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能EOS 5D Mark Ⅳ評測 外觀畫質篇發表時間:2016-09-02 來源:色影無忌 作者:無忌編輯部 責任編輯:梁爽

佳能EOS 5D系列自從2005年第一代產品誕生,一直遵循著三、四年的更新周期按部就班的推出新一代機型,這個規律直到2015年被打破,我們迎來的不是EOS 5D Mark Ⅳ而是EOS 5D系列高像素分支EOS 5DS、EOS 5DS R。

EOS 5D Mark Ⅳ開箱視頻:鏈接

  當很多人以為EOS 5DS、EOS 5DS R是EOS 5D Mark Ⅲ的後續機時,佳能明確否認了這一說法,並在今年用實際行動回答了大家!8月25日,佳能正式發布EOS 5D系列單反新品EOS 5D Mark Ⅳ。這款新機搭載了新開發的約3040萬有效像素全幅CMOS與DIGIC 6+圖像處理器,標準感光度最高可達ISO 32000,同時EOS 5D Mark Ⅳ還是首款支持全像素雙核RAW的機型。EOS 5D Mark Ⅳ擁有最高約7張/秒連拍性能;配備二代61點自動對焦系統;支持全像素雙核CMOS AF技術,配合觸控LCD可快捷切換、選擇對焦點。此外,EOS 5D Mark Ⅳ還加入了DCI 4K 30P短片錄製和Wi-Fi/NFC連接功能。那麼EOS 5D Mark Ⅳ相比EOS 5D Mark Ⅲ有什麼提升?與EOS 5DS R比又如何?下面我們先來看一下三款相機的規格對比:

規格對比(點擊放大)

  從上述規格對比來看,EOS 5D Mark Ⅳ與4年前的上代相比,可以說是全方位的提升。但這樣對比並不公正,畢竟兩者不是一個時代的產物。如果和去年的EOS 5DS R對比,我們會發現兩者技術上更為接近,比如均採用15萬像素RGB+ 紅外 測光感應器。除此之外,EOS 5D Mark Ⅳ還應用了一些新技術,比如二代61點自動對焦系統(同1DX2)、全像素雙核CMOS AF(全幅第二款)、約162萬點LCD屏(同1DX2)、DCI 4K視頻錄製、Wi-Fi/NFC(同760D)等,我們可以看到EOS 5D Mark Ⅳ雖然武裝了諸多新技術,但依然嚴守等級劃分,並無犯上之舉。與EOS 5DS、EOS 5DS R相比,EOS 5D Mark Ⅳ依然延續上代「平衡機」的路線,各方面並不突出也無明顯短板。

技術亮點

  下面我們看一下佳能EOS 5D Mark Ⅳ身上有哪些技術新亮點:

1.約3040萬有效像素的全畫幅CMOS

約3040萬有效像素CMOS感測器

  佳能EOS 5D Mark Ⅳ這塊新開發的CMOS感測器採用新精細化製程,加之採用新型光電二極體結構、無間隙微透鏡和新型色彩濾鏡等,提高了聚光率和透光率。按照官方說法,得益於上述改進,EOS 5D Mark Ⅳ實現了高像素化、高動態範圍和高速讀取。

  繼EOS-1D X Mark Ⅱ之後,EOS 5D Mark Ⅳ成為第二款搭載全像素雙核CMOS的全畫幅機型。這款相機的全像素雙核CMOS AF在性能上相比以往產品又有了提升。單次自動對焦時可實現約7張/秒連拍,自動對焦追蹤時可實現約4.3張/秒連拍。低亮度可對焦界限低至約-4EV。

  此次在EOS 5D Mark Ⅳ上還導入了全像素雙核CMOS的衍生功能「全像素雙核RAW」,利用圖像數據中記錄縱深信息,支持後期圖像的多維度處理。未來不知道EOS-1D X Mark Ⅱ、EOS 80D是否可以通過固件升級支持該功能。

  此外,圖像感應器配備了低通濾鏡,可以有效減少摩爾紋及偽色彩的產生。由於摩爾紋與偽色彩在高像素下會變得不明顯,因此,為了發揮高像素的解析力,略微降低了低通濾鏡的效果。

