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之手」特指馬拉多納在1986年世界盃阿根廷對英格蘭比賽中的第一個進球。從慢鏡頭看是碰了手後進了球門,但當時馬拉多納有一個機智且詭異的頭槌動作,正好遮住了主裁判的視線。所以裁判沒有判罰手球犯規,主裁判做出了進球有效的手勢。儘管英格蘭隊提出了抗議,但已經無法更改。隨後不久,馬拉多納就上演了連過5人的世界盃歷史上最經典絕倫的進球表演。如果沒有前一個進球,就絕對不會有第二個匪夷所思的進球。足球愛好者就享受不到那美輪美奐的視覺享受!說白了,足球也是一種娛樂,規則和勝負並不是最重要的。在一種特定的時刻,寧願犧牲所有的規則和公平來換取一個嘆為觀止的進球。一個字,值! 所以當時的足球界,除了英格蘭外,並沒有譴責和糾纏這個「上帝之手」。當時的足球界很多大佬被問及這個進球時,都是「會心一笑」。那場球是我所看過的最難忘的一場足球比賽,因為它超出了足球意義之外,一是阿根廷人輸掉了馬島戰爭,一心想在這場比賽中找回失去的尊嚴;二是馬拉多納當時如日中天,其足球技藝和足球氣質使你不得不愛他。所以評論這個球不能只看規則,必須結合當時的氛圍。也許沒在那個環境下看過這場比賽的人會不理解。但我相信有很多人和我的理解是一樣的,那就是 : 馬拉多納的「上帝之手」和他的另一個進球同樣偉大!


在足球運動中,手球是絕不容許的,或招來紅黃牌,或招來點球。上帝之手從規則上來講是屬於犯規行為,畢竟足球是不能用手打進去的。但是足球場上不僅僅是屬於22名球員之間的對決,還有裁判在把控著比賽,不知道這麼說是否合適。也就是說,一個球進沒進,這裡指的是具有爭議的進球,主要就是看主裁判的意思了,他吹哨說進了就是進了,沒進就是沒進,比賽還得繼續。

我們都知道,足球不像籃球那樣可以暫停利用回放技術來做出判斷,足球比賽一旦被打斷就會顯得有點枯燥,有點無聊,足球場上的進球就得憑主裁判的一聲哨響。當年馬拉多納的上帝之手被主裁判示意進球有效,那麼這個球就算進了。後來該主裁判由於這個事件飽受爭議,最終不再執法比賽。多年之後,馬拉多納在與該主裁會面的時候也親口承認了當時那個球是個手球。同樣的,在南非世界盃上,蘭帕德打進德國隊的那一粒精彩進球卻被判為無效,著實讓人感到遺憾。

只要比賽開始了,那麼就得以哨聲為準,無論是怎樣具有爭議的進球,只要在場上的判罰進球有效或無效,那都將成為定局。雖然有人覺得這樣不公平,但這不就是足球的一種魅力嗎?當然在賽後我們可以去做出一個評判,但是場上發生的事情就讓它一起成為本場比賽的一部分吧。不過現在國際足聯開始考慮引進回放技術,而且在世俱杯上也得到了實施,不知道將來是否會得到推廣。不過這樣一來,公平是得到保證了,但是比賽的一些精彩因素或許也會失去。足球畢竟是圓的。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