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发展力极为落后的古代,老百姓想要出头想要翻身,改变自己的阶层是一件听不容易的事情。毕竟跟现在相比,古代的阶级层次更加固化,换句话说,就是权力和资源被牢牢抓在手部分手里,并且会被这些少部分人的子女所继承。要想翻身能够得到更好的资源最好的办法就是考科举,考上举人之后的福利待遇就会让贫民百姓赚得盆满锅满。

  其实很多人都知道考科举难,一直花钱读书,缺少劳动力进行必要的耕田劳作暂且放在一边不谈,就仅仅是科举本身就足以体现出对人们的精神压迫。俗话说“五十老明经,三十少进士”一个学识渊博的上等心智的人,三十岁科举成功也是值得夸耀的事情。那些普通人普通家庭在其中投入的人力物力占用家庭的比例,可见一斑。

  但是为什么这么难的考试还有人接着继续要考呢?当然还是因为在巨大的好处面前,这一切都算不得什么。我们看小说《范进中举》前后,旁人对范进前后的态度就应该知道,古人眼里,举人的地位有多高。还比如《武林外传》中处处受人排挤的吕轻侯,因为没有考上举人,一直是他心中的痛,也是别人拿来嘲笑羞辱他的方向。

  中举所带来社会地位与自我满足感这些精神上的愉悦与追求暂且不论,就只是中举实打实的好处,就能让大多数平民百姓两眼放光。因为中举之后,举人的家庭可以不需要缴纳徭役赋税。只是不纳税在现在看来,可能只是普普通通地爽一点,但是在众多农民起义都源自于农民徭役赋税过重的封建王超,这绝对是天大的好处。

  再加上举人周围的乡绅与员外,也可以把自己的财产与店铺记在举人名下逃避赋税,自然都会高看举人一等。举人的社会地位不仅提高了,还有更加广阔的人脉去结交这些当时的更高等级层次的人。而利用举人来逃避赋税的这些人,自然也少不了举人的好处,多多少少都会贴补举人的家用,给举人提供各式各样方方面面的便利。

  这些便利短期可能看出来,真的遇到一些麻烦事情的时候,自然是比普老百姓的腰杆子硬,门路活泛。与穷秀才相比,举人的待遇在方方面面提高了可不止一点半点,而是实质性有实用意义的大跨步,古代文人想通过这种方法改变自己的出事自然是情理之中,那还有什么方法在古代可以改变自己的社会阶层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