2.多塊新圖像處理器

  EOS 5D Mark Ⅳ除了使用DIGIC 6+圖像處理器,還配備了數碼鏡頭優化專用的圖像處理器,在相機內進行RAW顯像時還可以使用數碼鏡頭優化。

與EOS-1D X Mark Ⅱ相同 採用DIGIC 6獨立測光處理器

  而在測光方面,約15萬像素 RGB+紅外 測光感應器的信息處理由專用的DIGIC 6圖像處理器完成,不會給主處理器的DIGIC 6+造成負擔,可實現高速高精度處理。

3.61點高密度網狀陣列自動對焦Ⅱ

61點高密度網狀陣列自動對焦II

  EOS 5D Mark Ⅳ配備與EOS-1D X Mark Ⅱ相同的61點高密度網狀陣列自動對焦II,比EOS 5D Mark Ⅲ的自動對焦點覆蓋範圍更大。中央區域縱向擴展約8.6%,周邊區域縱向擴展約24%。另外,61點都支持最大光圈F8的自動對焦,使用增倍鏡最大光圈降為F8時也能實現最多21點的十字型自動對焦。

  該對焦模塊與約15萬像素 RGB+紅外 測光感應器配合能實時分析取景器畫面,還支持EOS iTR AF(智能追蹤與識別自動對焦)提高自動對焦追蹤的精度。中央自動對焦點的低亮度可達-3EV,提升了暗處的自動對焦能力。

4.新型高速反光鏡振動控制機構

EOS 5D Mark Ⅳ反光鏡振動控制機構

  EOS 5D MarkⅣ的反光鏡與快門的驅動分別使用專用的高扭矩馬達,形成雙馬達系統。反光鏡驅動的動力源直接使用馬達。升凸輪與降凸輪的雙凸輪機構可對反光鏡升起、降下進行高效控制,實現高速動作並減輕衝擊。由此抑制反光鏡升降導致的微小振動,從而進一步發揮高像素的威力。

整體外觀

EOS 5D Mark Ⅲ與EOS 5D Mark Ⅳ正面對比(點擊放大)

EOS 5D Mark Ⅲ與EOS 5D Mark Ⅳ背面對比(點擊放大)

  佳能EOS 5D Mark Ⅳ的外觀大體延續了EOS 5DS/5DS R、EOS 5D Mark Ⅱ的設計,但在線條上有些細微差別,EOS 5D Mark IV頂部和肩膀更為圓潤一些。機身三圍為150.7×116.4×75.9mm與EOS 5D Mark Ⅲ、EOS 5DS/5DS R非常接近。

EOS 5DS R與EOS 5D Mark Ⅳ金屬結構

  需要注意的是雖然EOS 5D MarkⅣ機身材質使用了具有高剛性與電磁保護效果的鎂合金材料。但與EOS 5D Mark Ⅲ、EOS 5DS/5DS R不同的是,EOS 5D Mark Ⅳ引入了Wi-Fi/NFC連接功能和GPS定位功能,金屬材質會影響無線信號,為此佳能採用「開天窗」的方式,頂部並非金屬材質完全包裹,既解決信號傳輸又保證機身強度。由於材質上的變化,EOS 5D Mark Ⅳ的機身重量相對EOS 5D Mark Ⅲ輕了約60g,約為800g,進一步減小攜帶時的負擔。(5DSR也比5D3輕15g)

  防護方面,佳能對EOS 5D MarkⅣ進行了防水滴防塵8處理,外殼接縫、電池倉蓋、卡槽蓋等處採用密封材料,轉盤軸等處採用高精密度零件以儘可能減少縫隙,可以應對一些特殊拍攝環境。

EOS 5D MarkⅢ的銘牌分為兩部分 ,而EOS 5D Mark Ⅳ銘牌整合在一起

  正面最明顯的變化就是EOS 5D Mark Ⅳ將「5D」和「Mark」的銘牌整合在一起,之所以如此首先這和機身內部的設計有關係,原來EOS 5D Mark Ⅲ的機型銘牌現在改為了快門線埠,因為相機側邊的USB介面升級為3.0,又增加了耳機插孔,因此有這一改變,其次,佳能希望EOS 5D MarkⅣ放在商店裡的時候型號可以更加的顯眼,EOS與5D Ⅳ名稱放在一起更加的直接。

