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古代的政治教育體制中,讀書人一般被要求學習儒家的倫理綱常,必須熟讀四書五經,普通的讀書人如此,作爲中國古代的皇帝,要求會更加嚴格。宣統帝愛新覺羅.溥儀,是一個集戲劇性,悲慘性於一身的皇帝。他的一生如同莎士比亞的戲劇一樣,充滿了不甘與抗爭,卻滿懷對現實的無奈。

  溥儀兩歲成爲風雨飄搖中的大清帝國的首腦,成爲世界政治舞臺的一員。溥儀的前半生爲了復闢,付出了他半生的自由。日本投降之後,溥儀自然也就被作爲甲級戰犯被蘇聯人俘虜。

  1950年回國後進入教管所改造,在教管所中一呆就是10年,在這10年中溥儀從一個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養尊處優的皇帝變成了一個普通平民,而對於溥儀來說,是人生角色的轉變。1959年中國頒佈了第一道特赦令,在特赦的第1批戰犯中,溥儀就是其中一個。

  新中國剛剛開始實行戶籍管理制度,每一個新中國的合法公民都必須有自己的戶口,否則無法出行。我們都知道戶口上面都會有學歷和住址一欄,溥儀填家庭住址時毫不猶豫的填了“紫禁城”,紫禁城已經變成了故宮。

  所以這已經不是溥儀可以居住的場所,也就是說這不是溥儀的家。所以後來溥儀決定寫自己妹妹也就是格格金濤新(當時滿族皇室爲了生活方便大多改爲漢姓,愛新覺羅一脈大多采用金爲姓)的地址。

  接下來就到了學歷,溥儀沒有接受過現代教育,但是,溥儀對於中國傳統文化的理解以及他的學識當時國內無人能及,他的老師之一是國學大師王國維,同時他本身也是非常有名的儒士。

  當然,這樣的情況在新中國成立後並不是第1次見,所以工作人員很快就將溥儀的文化水平寫成私塾。而後再更換新的戶口本時,中國纔對學歷有了明確的劃分,劃分爲小學,初中,高中和大學等,當時的工作人員將溥儀的學歷改成了初中文化,也許這是中國歷史上最具含金量的初中文化,他沒上過學,但學識卻無人能及。

  之後的溥儀在故宮博物院工作過着平淡而又幸福的後半生,1967年,溥儀病逝,被葬於華龍皇家陵園,這也算是對溥儀的一生有了一個完美的交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