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禮貌是很多家長重視的,在我居住的大院里,很多見到我的孩子會問我叔叔好,這已經成為他(她)們的習慣。看到可愛的孩子問好,確實也是讓人高興的。

為什麼要有禮貌?大概是因為尊重別人才能得到別人的尊重。而且,人們一般是願意幫助有禮貌、尊重我們的人。比如,做諮詢時,一個來訪者如果很有禮貌,我就更願意幫助他;相反,如果沒有禮貌,雖然我知道他需要幫助,但是幫起來就沒有那樣痛快了。這是人之常情。所以,有禮貌也是一件對自己有益的事情。

不過,咱們一般人說的孩子有禮貌,其實是指要有禮節。有無禮節我覺得更多地是一種個人的選擇,有禮節不錯,不表現出禮節也沒關係。就像孩子見面問好我覺得挺好,但是如果孩子不願意問好,我覺得也無所謂。孩子有的時候很喜歡問好,可能覺得好玩。但是有時又變得不喜歡問好,我覺得這也沒關係。順其自然就可以了。在我這裡諮詢的一位家長,在孩子小時候會逼迫他去問好,結果孩子對交往產生了恐懼,見到別人要躲著走,最後成了一個心理問題。

當然,如果表現得很不禮貌,比如罵人、說話很難聽這類傷害別人的事情自然是不好的。

在《夏山學校》里,孩子們習慣於一視同仁的氣氛,不講究尊師重道,也就是說不注重禮節。尼爾校長說:有禮貌的實質是能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不允許傷害別人。有禮貌是真的有修養,而禮節是禮貌的皮毛和表面裝潢。我的理解是:你可以一邊在內心裡咒罵著別人,一邊顯得很有禮節。而禮貌應該是真誠的、發自內心的善意和關懷。

禮節的事情,順其自然地去推動就可以了,為此而強迫孩子,不發自孩子的內心,成了面子工程,就沒有必要了。有發自內心的善意,有對他人的關懷,即使禮節一般也是好的。

我女兒四五歲的時候,見了叔叔阿姨不大問好。我知道她可能有些羞怯或緊張,所以,我不會逼她問好,不問也就算了,也不覺得有什麼沒面子的。後來,她慢慢放鬆,也模仿其他小朋友,問好逐漸主動些了,雖然現在還算不上積極的,我覺得也沒什麼關係的。她見面即使不問好,但總是笑眯眯的,也表達了她的善意,我覺得也不錯啊。

一位媽媽評論:我從小就被爸爸媽媽這樣要求,一直到現在,我也是不喜歡和不是特別熟的人接觸,我也會因為不想和別人打招呼繞道走,害怕見到不是特別熟的人。總覺得自己有交際障礙。我現在又和父母一樣對孩子同樣的要求,看了您的文章突然意識到了,一定要改,謝謝!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