細節設計

  EOS 5D MarkⅣ在機身上與EOS 5D Mark Ⅲ除了銘牌不同到底還有哪些細節變化呢?主要變化都集中在背面,首先是實時取景/短片開關切換檔位標識從正上方挪到左下角。

  其次,在多功能控制按鈕(搖桿)左下方新設「自動對焦區域選擇按鈕」,自動對焦區域選擇模式的切換和自動對焦點的選擇變得更方便。當然自動對焦區域選擇按鈕也可被定義為其他功能。

  為了提高短片及實時取景拍攝時屏幕畫面的易視性,EOS 5D Mark Ⅳ採用了與EOS-1D X Mark Ⅱ相同的約162萬點3.2"觸摸屏。這種屏幕採用固體化結構,在表面保護層與液晶面板之間填充光學彈性材料,從而有效抑制了光線在內部發生的漫反射(手機屏幕常說的全貼合技術),畫面確認效果清晰。此外,採用電容式的觸控面板,可通過觸控直觀進行菜單設置、各速控設置、實時顯示拍攝的對焦等拍攝操作和回放操作等。觸摸控制可關閉,觸摸靈敏度有2種可選。

EOS 5D Mark Ⅳ與EOS 5D Mark Ⅲ介面對比

  介面方面,EOS 5D Mark Ⅳ與EOS 5DS/5DS R一樣配備了USB 3.0介面,可高速傳輸數據。此外,還有用於和影棚閃光燈同步的PC端子和遙控端子(佳能N3型),前者被挪到上端用獨立膠皮蓋,後者如前文所述挪到相機正面。與EOS 5DS/5DS R不同,EOS 5D Mark Ⅳ除了配備了外置麥克風插孔,並未省略耳機插孔(3.5mm),這使得用戶錄製短片時能外接耳機監聽錄音中的情況。此外,EOS 5D Mark Ⅳ與EOS-1D X Mark Ⅱ一樣,雖然支持內錄DCI標準4K,但HDMI mini端子只能輸出無壓縮的全高清影像(YCbCr 4:2:2,8bit)至外接設備。

存儲卡插槽

  存儲方面,EOS 5D Mark IV延續了EOS 5D Mark Ⅲ的CF/SD雙卡槽設計。需要注意的是該SD卡槽兼容UHS-I(Ultra High Speed,帶寬達到104MB/s),這相對EOS 5D Mark Ⅲ無疑是個進步,但和EOS 5DS/5DS R比並無提升,仍未兼容最新的UHS-Ⅱ。供電方面,EOS 5D Mark IV與EOS 5DS/5DS R相同,搭配LP-E6N鋰電(1865mAh),這款「新」電池從EOS 7D Mark Ⅱ開始普及,容量比以往機型用的LP-E6(1800mAh)大一點。不過大家不必擔心兩款電池完全通用。官方稱光學取景器拍攝時最多可以拍攝約900張照片。就數據來說介於EOS 5D Mark Ⅲ(約950張)和EOS 5DS/5DS R(約700張)之間。

畫質測試

一.白平衡色彩傾向

  下面我們看一下佳能EOS 5D Mark IV的白平衡表現,由於在室內評測,編輯選擇自動、白熾燈、預設分別拍攝。需要注意的是EOS 5D Mark IV的自動白平衡有「氛圍優先」和「白色優先」兩種模式:

5D3自動與5D4的自動「氛圍優先」

自動「白色優先」

自定義

  從結果上看EOS 5D Mark IV自動「氛圍優先」稍顯偏暖但仍然比EOS 5D Mark III更正,而EOS 5D Mark IV自動「白色優先」修正暖調非常明顯,甚至有些偏冷。如果用戶需要較為準確的白平衡,建議使用自定義模式。

二.感光度測試

  前文編輯談過EOS 5D Mark IV的CMOS感測器引入不少新工藝,為了提高了信噪比,降低噪點。除了感測器本身構造可抑制噪點產生,這款相機搭載的DIGIC 6+圖像處理器也具備很高的降噪處理性能。EOS 5D Mark IV的原生常用感光度為ISO 100-32000。向上感光度可擴展至相當於ISO 102400的H2。為了驗證佳能EOS 5D Mark IV的高感畫質,我們找來上代EOS 5D Mark III作為參照對象。測試條件:兩款相機均搭載自家EF 24-70mm f/4L IS USM鏡頭,設置為RAW、矩陣測光、自定義白平衡、焦距50mm、光圈f/8.0。DPP4.5(亮度噪點、彩色噪點降噪歸0)RAW轉JPG比較。

