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是个钓鱼爱好者,更是一个养鱼迷。他订做的大号鱼缸,买的各种配件。他嘻说要用“宝马”的配置来装配这个鱼缸。看着他从各地鱼友中交换的鱼,他称之为“原生鱼”,我则唤之为“野鱼”。每年他都要去全国各地野采原生鱼。

其中云南腾冲的槟榔江有种小鱼很是特别,体扁平,头大尾小,头部特别扁平,因鱼头特别大而取名“大头鱼”,也有人因见其头呈扁形,胸宽平而常贴于江底石缝之中,本地人称之为:老虎鱼、飞机鱼等。主要摄食昆虫幼虫,如蜉蝣目、𫌀翅目、毛翅目、蜻蜒目、双翅目等昆虫的幼虫。它们真正的学名叫纹胸𬶐,是一种极其罕见且珍贵的鱼种。

它们的身体深灰色,略带绿色,腹面淡黄色。各鳍桔红;背鳍中央有一道黑斑;尾鳍中央具有深色斑块,中央的圆窝肉白色。纹胸𬶐鱼和其它鱼相比,有一个与众不同的生活习性,那就是它们的“窝”。它们喜欢端急的水,生活在山谷激流中,通常两三条吸附在一块石头上。用它们的肚皮反面朝上紧贴石头,这些家伙不喜欢动,吸在一个位置一趴就几天。看看它们的肚皮那么平,像个吸盘就知道了。

由于纹胸𬶐肉多细嫩,味道鲜美,脂肪含量也高,所以经济价值较高,野生的纹胸𬶐在有些地方价格去到上百元一斤,还不常见。成体能长到一公斤左右,我手上这条大概也就200克左右,在𬶐科当中算长得比较大了。

因为生活环境比较固定,村民极其喜欢捕捉纹胸𬶐用来食用,烧烤纹胸𬶐也算当地不可多得的美食之一。过去村民最常用的方法就是用簸箕端,估摸哪块石头下有纹胸𬶐,就将簸箕放在水中悄悄地移到石块边,另一个人从另一边慢慢将纹胸𬶐往簸箕这边赶,或者翻开石块,趁着翻石头时水波的荡漾和搅动起石块底下的泥沙时有一阵的混浊,纹胸𬶐慌乱中会逃到簸箕中,趁机提起簸箕,就能捕捉到一条纹胸𬶐,运气好时甚至会有两三条。

如今纹胸𬶐也是日渐减少,现在跟渔民出去抓一天鱼,运气好可能一条两条,运气不好你懂的。目前𬶐科鱼人工繁殖,还处于没有突破的状态,这也让人难免对此鱼多了几分担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