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個田園夢。從「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到「面朝大海,春暖花開」,關於幸福的夢想,總是相似的。但鄉村,卻大不同。有兩個鄉村同時存在。一個是存在於很多人的理想中,空氣清新、人情溫暖、梯田層層、水田脈脈,春天體會萬物復甦,秋天享受收穫的喜悅與滿足。另一個鄉村在現實中,因為「上樓」、改造而千篇一律,貧乏而堅硬,是只有老人和孩子留守的悲情之地。

什麼是軟鄉村?

(圖片來源:味道網)

1 軟鄉村是能包容、海納百川的

在日本長野縣內最小的町小布施町,憑藉著當地居民的自主規劃和建設,將只有19.07平方公里的土地,打造成融藝術文化、寺廟神社、繁華城鎮和田園風光為一體的觀光勝地。藝術氛圍濃厚,犯罪率為零,居民按照心中理想自己設計及建設,130戶人家把自己的院落建設成開放花園,以開放的心態,隨時與參觀者進行對話。

(圖片來源:網路資料)

2 軟鄉村骨子裡有藝術

在日本,一個連美術館都沒有的偏僻鄉村,如今緊緊和那些名字閃亮的國際藝術大師聯繫在一起,瀰漫著藝術氣息的土地重新帶給當地農人以濃濃的自豪感。其實在創始人發起藝術節之初,這些村落也是日漸凋敝,一戶戶人家逐漸消失的地方。如今這裡常年展示著全世界藝術家的藝術品,點綴在田野、農舍和廢棄房屋之間。

3 軟鄉村是有記憶的

像雲南大理的一個鄉村,因地處偏遠、少受政治變動影響,其文化、建築和風土人情都有著濃濃古風。走在這樣的地方,你能感受到幾百年間的歷史在悠然流淌,雖經戰亂、革命卻仍然古風盎然,自成一體。

「凡有桃花處必有人家,凡有人家處必可沽酒」——沈從文筆下的湘西是情致優美、人情淡遠的鄉村。「秋風蒼涼,陽光很旺」是莫言筆下蒼涼彪悍、血性十足的魯北鄉村。中國廣袤的大地上,曾經存活著那麼多個性分明、各自精彩的鄉村。如今,它們將迎來一撥歸鄉熱潮。

(圖片來源:網路資料)

當一批擁有高學歷、高素質和都市生活經驗的人選擇成為新農人時,他們所從事的農業不再是傳統的靠天吃飯、高強度、低產出的農業,而是在構建一種新的生活方式,一種潮流,一種打破城鄉舊式關係的農業,也是加上互聯網屬性、更年輕化、更戰略化的農業。沒有比回到土地、回歸鄉村、回歸農業、改變生活方式更酷的產業。

什麼是酷農業?

(圖片來源:網路資料)

1 酷農業是一種趨勢

比爾·蓋茨在他的網站「蓋茨筆記」上特別推出《食物的未來》主題,指出過去100年來,從農場到餐桌的食物供應流程都沒有太多改變,所以在這個領域的創新,未來將具有巨大的市場潛力。投資大亨羅傑斯在接受媒體訪問時說過:未來投資黃金不如投資農業,攻讀MBA不如主修農業,經營農場或當農夫的收入,可望高於金融業。國際創投顯示,農業的毛利可望達到兩位數。很多國際大企業都開始投資農業。

2 酷農業是一種格局

傳志在互聯網上大發英雄帖,問「怎麼賣好一顆柳桃」。他說,在廣泛接納西方科技和管理思維的同時,也堅守著他的東方哲學。「我們花10億做企業架構,是為了以後做一個可以長期可持續發展的、有更高科技手段的、更大規模的企業。」

3 酷農業是一種生活方式

在台灣宜蘭,環境教育吳老師帶著一群中年農村媽媽,將有機蔬菜洗洗切切,來賺取時薪。她們拒絕善心捐款,盡己之力,對家庭和社會盡一份心力。薪水雖微薄,但賺的是女性的自信與自尊,更是走出人生困頓的機會。

(圖片來源:網路資料)

能讓我們心底柔軟、湧起鄉愁的鄉村,是有情懷、有溫度、有夢、有詩意的「軟鄉村」。回歸這樣的鄉村所從事的農業,也不再是苦逼、悲情、乏味、犧牲的舊式農業,而是新型的、時尚的、有創意的、有價值觀的「酷農業」。無論是軟鄉村還是酷農業,要張開雙臂迎接的,都是最美新農人。有他們在,鄉村才會讓人眷戀,農業才會煥發生機,真正從夕陽產業變成黃金產業。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