ISO測試截取位置

左:EOS 5D Mark Ⅲ右:EOS 5D Mark IV

ISO 100(點擊放大)

ISO 200(點擊放大)

ISO 400(點擊放大)

ISO 800(點擊放大)

ISO 1600(點擊放大)

ISO 3200(點擊放大)

ISO 6400(點擊放大)

ISO 12800(點擊放大)

ISO 25600(點擊放大)

ISO 51200(點擊放大)

ISO 102400(點擊放大)

  從測試結果來看,兩款相機在ISO3200以下,兩款相機噪點表現相差不大;ISO6400時,隨著噪點增加,彩色噪點更加明顯,EOS 5D Mark IV彩色色塊稍少一些;至於ISO12800,兩款相機的彩色噪點都非常嚴重,紅藍綠噪點已經影響一些細節,EOS 5D Mark IV彩色噪點略微稀疏一點,而更高的ISO25600-102400兩款的實用價值並不高。EOS 5D Mark IV在像素大幅提升的同時,能夠保持相近(甚至更好)噪點表現,這對於用戶來說已經是非常大的進步。

三.寬容度測試

  至於寬容度,官方稱EOS 5D Mark IV的CMOS感測器採用新精細化製程、新型光電二極體結構、無間隙微透鏡和新型色彩濾鏡等,提高了聚光率和透光率。這些技術改進實現了高像素化、高動態範圍和高速讀取。那麼實際拍攝效果如何呢?我們採用「暴力還原」的測試方法,以EOS 5D Mark III作為對比對象,使用ISO 100、F8光圈,在正常曝光基礎上分別進行+3、+2、-2、-3曝光補償(DPP4.5目前僅支持±3檔調節),如此得到過曝、欠曝嚴重的RAW照片,放到DPP4.5(亮度噪點、彩色噪點降噪歸0),將曝光向相反的程度進行還原,RAW轉JPG比較。

過曝測試 還原前後

+3:EOS 5D Mark III與EOS 5D Mark IV ISO100(點擊放大)

+2:EOS 5D Mark III與EOS 5D Mark IVISO100(點擊放大)

+1:EOS 5D Mark III與EOS 5D Mark IVISO100(點擊放大)

欠曝測試 還原前後

-3:EOS 5D Mark III與EOS 5D Mark IVISO100(點擊放大)

-2:EOS 5D Mark III與EOS 5D Mark IVISO100(點擊放大)

-1:EOS 5D Mark Ⅲ與EOS 5D Mark IV ISO100(點擊放大)

  從「暴力」測試來看,+3過曝情況下,兩款相機高光細節已經損失無法還原,且出現偏色;+2過曝對於這兩款相機還是比較輕鬆的還原了主板細節;+1過曝時兩款相機不費吹灰之力,很好的還原了色彩和細節。而在欠曝情況下,還原能力非常考校暗部彩色噪點控制,-3欠曝下EOS 5D Mark IV的細節依然可以拉回來,且無明顯噪點,而EOS 5D Mark Ⅲ在黑色區域則出現可見的彩色噪點;-2EV與-1EV下兩款相機均能很好還原。總體來看,EOS 5D Mark IV寬容度相比較EOS 5D Mark Ⅲ有明顯進步。

觸摸演示及實時取景AF測試

在EOS 70D上大放光彩的全像素雙核CMOS AF已經逐漸在佳能相機上普及開來,EOS 5D Mark IV自然要裝配上,而讓人意想不到的是EOS 5D Mark IV將觸摸屏幕也帶入5D系列,那麼在實時取景拍攝的時候,快速的觸控對焦也自然成為可能,我們拍攝了一段EOS 5D Mark IV的觸控菜單演示以及實時取景下的對焦測試,測試搭配鏡頭是EF 24-70mm f/2.8L ⅡUSM

視頻中可以看出,EOS 5D Mark IV的觸控感受是非常順暢的,在實時取景部分,觸控對焦體驗非常快速,這滿足了普通攝影人的快速對焦的需求,使用觸摸屏幕,在視頻拍攝方面也有很大作用,對焦選擇更加方便。

全像素雙核RAW功能介紹

佳能EOS 5D Mark IV最吸睛功能絕對要數全像素雙核RAW優化功能。首先,佳能EOS 5D Mark IV搭載的這款全新CMOS感測器,每一個像素都配置有兩個光電二極體,而一般的感測器每個像素只對應有一個光電二極體來記錄光信息並完成光電信號轉換。那麼問題來了,多出的這個光電二極體是做什麼的呢?

