新,不單單是技術人員、工程師、科學家的事,‘創新’是全方位的,包括:技術創新,理念創新,管理創新,制度創新,以及思想內在的東西創新,它是全方位的。就是人人都可創新、處處都有創新。”姚景源如是說。

  何建華:資本市場的投資、股市的漲與跌,最核心的要素是投資情緒

  上海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原副院長何建華在談到中國資本市場的發展時指出,高質量的上市公司纔是資本市場“健康牛”的基石,資本市場要不忘“爲實體經濟服務”的初心,脫離實體經濟發展的資本市場是不可能長久的。而作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關鍵要素的上市公司,推進創新發展才能成爲我國經濟轉型升級、創新發展的中堅力量。如果上市公司出問題,欲求資本市場可持續向上向好、股票上漲,這便是一句空話。

  何建華認爲,股票就是投資者寄情於上市公司的一個交易憑證。有人認爲買了股票,也許會發財,這些股民把自己最良好的願望,都維繫在股票身上。

  “資本市場的投資、股市的漲與跌,其中最核心的要素是投資情緒。前幾年只要聽到IPO、聽到股票擴容,投資者心裏都恐慌,會擔心自己買的股票是‘有毒的’”。回顧前些年股市的跌蕩,何建華總結出一個觀點:核心是上市公司一定要不忘初心、堅守底線,一定要創新發展,講究爲百姓服務。

  此外,他還舉例稱,一些企業並不具備良好的上市品質,而是巧妙包裝、僞裝業績,混入IPO的行列,通過上市實現原始投資數十倍、百十倍的增值;還有企業通過五花八門的金融創新手段,募集大筆資金,隨後又通過投資借貸、資產管理、金融運作等各種把戲,用於買賣股票、炒作房地產、虛擬經濟領域大玩“錢生錢”的遊戲。這些都是從源頭上給股市植入“病毒”。

  對於上市公司要如何創新的問題,何建華表示,在整個社會的創新鏈中,企業是創造財富的,企業某種意義上是創新的主體,是創造財富的創新主體,所以上市公司創新發展首先要主業創新、科技創新、管理創新、品牌創新、團隊創新,要一系列打通企業的創新鏈。

  張宗新:科創板與註冊制是中國資本市場改革與功能的再造工程

  復旦大學金融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張宗新就科創板與註冊制發表觀點。

  根據世界交易所聯合會的統計,截至2019年2月份的數據,全球有250家交易所,4.8萬家上市公司,超過70萬億美元的市值。美國居於世界首位,整個市值爲30餘萬億,中國資本市場目前是7萬多億美元,40多億市值,從市值排序上來看中國資本市場規模位於市場第二位。

  張宗新表示,目前,我們的資本市場規模已經是全球第二,我們的流動性如何爲實體經濟服務,爲什麼實體經濟還在缺少融資,很大的問題就是去槓桿的問題。不足之處是我們缺少偉大的企業。我們市值世界第二了,但是競爭能力有限。特別是去年以來的中美貿易戰,這不僅是貿易之爭,更多是經濟之爭。

  “拿中美股票市場的產業結構對比。我們會發現非常有意思,美國最大的是信息技術,佔23.74%。而中國是金融大國,中國超過30%的是金融,中國20%是銀行,美國銀行是隻佔2%多一點。美國的金融也佔很大比重,但是主導是綜合金融和保險業,銀行只佔2%多一點。所以從美國的產業結構來上來看,美國主導的是信息產業,資本市場對信息產業和經濟轉型產生了非常大的推動。同時醫療業中國和美國也是不一樣的。工業當中,美國佔比最大的是航空運輸和國防,但是在中國航空運輸和美國只佔不到1%,而美國是6%多。所以中國的產業結構和美國的產業結構在資本市場有巨大的差異。那麼資本市場如何爲經濟轉型服務,這個問題尤爲迫切。”

  對此,張宗新認爲,科創板與試點註冊制對中國資本市場改革有重大的再推動作用,是中國資本市場改革與功能的再造工程,是2005年股權分置改革之後的中國資本市場又一次重大變革。科創板與試點註冊制改革涉及交易機制、定價、退市、投資者保護等各個方面,其對經濟轉型、市場格局、投資結構、市場質量都將產生系統性的影響。

  就如何推進科創板與試點註冊制改革,他表示,第一,科創板與試點註冊制是中國資本市場的“新型實驗場”,我們首先要在科創板上試行,成熟之後向主板推;第二,科創板與試點註冊制是存量市場的改革,因爲我們主板已經有70多萬億美元的市值,直接改革問題還是比較大的,因此從科創板開始;第三,如何衡量科創板與試點註冊制改革成功?首先是市場平穩運行,平穩運行之後能否培養出真正的科技企業,還有一個重要的標誌就是可複製、可推廣;第四,科創板與試點註冊制的踐行是我國創新驅動戰略的一個重要基礎性改革。

  此外,張宗新還就IPO定價模式、科創板的產業結構優化與科技產業創新、交易制度與市場質量、信息披露與資源配置、強退市與股市生態改造等方面發表看法。

  其中,對強退市與股市生態改造,他表示“我統計了10年,發現非常有意思,特別是08、09年之後,美國加大了退市,09年是57家退市,之後每年都超過200家,有的年份甚至是退市超過了IPO。而中國這些年來一共只有115家退市,而且很多還是兼併收購的原因。沒有一個良好的生態退出,這也是很大的問題。”

  上市公司創新發展問題,論壇現場百家爭鳴

  論壇上,東方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邵宇邵宇也表示,之前投行的習慣就是說把上市公司送上去後,收到錢就結束了。但有了券商跟投機制後,券商的自投部門也會拿一部分上市公司的股權,而且份額還不一定很小,這就意味着如果公司定價會成爲非常敏感的問題。之前對券商而言,價位定得越高,其收益相應的也會有變動,但現在如果定太高的話,自己部門配售的價位也會很高,這樣的話,後續如果價格表現不好,券商自身也會虧錢,從而形成一個博弈的過程。

  如是金融研究院執行總裁、首席研究員、如是資本創始合夥人朱振鑫則形容說,科創板給資本市場、上市公司搭建了一個“非常好的舞臺”,但能否唱成一部好戲關鍵還要有好的演員,希望科創板能爲中國資本市場帶來一出真正的好戲。

  中國科協海歸創業聯盟理事長、美時醫療董事長兼CEO馬啓元表示,現在很多國內企業做得很大,但是因爲中國市場大,帶來整個企業界的一個通病,就是小富即安。有很多很快做到10億、100億的銷售,就不再去想世界市場佔有率是多少。我們今天中國只有少數企業想到了跨國經營,但是大部分的公司還不是跨國企業。

  對此,馬啓元認爲,未來要通過科創板,使一批硬科技公司快速打入國際市場,引領下一波全球硬科技產業競爭。他舉例,醫療生物行業一般上市週期是15年,我相信控制科創板,可以把這個時間縮短一半。(藍鯨產經 賈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