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代的衆多詩人當中,李白是最出名的那幾位之一,他給後人留下了衆多的詩歌,他就像是天空劃過的斑斕一樣,在歷史文化長河中留下了中脈濃彩的一筆。李白不但是一個“飲者”,他還是行走的“旅者”,李白走到哪裏都會有粉絲相伴,都會有酒肉相陪着。

  在當時的時候,就有天下誰人不識君,不過李白也懂這個道理,樹大招風可不好。就算李白打算低調做事,但是唐朝仰慕李白的粉絲們卻不能答應,拉着他喝上幾壺酒。所以李白這一生從來沒有缺過酒,怪不得有酒劍仙的稱號。在李白歲數大之後,已經看慣了春花秋月,他還能把少年心保持住嗎?

  少年的李白遊遍了大好河山,在仕途上沒有開懷,他的人生就是不如意的,雖然看似狂歡,但他內心卻很孤獨,就是這樣的情況下李白寫出了很多的經典;李白到了晚年之後,他更加追求精神上的勝利,他想得以政治家上的名義流傳千古,不過最後還是因詩流傳給後人。

  在公元761年,李白獨自一個人跑到山上去欣賞風景,但是在登山的過程中,他卻感到了很大的孤獨感,所以他寫下了這首讓後人覺得是大唐“最孤獨”的詩歌,讓人感慨萬千。

  《獨坐敬亭山》唐·李白

  衆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這首詩非常有名,尤其是它的後兩句,流傳千古。可能很多人不太清楚李白這首詩歌的創作背景,雖然他想在仕途上有所創造,但卻飽受心酸。看透了世間的冷漠,把自身的不幸累加起來,就算李白是狂傲的,但也被生活給磨平了。雖然李白在這時很堅強,但也很脆弱。

  爲什麼說這首詩很孤獨呢?先來看看這首詩的前兩句,看似是很簡單的景物描寫,但這裏邊卻蘊含着很高超的手法:看着天空上的鳥越飛越高,到最後消失在天邊,孤雲也不願意停留在天上,慢慢的飄走了。李白來到敬亭山上欣賞風景,但是山上所有能動的東西都不願與他做伴,都走了。

  後邊兩句表達的感情更爲淒涼:能夠和李白兩個人都看不夠的,也只有敬亭山了。李白這句話想表達的是隻有敬亭山能陪着他,昔日的朋友都已經成爲了回憶,如今只能自己一個人登山欣賞風景,這份孤獨只有李白能懂。

  但寫出這首詩的時候,我們能夠體會到李白內心的孤獨情感。雖然他在大唐名揚天下,但是晚年的淒涼也只有他和敬亭山來分享,這不是最孤獨的事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