這是為了獲取被攝體的縱深信息(拍攝距離/景深信息),並將信息附加在RAW圖像的數據中,由此就可以在後期對所拍照片進行多維度調節,包括:圖像微調(微調焦點位置),散景偏移(虛化前景位移),減少鬼影(抑制鬼影)和清晰度調整四個功能。可以說是構建了新的圖像處理概念。

先說第一個功能:圖像微調(Image Microadjustment)。這一功能可以實現焦點位置的微調,不同於光場相機(如Lytro)的「先拍攝後對焦」(實際上是記錄了拍攝場景中的所有物體的畫面及縱深信息),可解決拍攝時的輕微跑焦問題。

而減少鬼影(Ghosting Reduction)和清晰度調整(Sharpness)很容易理解了。值得注意的是,在清晰度調整的選項中,還有一項「非銳化濾鏡」,可以實現更為自然的清晰度調整。此外,還原清晰度時會使噪點略有增加,所以,不建議將滑塊滑動到最大值,略微調整即可。

我們重點要介紹的是最後一個功能:虛化偏移(Bokeh Shift)。

Bokeh,即焦外成像,是多少攝影愛好者的「畢生追求」。看到「Bokeh Shift」顯然比賓得的「Pixel Shift」要激動多了。到底虛化偏移表現如何,請看下面的測試:

首先在菜單里打開這個功能:

注意,使用全像素雙核RAW優化功能的時候,使用鏡頭最大光圈拍攝時調節量和補償效果會變大,所以我在演示前期的拍攝中使用佳能85mm F1.2鏡頭進行拍攝,並且後期的補償效果可能並不如大家想像中的那麼大。接著往下看。

目前,第三方軟體,如Photoshop Camera RAW以及Lightroom還不能進行全像素雙核RAW優化功能的操作,相信很快,佳能會授權給第三方軟體支持這個功能,因此,我們使用佳能的安裝光碟進行DPP軟體的安裝,佳能官網的軟體下載將在2016年9月8日,也就是EOS 5D Mark IV正式上市的時候開放下載(下載需要機身序列號)。

PC和MAC均可以使用光碟上的軟體進行安裝

測試圖片

工具—啟動全像素雙核RAW優化

啟動之後,就可以看到右邊欄有我們需要的功能:使用散景偏移來測試。

我們放大圖片,找到眼睛部位:

未調整

滑塊向左到頭

滑塊向右到頭

如果你感覺不明顯,我們用視頻的方式讓你看到變化:

從視頻中可以明顯的看到,開啟這個功能,樹葉的位置會有偏移,如果擋住了眼睛一點點,則可以滑動滑塊讓樹葉移開,但是移動範圍有限。

在清晰度板塊調整需要注意的是,還原清晰度時會使噪點略有增加,所以不建議將滑塊滑動到最大值,略微調整即可。

全像素雙核RAW優化功能實際上是後期調整的一種方式,不過這種方式實際上是一種未來立體影像的試水,應該處於前期簡單功能,相信在未來2-3年,佳能會繼續完善這個功能,甚至可能引發靜止照片的小革命,我們拭目以待,不過這裡有幾個注意點需要與大家分享:

※調節和補償效果根據所用鏡頭、拍攝場景及拍攝條件可能無法 ※移動虛化位置會使噪點略有增加。還可能令虛化形狀變化。 ※一個全像素雙核RAW文件只能在解像感補償、虛化偏移或減輕鬼影中選擇1種應用。 ※不能與多重曝光、HDR拍攝、數碼鏡頭優化、單按圖像畫質、實時顯示拍攝的連拍並用。

人像樣張大放送

點擊進入圖集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