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是「非心所愿」所造成不舒服的状态,夹杂著难过(悲)以及生气(愤)的感受(所以悲愤常一同出现)。

当这样的状态出现时,若没有流动,那么就会成伤口。

所以,悲伤,悲伤,「因悲成伤」。

再加上

我们脑袋对这样状态的批判,例如「没什么好难过的」、「我怎么可以生气,太小气了。」、「已经哭够久了」

或是以一般所谓的「正向」来压抑这样的状态,例如「转个念就好了」、「下一个会更好」

或是以不适切的行为来逃避这样的状态,例如「睡个觉就好了」、「一醉解千愁」等等,

反而让这不舒服的状态更加凝滞,伤口更深。

 

因悲而出现的不舒服状态需要承接,需要「以慈承悲」,因此当我们听到慈悲慈悲时,会有股暖流流过,

因为这样的状态被「兹(此)心同在」而理解、同理,这不舒服的状态就因而得以流动。

 

好好地与悲同在,以自己慈爱之心承接住这样的状态,

也让他人慈爱的心承接成伤的悲,慢慢地疗愈伤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