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解密》第45期:

  前面我們接連講了老四胤禛、老八胤禩、老十四胤禵他們哥幾個如何給二哥太子胤礽下套的,最終被逼上絕路的太子腦袋一熱,發動了政變,從此退出了歷史舞臺。

  最終的臨門一腳就是老十四踢的,表面上他是被老八當槍使,其實這背後也藏着他的邏輯,當然,這一切的背後還有老四胤禛的虎視眈眈。

  一個堂堂的大清朝太子,被兄弟們夥同老爹坑成這個樣子,也是夠窩囊了……

  之所以太子被逼上絕路,歸根到底還是那封信落到了老八手中,而送信的又是高福(坎兒),設計的又是鄔思道,那麼老四在做什麼呢?

  《雍正王朝解密》第45期:雍正王朝中最耐人尋味的細節:坎兒被殺前四阿哥說了句阿彌陀佛!

  一、坎兒中計:

  上一期也提到了坎兒的死,從他自身的角度來考慮是由於李衛和翠兒的離去,導致了他的失落,強大的挫敗感使得他去酒館買醉。還身着一身華麗的衣服,裝一個特別有錢的人,其實這就是一種落寞和發泄的方式。

  但是發泄是有代價的,這個代價就是中了老八胤禩的圈套。

  也就是表面上看坎兒的死是由於翠兒拋棄了他,且又中了老八胤禩的計,其實不然:

  坎兒自身是存在問題的,這個問題足以讓他斃命,雖然最終他的死有人替他開脫,比如鄔思道在他死後哀嘆道:

  “殺坎兒者,鄔思道也!”

  但是我們理解這句話是要帶着疑問的,可以理解成坎兒是鄔思道設計害的,也可以理解成坎兒是老四胤禛刻意害的,更可以理解成坎兒是老八胤禩害的,當然,也可以理解成坎兒之死,完全是他自己造成的。

  坎兒之死最根本的原因在於背叛,因爲他背叛了自己的主子四爺,所以才被殺!

  那麼,我們設想一下,假如當初跟翠兒私會的是坎兒,被派去監視年羹堯的也換成坎兒,那麼剩下的李衛是不是也會死?

  當年在揚州,老四胤禛同時挑中了狗兒(李衛)和坎兒(高福),對他們兩個也是同樣重視,絕不是說這次選中了李衛,就得殺掉坎兒。

  但是坎兒不這樣認爲,他認爲大家選中了李衛跟着年羹堯走,就是要放棄他坎兒。因爲李衛跟翠兒私會的時候講過四爺找過他,因爲去當鋪的事,讓他出京城去避一避。那麼相同的話必然也跟坎兒講過,坎兒在雍親王府也待過這麼多年,知道里面做祕密事情的人也很多,讓一個人閉口的最佳方式就是死。

  二、坎兒暴露:

  所以,坎兒第一感覺就是,李衛是成功出京了,還被年羹堯監視着,其實他們倆是互相監視。

  因爲有了這種思想,纔會跑出去買醉,這裏面夾雜的感情太多,包括跟李衛的友情、跟翠兒的愛情和對四爺的感情。但是,他的行爲就暴露了他的問題,他也知道自己的身份要隱藏,這種大庭廣衆之下買醉的行爲就是對主子最大的不忠!

  更大的問題還在後面,買醉了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他竟然會被一個妓女搞定。一個用下半身思考的人,也就根本談不上對翠兒的愛,也難以委以重任,最終只會自食其果。

  而且,即使到了這個程度,他仍然沒有想過去向老四胤禛彙報,反而是沉溺其中,跟一個妓女想居家過日子,且明知對方是老八胤禩的人,真是幼稚至極!

  不僅僅透露了《百官行述》的事,還透露了老四胤禛手中有太子胤礽寫給任伯安的信,就是後者,一下子把老四胤禛推到了深淵邊上。

  其實《百官行述》被燒之後,太子胤礽和老八胤禩就把槍口一致對向了老四胤禛。不僅太子胤礽一直追問老十三胤祥書信的事,連老八胤禩這次之後也不停追問坎兒書信的事。

  那麼這封信真的很重要嗎?

  當然重要,當時老十三就勸老四燒掉這封信,可是老四卻是這樣說的:

  “我何嘗想留着這封信呢,可人無害虎意,虎有傷人心,萬一這事掀出來,難保太子會全推到你身上去。”

  只不過說這句話的時候眼睛是瞄向的鄔思道,顯然這是鄔思道的主意。

  說歸說 ,老十三還是擔心的,尤其擔心這封信會落到老八手中,結果老四信誓旦旦地說:

  “我府上籬笆牢,不像你那兒,一句話剛說出口,就立刻傳到人家耳朵裏去了。”

  三、坎兒被殺:

  老十三卻嗤之以鼻,四哥啊,你還說自己門人嘴巴牢,你家那個坎兒怎麼跟老八一夥打得火熱?

  我們不得不懷疑,以老四胤禛的耳線衆多,會不知道坎兒的事?

  他之所以強調自己府上嘴巴牢,會不會刻意引起老十三的疑問?他是不是早已想到了利用坎兒的這條妙計,只不過這條妙計會傷害到老十三,所以才遲遲沒有運作?

  其實,行動就表明了一切,因爲當天晚上,鄔思道就去找坎兒了,而且指出來一條所謂的“明路”!

  明明老十三怕書信到老八手上,而鄔思道偏偏讓坎兒把書信送到老八手上,這一切老四知不知情?

  他是知情的,因爲此時的他,已經自身難保:

  因爲此時的他已經知道坎兒暴露了書信的事,只要老八確定這封信在老四手上,只需要通知康熙帝,那麼老四就喫不了兜着走了,私留太子的書信罪證,這是要謀反嗎?

  可是毀掉這封信,他又心有不甘,畢竟這是可以扳倒太子的有力證據,也就是因此,他才猶猶豫豫,下定不了決心!

  那麼坎兒送信一說就有兩種可能性了,一種是老四胤禛授權,那麼他繞不過去的坎就是,此舉會害了老十三,跟他自己講的保老十三不符,有損自己形象。假如,坎兒送信一說是鄔思道瞞着他辦的,那麼這才符合老四的光輝形象。

  此舉一出,卻讓老八大喜過望,但凡他們冷靜一下,先利用坎兒幹掉老四,再利用書信幹掉太子,或許也能奪嫡成功。偏偏他們太着急,不顧一切的要把太子拉下水,這纔給了老四喘息的機會。

  醒過味來的老四,急忙殺掉了坎兒,消滅了人證,之前也已經燒掉了《百官行述》,江夏鎮也早已被洗劫一空,自己這裏是真沒把柄了。

  唯一害了的人,就是老十三胤祥,因爲此舉造成他被康熙帝整整關了十年,十年啊,老四不知道會是這個結局嗎?

  四、老四胤禛懺悔:

  他當然知道,因爲鄔思道派坎兒去送信之後,他絲毫沒有怪罪鄔思道的意思,也沒有派人去攔截,反而找到了自己府上的大和尚。

  因爲他表面上還是信佛的,做出此舉害人之舉,是違背佛義,這也是他內心愧疚和矛盾所在點。

  爲了尋求內心的解脫,他一見到大和尚就開始打啞謎:

  “近日,只要一合上眼,便見萬座大山矗立,千條大河奔湧,請問大和尚,這大山是真山還是假山?那大河是真河還是假河?”

  他說的這句話意思就是說,我眼中的山啊,河啊,就是所謂的山河,也是指大清的江山。這時候的自己,從來沒有離江山這麼近過,又從來沒有離江山這麼遠過。意思是說,自己接下來的舉動會造成兩個後果,要麼就是跟江山徹底無緣,要麼就是離江山更近一步,他該怎麼選?

  大和尚當然明白他的意思,就讓他把佛珠放到地上,問他這還是佛珠嗎?

  老四講不是了,大和尚愣了,回答道:

  “倘若心中沒有江山,縱有千座大山,萬條江河,那都是虛幻……”

  就是告訴老四,這玩意得問你的內心,江山就在那擺着,不管你想還是不想,就活生生在那擺着,而你內心是一直有江山的。

  老四胤禛又講了:

  “那爲何每當我眼前矗立起萬座大山,趟過大河之後,心中便頓生無限煩惱,不盡憂愁呢?”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我當然想要江山啊,可是爲了要江山,我卻增加了很多煩惱,這個煩惱是指要害了自己的好兄弟老十三,這值得嗎?我又該怎麼辦?

  大和尚顯然聽懂了,又說:

  “有江山就不該有我,有國便不能有家。”

  江山就在你的眼前啊,你要心懷國家,就不能有小家,兄弟情什麼的,還是放放吧!

  就這樣,老四胤禛堅定了奪嫡的決心,其實從他放下佛珠的那一刻起,就已經註定了,他這就要開殺戒,而第一個要殺的人,就是坎兒……

  最後老四胤禛閉上眼睛,說了一句:

  “阿彌陀佛!”

  這四個字,也算是表達了自己對坎兒和老十三胤祥最深刻的歉意了……

  我叫楊角風,換種視角解析《雍正王朝》,原創作品,不喜勿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